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 诗词育人

2021-07-22张梅容

成才之路 2021年20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文化传承高中语文

张梅容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诗词的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抓住时代特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更好地面对社会,滋养自己的人生。文章以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为例,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育人;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20-0052-02

利用假期的空闲,笔者一期不落地看完了《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节目,发现该节目不仅展示了选手对中国诗词文化的博学强记,也无形中通过诗词作品向观众传递了人生的正能量和浓浓的家国情怀。作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在国家大力推广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应该利用语文课堂的特殊性及诗词作品的强大生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关键在于育人,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而诗词,恰恰能够帮助语文教师实现这一育人目标。本文以高中语文诗词教学为例,探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策略。

一、诗词中的传统文化熏陶

每一种文学体裁样式的背后都有一种文化作为支撑,古典诗词亦是如此。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现存的中国古典诗词数量庞大,在诗词的海洋里,那些陌生而模糊的传统文化的影子渐渐鲜活明晰起来。那些美丽动人的古诗词,不仅能让人品味到语言之美、情理之趣,还能让人领略到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教授《诗经》中的《氓》时,笔者带领学生了解周代民间的婚恋习俗,感受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面貌;教授李白的《蜀道难》时,笔者引导学生感知诗中的鸟道、秦塞、峨眉巅。生动的意象犹如一把把金钥匙,帮助学生打开了解读中国文化的门窗,让学生在只言片语中感受深沉蕴藉的国学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的生命力极其旺盛,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基因,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那些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古典诗词篇目更是优中选优,浓缩着中华传统的美学精神。古代优秀的诗词,文字里常常有奇气,能于只言片语之间蕴含精义。其韵致笔调,辞彩华章,既有艺术的美妙,又有精神的幽深。古典诗词不断传承,中华传统精神亦随之生长,源远流长,流光溢彩。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读诗词、多品诗词,以绵延不绝的诗词文化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統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感染

诗词教学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家国情怀、陶冶情操、提高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孔子认为,一个人通过读《诗经》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华诗词中不仅有个人情感的精微,还有家国天下的宏大,不仅能推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中华诗词对于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建设独特的精神家园有着巨大的作用。

一首首歌以咏志的诗词能够直抵人心,令人肃然起敬,深受鼓舞。例如,教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让我们看到当年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启发学生在新时代的大江大河里,乘风破浪,搏击前进,生发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读罢,相信学生的爱国热情也会汹涌澎湃。对于青春年少的高中生而言,他们正值立志成才的关键阶段,多读一些这样的诗词无疑可以得到思想上的陶冶,不由自主地对中华文化根脉产生深沉的眷念,在诗词风韵里得到深深的浸润,不光赏其美,品其意,还能得其髓,传其神。

三、诗词中的人生态度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不仅具有情感美,还常常充满正能量,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性情和为人。教师可以以古诗词为媒介来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赋学生人格以诗词的精魂。例如,笔者教授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发现很多学生把该诗中的名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为座右铭。于是笔者趁机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讨论这句诗背后的精神内涵。学生们经过讨论发现,这句诗是李白在人生不得志时发出的愤激之词,当时的李白被权贵排挤,被放出京,他却始终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对黑暗世界极尽反抗,于是这句诗就成了诗人反抗现实、自我鼓舞的强大精神力量。富有强大情感感召力和渗透力的诗词,能教会学生在面对人生的不幸时如何担当起生命难以承受之重,经受困苦考验时如何扼住命运的咽喉。这样的诗句,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假如学生今后的人生被锁入牢笼、突生变故,他们定能以此为剑,走出逆境。

同样深受学生喜爱的还有苏轼的诗词。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故国神游”“早生华发”,横遭贬谪,处境坎坷,却仍能吟诵“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洒脱豁达情怀于此可见一斑。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他于雨骤风狂中“吟啸且徐行”,用“竹杖芒鞋轻胜马”“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笑对风雨、乐观人生的轻松豪迈之情,展现出旷达高远的格局,使人读来心胸为之舒阔。词中东坡居士不屈的灵魂和以苦为乐的人生态度,能够带给学生深深的震撼。人生岂能一帆风顺,学生在今后前行的道路上有这样的诗词陪伴,在人生的起伏、情感的悲喜中,他们定会有一番不同的体悟。

林语堂曾说,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教育是一门引导的艺术,身为教师,需要带领学生面对生活,探寻生命的美好。而诗词这种美丽的存在,恰恰能让人们在奔忙和琐碎的人生中得以诗意栖居,驻足仰望星空,于人世的沧海中悠游自在地浮沉。

四、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浸润

古典诗词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时代的发展要求教育者承担起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而语文学科则当仁不让。语文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文素养就是人的素养。古诗词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结晶,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古诗词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重视古诗词的熏陶感染,让诗词流淌在学生的生命历程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文化传承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