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1-07-27王振华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1期
关键词:题目意识数学

王振华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这反映在教育中就是时代在期盼创新式的教育。确实,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有什么样的教育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创新型人才。

一、设计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极大的抽象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的教学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运算活动中来,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教师组织“小组成员大比拼”的活动,以此让学生进行四则运算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首先为学生介绍比赛规则:“本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五组与‘四则运算有关的题目,然后每个小组借助抽签的方式挑选一组题目,小组合作进行作答,并保证组里的每一名成员都掌握该题的解答方法,最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上台作答,以此检验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其次,小组长进行抽签选题,并开始进行作答。再次,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作答,并允许小组成员进行内部交流与讨论。最后,当每个小组都完成任务以后,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到黑板上为全班学生讲题。假如,抽到3组的3号同学为大家讲解“101×99”这道题,教师便让3号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借助这样的方式检测学生对“简便运算”的掌握程度。总之,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设计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意识

创新意识源自问题意识,学生只有在发现问题之后才会积极思考各种有新意的解决方法,这样才产生了创新。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借助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以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教師向学生提问:“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物品是三角形?”这时学生会展开积极的讨论,并回答教师的问题:“屋顶、风帆、金字塔、斜拉桥、支架。”然后,教师在这一基础上继续提问:“为什么大多数建筑物的屋顶都是三角形的?”借助这个问题,教师便开始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固性”这句话。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三角形这一特性的认知不是来自课本和教师的说教,而是在教师提问过程中自主发现的,因此会更加理解这一特性。而且,这样的探究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加强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逐步获得创新能力。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遇到应用题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读不懂题意、找不到思路的情况。针对这样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具体的题目为例,帮助学生理清题目的思路,最终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答题目。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的练习三第5题为例,这个题的初衷就是让学生进行方案的比较,选择最佳的出行方案。第一小题:“成人6人、儿童4人,哪种出行方式最划算?”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得出最优结果的方法:“出行方式最划算意味着出行费用低,所以首先要计算两种方案各自的价格,然后进行一个比较,已知成人和儿童的人数,将数字代入方案进行计算就可以。”在这样的讲解之后,学生能够理解这道题的脉络,能够以一种直观的思路去解决题目。当学生再次遇到此类题目的时候,就能够分析理解题目的要求,并按照规定作答。总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路指导,让学生能够获得正确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元的方式解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借助课堂活动、问题情境、思维指导等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为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奠定坚实的

基础。

猜你喜欢

题目意识数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关于题目的要求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追根求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