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电影的色彩特征及发展走向

2021-07-28朱其秋

流行色 2021年5期
关键词:色彩发展

朱其秋

费县电影公司 山东 临沂 273400

电影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蜕变,从彩色影片诞生的那一日起,色彩就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强化了电影的艺术表达性和感染力。色彩是视觉艺术,根据再现美学原则,视觉艺术的本性应是物质现实的复原,强调视觉真实性。歌德曾说过:“色彩是太阳神头顶的光环,大自然胎上的红晕,人类心灵的震栗。电影也是商品,可以给观众带来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具有交换价值和商业价值,属于经济范畴,必须遵循经济规律[1]。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多方面彰显出中国电影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的文化精神和优秀传统,同时取得不俗的成绩,实现良性发展。

一、中外电影发展历史

电影从实验室走出,进入到美国的音乐厅和巴黎的咖啡馆,开始其商品属性,但是不能说已经发展为电影艺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统治着电影市场,但在之后好莱坞诞生,美国取代法国电影地位。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在三十年代美国经济萧条形势下,有声电影的发明促使其呈现出繁荣的经济奇观。好莱坞从六十年代开始,逐渐进行技术改造,具有高清晰度、立体声的宽银幕获得广泛性使用。如《苏格兰快车》中应用的复杂多变的摄影技巧,使得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这部影片备受赞扬。

电影是随着科技的诞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发展的,从黑白到彩色,从无声到有声,从单一的颜色到色彩丰富多变的荧屏,电影创造着视觉奇观,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色彩跟电影的关系正是体现了这种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自从1896年电影被传入中国,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和极大兴趣,我国有声电影初步走向成熟是20世纪30年代,我国传入苏联蒙太奇理论后,引起极大的反响。新中国成立后,放映体系的建立和电影生产,均为我国电影发展予以有力保障,提供积极的条件。1960—1965年,我国基于对内创新和传承探索的浪潮中,生产出《红色娘子军》《枯木逢春》等一百六十余部电影,提高了影片的艺术质量。之后的80年代,改革开放、思想解放运动为我国的电影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生机。1984—1987年是电影创作的黄金时代,陈凯歌导演的《黄土地》开拓了中国电影新局面,彻底颠覆传统电影叙事手法,树立起我国电影的国际地位,让世界开始注意到中国电影。《黄土地》可以说是陈凯歌的电影中,色彩与内在结合得挺完美的一部电影,基色调是黄、灰和黑,影片中亦是处处充斥着沉重和不明朗,大片黄土地的色块,婚礼铺排的红色和乡民黑色的组合,构成创作者所要表现的文化内涵。20世纪90年代,电影业进入全新的市场化时代,陈凯歌的《霸王别姬》、张艺谋的《菊豆》、李少红的《四十不惑》等影片,通过描述小人物悲欢离合命运背景下表达出人们的智慧、希冀,生存的希望和意志等,展现出中国特色诗意感、与时俱进现代感的纪实镜头,凸显电影人文主义精神本质。

中国电影已走过百年,对于西方电影应当善于学习、总结与借鉴,树立正确开放的态度,为中国电影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做出更多的贡献,通过积极吸取外来先进电影理念,并保持高度的中国文化自信,紧紧抓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机遇,用中国智慧推动中国电影发展。

二、我国电影具体的发展特点

(一)国产电影强势崛起

在新时代的电影发展过程中,动画电影突破显著,《哪吒》的出现振奋国产动画片的信心,登顶年度票房冠军,背景画面的配色以荷叶绿为主色调,渐变的浅蓝色天空为辅,金色的树叶和云朵稍加点缀,没有过多的颜色种类却展现了气势磅礴的江山美景,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影片色彩浓艳感官冲击强烈是对电影类型的全新探索,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宣扬。国产主流大片更加关注小人物,《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表达出关于观众“国”与“情”之共鸣,《我和我的祖国》以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从平凡人小故事透视新中国七十年重大事件,越来越多的主旋律电影合理融合商业元素,通过应用类型化的叙事方式,实现口碑与票房的双赢,在探索符合时代精神主流话语表达方式上不断突破和发展。而像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标志着我国电影开启科幻新篇章,通过结合我国传统的亲情内核和故土文化,精良的工业制作水准和丰富的科幻想象力,彰显出中国式“宇宙想象”和“家国情怀”,成为年度影市开门红之作[2]。

(二)新人导演异彩纷呈

在我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在电影市场中我国的新人导演大放异彩,成为电影创作的中流砥柱,彰显市场主角光环。任何一部动画电影的成功离不开三个方面:剧情,画面和音效。而画面就包括色彩的搭配和特效制作。其中最耀眼的无疑是动画电影《哪吒》的导演杨宇,看过这部电影之后,不得不提电影中超燃的绝美画面,红色总是让人联想到热情,暴躁,而冰蓝色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冷酷,冰与火的相遇总免不了摩擦和争端,这样的强烈对比能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带来绝佳的观影效果。这部电影作品经过长达五年时间的精雕细琢和打磨,把精良的动画电影制作和呈现给观众。整个故事主线巧妙的结合了流行元素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基于古代神话的基础上,有诙谐的艺术创作效果,也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人生呐喊和理念,响应了当代人对于命运抗争的精神和决心,以及从刻面展示出年轻导演奋进拼搏的勇气,引发了全民观影热潮,成为国产动画电影里程碑,获得商业和口碑的双赢。

(三)色彩元素的应用

在电影视觉语言中,色彩是极其关键的艺术元素之一,拍摄者通过电影色彩化思想,预于电影情感中进行表达,提升审美化体验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人物感情基调,起到深化电影主旨的魅力。例如:张艺谋导演电影《英雄》,巧妙的结合起影片叙事和绘画艺术色彩,尽管已经上映多年却依旧深入人心,让人回味无穷。图1中包含红色和黄色,穿着红衣的张曼玉,在飞舞的黄叶中和章子怡对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是炽热的生命和轰轰烈烈的民族气节。图中红色的热烈和黄色的搭配起来更加亮眼,主题突出更为显著,凸显了人物的爱恨纠结。

图1 《英雄》

三、中国电影发展走向和未来趋势

(一)不断深化电影“走出去”工程

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以及国际交流的深入,期望我国的电影能够站在国际舞台,甚至走向中央舞台的信念越来越强烈。在2019年,中国电影再北美上映的数量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1 00 多家影院、54 个城市,《我和我的祖国》公映,打破2010年之后澳大利亚华语电影上映纪录,成为当年北美华语电影上映票房冠军,中国电影“走出去”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依旧需要清晰的认识,主要受众依旧是旅居海外的华侨等,因此我国电影发展之路仍需继续努力。因此在未来的创作中,应当在电影作品中呈现出更多文化通约性及色彩鲜明的作品,在保证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宣传理念,以色彩突显主题,完善“走出去”工作格局,全面提升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响力。

(二)努力创作精品电影内容

在中国电影的创作过程中,应当在兼顾观众审美趣味的同时,坚守高品质、水准、内容的创作要求,积极的发挥时代引领性价值。其一,要坚持“守正创新”,实现艺术上大胆探索,坚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电影新飞跃和质的提升,推动国产电影高质量发展。其二,要立足现实和人们的生活,通过更加丰富的视角,基于中国传统现实主义的引领下,不断关注和人们切实相关的生活实际,反映出大时代的精神和人文,彰显社会的责任,传递出积极的价值理念等[3]。

结语

本文基于中外电影历史的角度分析我国电影的发展方向,通过结合国产电影强势崛起、网络电影优化供给、新人导演异彩纷呈的发展特点,指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当不断深化电影“走出去”工程,努力创作色彩鲜明的精品电影内容,提升我国电影国际影响力。

猜你喜欢

色彩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神奇的色彩(上)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