APP下载

间隙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讨

2021-07-28崔丽茹金晓莉李文辉李朝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蓝光黄疸胆红素

崔丽茹,金晓莉,李 芳,李文辉,李朝英

(1. 保定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河北 保定 071000 ;2. 保定市第二医院妇产科,河北 保定 071000 ;3.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河北保定 071000)

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后28 d 内由胆红素异常引起的、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新生儿疾病[1]。罹患新生儿黄疸会对患儿的食欲造成影响,严重时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其发生胆红素脑病。临床上应尽快控制此病患儿的病情,恢复其食欲,降低其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方法。与药物疗法相比,此疗法具有见效快的优势。与换血疗法相比,此疗法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势[2]。随着相关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指出不同的蓝光疗法存在疗效及安全性上的差异。本文对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究用间隙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0 年1 月至12 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100 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50 例/ 组)。研究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6例,女性患儿24 例;其日龄在1 ~19 d 之间,平均日龄为(3.67±2.39)d ;其体重在2.2 ~5.3 kg 之间,平均体重为(3.22±1.45)kg;其中有早产儿12 例,足月儿38 例。对照组患儿中有男性患儿25 例,女性患儿25 例;其日龄在1 ~18 d 之间,平均日龄为(3.57±2.40)d ;其体重在2.3 ~5.3 kg 之间,平均体重为(3.24±1.55)kg ;其中有早产儿14 例,足月儿36 例。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相比,P>0.05。本研究经保定市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对象的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病情符合《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3]中关于新生儿黄疸的诊断标准,且出生时未出现窒息症状;其母亲无异常分娩史,产前检查身体状况正常;其家长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2)排除标准:患有感染性疾病或恶性肿瘤;存在消化道畸形或胆道系统相关疾病。

1.3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使用葡萄糖溶液进行补液治疗,让其服用益生菌。将患儿置于单面蓝光箱中进行照射治疗,治疗前使用黑布对其眼睛、会阴及肛门处进行遮挡。对照组患儿每次治疗的时间为16 h,连续治疗16 h 后休息8 h,然后继续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每次治疗的时间为5 h,连续治疗5 h 后休息2 h,然后继续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3 ~7 d。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儿的黄疸症状基本消失,其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的黄疸症状明显缓解,其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无效:治疗后,患儿的黄疸症状未缓解,其胆红素水平未下降。(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总有效率。

1.5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2)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黄疸消退的时间。3)对比两组患儿发热、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水平、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黄疸消退的时间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例(%)]

2.2 两组患儿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分别为(114.65±16.53)μmol/L、(102.33±12.36)μmol/L,对照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分别为(173.67±17.28)μmol/L、(147.68±13.77)μmol/L;研究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μmol/L,± s )

表2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μmol/L,± s )

组别 血清总胆红素 血清间接胆红素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50) 328.69±12.35 114.65±16.53 287.69±23.55 102.33±12.36对照组(n=50) 327.97±13.44 173.67±17.28 287.49±24.72 147.68±13.77 t 值 0.279 17.452 0.041 17.330 P 值 0.781 0.000 0.967 0.000

2.3 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黄疸消退的时间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黄疸消退的时间分别为(4.57±1.38)d、(4.97±1.27)d,对照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黄疸消退的时间分别为(6.33±1.42)d、(7.34±1.35)d ;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黄疸消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黄疸消退的时间(d,± s )

表3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黄疸消退的时间(d,± s )

组别 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 黄疸消退的时间研究组(n=50) 4.57±1.38 4.97±1.27对照组(n=50) 6.33±1.42 7.34±1.35 t 值 6.285 9.042 P 值 0.000 0.000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详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例(%)]

3 讨论

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发育完善,难以吸收其体内过量的胆红素。这是导致新生儿黄疸产生的主要原因。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对患儿的脑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及时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蓝光照射能够促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进而可经尿液将其排出。有研究指出,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可缓解其黄疸症状,降低其发生神经损伤的风险[4]。与药物疗法相比,此疗法具有见效快的优势。与换血疗法相比,此疗法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的优势。但不可忽视的是,患儿在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过程中易出现多种不良反应,从而可影响其治疗的效果。这可能是由于患儿的机体在接受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过程中产生过多的热量引起的。有研究指出,与进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相比,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5]。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表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及黄疸消退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这表明,对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可快速地降低其血清胆红素的水平,缓解其黄疸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用间隙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治疗后患儿血清胆血红素的水平下降快、黄疸症状消失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猜你喜欢

蓝光黄疸胆红素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