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研究

2021-07-22储宇霄顾烨吴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鼾症腺样体扁桃体

储宇霄,顾烨,吴虹

(宜兴市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 宜兴 214200)

0 引言

小儿鼾症是发生在小儿身上一种常见性疾病,临床中称该病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该病主要是在小儿睡眠进行中,出现小部分或者大部分上气道阻塞,促使睡眠中小儿发生低氧血症,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腺样体肥大[1]。睡中打鼾、白天注意力不集中、嗜睡、多动都为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该病一旦患病需要对患童及时地进行治疗,如治疗不及时或放弃治疗,或将影响正常发育、认知行为异常,还可引发气管等相关炎症[2]。临床对于该病治疗多采取常规双侧扁桃体切除法以及鼻内镜下腺样切除术,但此方法术中出血量较多,症状缓解时间较长[3]。鉴于此,本文特对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进行深入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宜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1例小儿鼾症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儿童鼾症的诊断与治疗》[4]中的临床诊断准则;②监护人同意实验,并与研究者签订实验授权书;③近4个月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疗该病。排除标准:①监护人不认同实验内容,拒绝参与或中途放弃实验;②合并严重小儿麻痹、脑瘫、精神类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研究者认为不适合纳入实验的疾病。依照计算机随机生成分组法分为实验组(n=35)、参照组(n=36),实验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3~12岁,平均(7.55±2.11)岁;病程120~365 d,平均(211.33±50.22)d;参照组男患童23例,女患童13例;年龄3~13岁,平均(7.49±2.13)岁;病程120~360 d,平均(212.05±50.17)d。对比两组患童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统计学不具备差异(P>0.05),可以对其研究实验。

1.2 方法。参照组行常规双侧扁桃体切除法以及鼻内镜下腺样切除术,内容包括:①首先按照从上到下的方式将患童扁桃体膜与扁桃体分离,使用套圈器将患童扁桃体切除,使用医用棉片按压出血点止血。止血后,鼻内镜经前鼻孔进入鼻腔,直视鼻咽部,经口插入背式切割吸引器至鼻咽部,切割腺样体组织。当腺样体全部清除后,使用纱布止血的方式进行止血处理。实验组行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术:内容包括:①首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给予麻醉,通常为全麻,患童张开嘴巴,充分暴露咽喉部位,在监视器的辅助下,实行腺样体手术,手术所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系统为美国制造,将能量调至6,存在蚕食方式,从患者上部位开始分离扁桃体膜,由上至下的对扁桃体进行消融、切除;②对于存在腺样体肥大的患童,将以患者下缘部位为开端将患童腺体消融,循序渐进的向上缘部位移动,将腺样体组织从上缘与下缘中间位置吸取至体外;③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避免对机体健康组织进行干扰,术毕之后观察是否存在阻塞鼻腔情况,如存在及时处理,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避免发生术后感染。

1.3 判定依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为痊愈、显效、无效3大项。痊愈:患童睡中鼾症彻底消失,扁桃体以及腺样体消失;显效;患童睡中鼾症基本消失,扁桃体以及腺样体大量消失,但仍存留较小一部分;无效:患童睡中鼾症无消失,扁桃体以及腺样体小量消失,仍存留较大一部分,甚至临床症状持续加重。治疗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100%。对比手术相关指标,选取4项作为测评指标,分别为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长、术中出血、症状改善时间,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本次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浅表性感染、短暂的氧分压减低,例数越少则相应的并发症越轻微。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给予均值±方差()的形式表示,并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给予χ2检验,P<0.05,统计学差异性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实验组痊愈加显效为3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4.29%,参照组痊愈加显效为28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手术时间(33.69±3.22)、术后疼痛时长(2.37±0.55)、术中出血(11.54±3.11)、症状改善时间(9.86±3.74),实验组数据全部好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2 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症状改善时间d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后疼痛时长d术中出血mL实验组 35 33.69±3.22 2.37±0.55 11.54±3.11 9.86±3.74参照组 36 41.01±3.37 4.26±1.74 17.21±3.61 6.41±2.35 t - 9.353 5.355 7.028 4.668 P -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并发症情况对比。实验组术后出血1例占2.86%、浅表性感染1例占2.86%,总不良率为5.71%,实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见表3所示。

表3 并发症情况对比[n(%)]

3 讨论

小儿鼾症是目前困扰家长的一大问题,在我国目前存在3%左右的儿童,患有该病。睡眠通气不足、打鼾、上呼吸道感染频繁等均为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5]。儿童患有鼾症主要是由于腺样体生长异常、扁桃体等因素影响,其他因素或包括颅面部畸形、舌部疾病等引起。常以手术治疗切除病变组织为主要治疗手段。

通过研究发现,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该方法可在低温50℃左右的条件下实现消融,切割以及止血,由于操作时温度较低,对于周围健康组织不会造成影响,能够使腺样体切除得更为完整或者有效的缩小腺样体,促使鼻腔狭窄的情况恢复正常。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刀头较为灵活,可以更精准的对肥大腺样体进行切除,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也较常规操作法少。扁桃体切除时手术医师可以在视野清晰下进行操作,将扁桃体更为完整的切除,增加了此次手术的安全性,而且用时较短,患者在术后恢复所需时间变短,疼痛感较轻。实验组痊愈加显效为33例,总治疗有效率为94.29%,参照组痊愈加显效为28例,总治疗有效率为77.78%,实验组显著高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33.69±3.22)min、术后疼痛时长(2.37±0.55)d、术中出血(11.54±3.11)mL、症状改善时间(9.86±3.74)d,实验组数据全部好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出血1例占2.86%、浅表性感染1例占2.86%,总不良率为5.71%,实验组显著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具备意义(P<0.05)。

综上所述,鼻内窥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腺样体联合双侧扁桃体切除术治疗小儿鼾症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患童治疗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鼾症腺样体扁桃体
运动疗法对鼾症人群认知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
腺样体肥大如何用药
儿童腺样体肥大合并慢性鼻窦炎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的影响
你睡觉打鼾吗鼾症治疗中遭遇的几个误区
腺样体肥大,用药还是手术?
冠心病与鼾症的相关性临床分析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原发性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