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动力不足,哪些心理因素在作怪?

2021-07-22阮莉雯

心理与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指向信念情绪

阮莉雯

小吴,高三强化班学生,学习成绩居于班级前列。高三上学期几次测试,成绩起伏较大。为此,他更加认真刻苦。然而,在一模考试中,他还是没能如愿考好,在班级居十名以外。小吴既焦虑又茫然:“这么努力都没有用,我该怎么办?”

除此之外,小吴还提到,班主任在一模后召集学生座谈会时,当着全班说,有些同学不努力就会被挤出班级前列。小吴认为班主任就是看不上自己。没考好的痛苦,加上一直以来感觉自己被班主任看不上的压抑一起扑面而来,他觉得自己真的找不到学习的动力了。

家长带小吴找到我,想帮他找回之前的学习动力,让他继续投入到下阶段的复习中去。理解小吴与家长的焦灼、无助情绪后,我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带领着小吴从如下几个方面做了复盘和思考:

对照考试成功三棱锥模型,合理归因

“考完分析過试卷了吗?”面对每一个考后辅导个案,我都会问这句话。

深陷消极情绪中的当事人常常会难以自拔,进而放弃了大脑自有的基本认知功能。小吴算是个冷静的学生,他说自己分析过了:“扣分的基本是我不会做的。但我备考前刷了很多题目,不像有的同学打游戏、玩手机,但他们居然还考得比我好。你不是一直说竭尽全力拼过程、问心无愧看结果嘛?我真的竭尽全力了,但这个结果让我不忍直视。”

我微笑地看着他:“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收获吗?在努力之外还有什么,你还记得吗?”

“还有方法、效率和心态。”小吴回答。

我又告诉他,考试成功三棱锥模型认为,在学校里只有两类学生:不会学习的学生和会学习的学生。其根本区别在于能否从方法、效率、努力、心态四个角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诊断和调整。

“方法”指为达成学习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努力”指勤奋,“效率”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学习量,“心态”就是不要过分在意结果,而是关注于学习过程。这四个方面共同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的考试结果。

在日常思维中,我们常常会去强调努力对考试结果的影响作用,而忽视了其他几个要素,这会给学生造成一些思维偏差。因此,把小吴从“我努力了就该有收获”的非理性思维中带出来是首要。这样他才能客观评估自己,认识到自己在效率和方法上还有很大调整空间。

理解自己对班主任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

当“这次考试没考好”这个问题基本梳理清晰,并明确了今后的调整方向之后,我便带领小吴来寻找自己对班主任产生负性情绪的原因了。

“从进入这个班开始就不喜欢班主任,你觉得会不会是自己带着刻板效应去看待老师了?”

面对我的提问,小吴陷入了思考,慢慢吐出来一句:“有一点。”

由于现在的班主任与之前的班主任风格不同,小吴其实在高二分班后就有适应不良的表征。这次一模考试没考好的现状加剧了他的心理压力,而归因中的利己性偏差,让他优先选择了通过埋怨老师去缓解个人焦虑,却激化了原先就存在而未曾去直面的人际冲突,加剧了自己原先就有的对班主任的负性情绪体验。

当小吴认识到自己一直以来对班主任的认知偏见是由于班主任未像其他老师一样偏爱他、捧着他时,他有些害羞。遇到喜欢自己的老师是幸运,但如若因为现任老师不偏爱自己,就抱怨老师不公平,那就是不理性的表现了。

走出思维的绝对化,学会正向思维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不合理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其中,绝对化要求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它通常与“必须”“应该”这类字眼连在一起。怀有这样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中,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有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思维上,小吴存在绝对化的倾向,“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班主任就是看不上我”这些想法都是绝对化的表达方式。当一个人深陷绝对化思维时,会强化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身陷执念不能跳出,引发更强的认知冲突和心理困扰。

跳出绝对化思维的有效策略是“正向赋义”,也就是寻找当下事件中的积极意义,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是意义疗法的核心所在。在这个案例中,我通过带着小吴去寻找班主任行为中的正向意义的方法助其走出思维的绝对化。当小吴把视角放到因为自己没能进入前十班主任的遗憾情绪上时,小吴很清晰地感知到了班主任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任和对自己考出好成绩的殷切期盼。

建议压力情境下少用指向情绪的应对策略,多用指向问题解决的应对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压力面前呈现出富有自己特色的应对方式。这些压力应对方式分为“指向情绪”和“指向问题”两大类。

指向问题的压力应对方式包括了问题解决、寻求社会支持、积极的合理化解释等方式。指向情绪的压力应对方式包括了逃避、发泄、幻想、否认等方式。因此,采用“指向情绪”还是“指向问题”的应对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成熟度。

指向情绪的应对方式应用得当可暂时缓解压力,运用过度则会因没有真正解决问题而影响到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小吴就是陷入了这种境地。因此,对于成长中的个体而言,问题解决技能越早掌握越好,一味的情绪应对会掩盖问题,错过了最佳调整期,问题会更严重更复杂。

综观这个案例,学习动力问题的背后是人际适应、压力应对方式、日常思维模式,而这些常常被学习成绩掩盖和忽视,以至于在学业受挫后集中爆发出来,反过来又影响到了学生在挫折后自我修复的可能性。这便是我们需要去关注学生在学习以外的心理品质的原因所在。当我带着他们透过表面行为去探索内在的根源时,也便从中找出了解决之道,学习动力问题迎刃而解。

猜你喜欢

指向信念情绪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备考新指向
冠军赛鸽的信念(上)
中年级“生本写作”教学的“三个指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围墙的信念
信念而非执念
情绪认同
信念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