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孩子一起“追星”

2021-07-22罗寒舒

心理与健康 2021年2期
关键词:吴京追星偶像

罗寒舒

前阵子有这么一则新闻,安徽有一男子去派出所办理户籍,结果民警发现户口本上有一页这么写着:

姓名:吴京;

曾用名:刘培强;

与户主关系:战狼。

原来是男子在上中学的儿子很喜欢吴京,想成为和他一样的人,就把吴京写进了户口本,做了这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有一个关于“青少年追星”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偶像崇拜”的现象:有50%的人承认有过特别喜欢、崇拜某个明星的经历,有34.5%的人承认自己正在崇拜某个明星。

孩子在青春期时,正处于构建自我认知的年龄,很容易将理想的形象投射在偶像的身上,疯狂地追星,往往还会投注过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家长们有时会觉得看不惯,觉得孩子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时常因此产生激烈的冲突,那么家长到底该如何理解和引导这样的孩子呢?

追星背后的心理原因

1投射效应

投射是指将理想化的自身投射和赋予在另外一个客体上并对其膜拜和尊崇。青春期孩子的自我同一性尚未确立,还不清楚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时明星的出现就会成为他们的一个现成的榜样,所以孩子追星其实也是潜意识里希望自己能成为像明星那样闪耀和成功的人,他们的愿望有多强烈,行为就会有多狂热。

2补偿作用

指孩子在追星的过程中通过崇拜偶像获取自我感受等其他方面的满足。孩子在追星时往往以偶像的粉丝自居,认为自己也会沾上偶像身上的余光。当偶像的事业取得进步时,他们也会觉得是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替偶像开心。

3自我宣泄

青春期的孩子学业任务繁重,压力巨大,需要一个发泄的出口,但很多时候父母却忽视了这一点,偶像的出现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我觉得他唱出了我的心声”,他们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感、精力在追星的过程中被宣泄出来,使心灵得到一定的慰藉。

4寻求认同和归属感

心理学家艾利克.埃里克森的著作《儿童期与社会》中提出:“人从一出生就开始追寻自我认同。孩子崇拜偶像,就是获取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追星属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归属和爱的需求,这正是青少年这个年龄段的主要冲突,追求自我和独立,和父母疏离,追星成为青少年寻找归属和爱的方式。所以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找偶像、产生偶像崇拜,是自然产生的需求。偶像崇拜是孩子发展进程中的依恋转移。

5娱乐需求和从众心理

娱乐需求是青春期孩子正常的心理需要,能给孩子的枯燥生活、学习压力增添生活趣味。此外在青春期时青少年更需要获得同伴的认同。为了和某个群体有共同的交流话题,孩子会从众追星。

家长如何引导

心理学教授白彦茹曾指出:“孩子偶像崇拜,寻找榜样是身心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心理诉求,家长们首先不必太过恐慌,不应该谈‘星色变,如果引导得当,追星也能成为鼓励孩子上进的一种办法。”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加强沟通,避免责备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对孩子的追星行为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给他们一些自由度,合理范围内的追星是不需要强行制止的,因为想想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同时应该反思一下最近是不是和孩子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对孩子是否关心的不够。

家长可以尝试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对追星加以肯定,如“爸爸妈妈知道,你追星是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追星肯定是他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吸引了你”。切不可一上来就横加指责,不然只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同时应该在生活上更加关心孩子,当孩子在父母的身上收获了爱与归属的需求时,放在偶像身上的注意力也就会渐渐减少了。

引导鼓励,不要强制干预

如果孩子追星过于狂热影响到了自身的学习时,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认识和分析追星现象的弊端,不能让孩子盲目追星。要从思想上教育孩子,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决制止孩子疯狂的、不顾一切的追星行为。

当然也可以通过引导,使追星都可以用来督促学习。比如告诉他,期末成绩达到什么程度,带他去看现场演唱会。或者说,好好学习,以后有更好的出路,直接决定你看演唱会是坐VIP席位还是在最后面的角落,这样孩子就会将追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尝试和孩子一起“追星”

家长可以尝试去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喜欢他的偶像,并试着不戴有色眼镜地去发现这些偶像身上的积极因素。只要仔细挖掘,就会发现这些偶像除了外在,身上也有很多积极的个性,比如学习很努力、對待粉丝很谦和等。

然后家长就可以启发孩子寻求偶像身上的闪光点,看到偶像身上的那些努力、那些奋斗、那些不易,而不仅仅是镁光灯下的掌声和喝彩。让孩子懂得把偶像努力向上的精神,内化为自我成长的动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这才是追星真正的意义所在。

猜你喜欢

吴京追星偶像
大众偶像
Task 4
让追星不疯狂
吴京的雪中送炭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吴京的雪中送炭
吴京:喝晕了拍了《流浪地球》
吴京PTSD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