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可视化麻醉在全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2021-07-21李新春郭新科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检测仪全麻可视化

李新春 郭新科

(沁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焦作 454550)

全麻手术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手术类型,以往手术过程中多采用传统全身麻醉方法,即经静脉或肌肉注射、呼吸道吸入麻醉药物,起到全身痛觉消失、中枢神经系统短暂抑制的效果,但麻醉效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且术中极易发生清醒事件,增加手术风险[1]。而可视化麻醉是近几年全麻手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即通过NI监测判断患者脑电反应、麻醉状态、清醒状态,帮助控制麻醉深度,有助于减少术中意外清醒、麻醉过深等事件[2]。该实验选取106例全麻手术患者,研究可视化麻醉在全麻手术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本院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106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53例。常规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32.51±1.29)岁。干预组男33例,女20例;年龄25~50岁,平均年龄(33.42±1.40)岁。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全身麻醉,即用0.1mg/kg维库溴铵(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11,规格:4mg)、4μg/kg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ml∶0.1mg)、2mg/kg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79,规格:10ml*5支)、0.05mg/kg 咪唑安定(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37,规格2ml∶10mg)进行麻醉诱导,然后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再间断给予镇痛药物与肌松药物,手术完成且意识清醒后拔除气管导管。常规组基于此采取传统麻醉监测,具体内容:术中采用传统检测方式确定患者麻醉深度,根据患者体重控制麻醉药量,并将患者两手腕、两脚腕与双路心电图检测仪连接,左手肱动脉与外围血压检测仪连接,左手中指与脉搏检测仪连接,为患者连接自主呼吸压力检测仪,结合上述仪器确定患者麻醉级别,一旦机体处于应急状态,需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干预组基于此采取NI监测可视化麻醉,具体内容:将患者两手腕、两脚腕与双路心电图检测仪连接,左手肱动脉与外围血压检测仪连接,左手中指与脉搏检测仪连接,为患者连接自主呼吸压力检测仪,于患者头顶粘贴脑电NI检测仪电极并用尼龙网箍固定,然后根据NI检测仪读数以及其他仪器检测结果判断患者麻醉机械。NI评定标准[3]:若64≥NI读数≥37时,则判断为常规麻醉状态;若NI读数<37时,则判断为深度麻醉状态,需要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若NI读数<12时,则可能出现严重麻醉爆发抑制风险;若NI读数>64时,则综合判断为术中可能存在清醒情况;若NI读数>79时,则判断为可能感受到手术疼痛。

1.4 评估指标

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清醒率、术中疼痛发生率、术中疼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价患者术中疼痛程度[4],最低0分,即无痛,最高10分,疼痛难以忍受,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疼痛感越剧烈)、术后麻醉不良反应(记忆力降低、恶心呕吐、嗜睡等)发生率、术后麻醉清醒时间。两组患者对麻醉手术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评价,问卷满分100分,由术后清醒患者填写,共发放106份,有效收回106份,问卷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全麻手术满意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对比

干预组患者术中清醒率为0.00%、术中疼痛发生率为1.89%,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55%、13.21%,而术中VAS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对全麻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对比(χ2/t)

2.2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常规组为15.0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全麻手术指的是经静脉或肌肉注射、呼吸道吸入麻醉药物,起到全身痛觉消失、中枢神经系统短暂抑制的一种手术类型,术中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程度与血液内全麻药物浓度有关,为了及时避免术中清醒、减轻术中疼痛,有效麻醉,需要采取科学的手段监测麻醉深度,保证全麻手术顺利完成[5]。可视化麻醉是当前临床全麻手术常用的一种方法,在该麻醉过程中,可通过NI监测患者脑电反应、麻醉状态、清醒状态,以此综合判断患者术中麻醉深度,以便于及时给予麻醉药物,控制全麻药物使用量,合理调节麻醉深度,促使麻醉深度始终处于正常范围,能尽量减轻麻醉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

经实验结果得出,干预组患者术中清醒率为0.00%、术中疼痛发生率为1.89%、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7%,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55%、13.21%、15.09%,而术中VAS评分也明显低于常规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对全麻手术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与安全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见,NI监测可视化麻醉有助于实时维持术中麻醉深度,能有效减轻术中疼痛,促使全麻手术顺利进行,且术后清醒较快,麻醉不良反应较少,可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总而言之,可视化麻醉在全麻手术临床效果较显著,不仅能维持正常麻醉深度,降低手术疼痛感,减少术中清醒事件发生,还可保证全麻手术顺利完成,有助于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在全麻手术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检测仪全麻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思维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一种防雷接地装置的便携式检测仪电路
基于555振荡器的地沟油频率检测仪
多功能空气质量远程检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