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床边运动疗法联合髋部周围肌肉抗阻训练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患髋功能的影响

2021-07-21李秀珍伍国维李惠锡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床边肌力康复训练

李秀珍 伍国维 李惠锡

(1.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康复科 江门 529100;2.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骨科 江门 529100)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是临床上治疗严重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适用于所有髋关节疼痛和髋功能显著障碍的患者[1]。但THA术后为了巩固手术的治疗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更快促进患者髋功能愈合,需要及早的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康复治疗是早期床边运动疗法,其可利于增强关节活动度,改善患者肌力,维持关节的稳定性。随着康复理念的推广,对康复训练的要求也在增加。实验表明[2],肌肉抗阻训练是改善肌肉力量的有效手段,或许运用在THA术后早期康复训练中会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我院将分析早期床边运动疗法联合髋周肌肉抗阻训练对THA患者髋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和其家属同意,将我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的65例TH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2)。实验组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2.20±3.55)岁;平均病程(15.69±3.24)年;其中股骨头坏死12例,髋骨关节炎10例,髋臼发育不良8例,其他3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62.81±3.92)岁;平均病程(15.13±3.67)年;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髋骨关节炎8例,髋臼发育不良5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明确且为初次单侧拟行THA的患者;(2)其他负重关节无功能障碍;(3)无其他严重系统疾病和精神障碍。排除标准:(1)体能较差不宜接受本次康复训练强度的患者;(2)拟行双侧THA的患者;(3)失访病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侧卧位后入THA,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饮食、压疮、患肢外展外旋及静脉血栓的预防等)。

对照组术后开始行早期床边运动疗法,分为3个阶段:(1)术后1~2d以远端关节运动和肌群收缩运动为主,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股四头肌和臀肌的收缩运动训练,髋部肌力主动训练(包括45°屈髋屈膝),髋关节内收外展,练习患侧健侧的翻身方法;(2)术后3~7d需加强关节和肌肉等伸张收缩运动,指导患者直腿抬高、抬臀训练;(3)术后5~7d患者可主动屈曲髋关节到60°时,可行bridge方式坐位训练,并于体能许可时逐渐行床边站立与行走练习。在疗法实施过程中需注意患者耐受度,从最简单容易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训练力度,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最后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进行负重和步态的练习。

实验组在对照组行第二阶段早期床边运动疗法时加入髋周肌肉抗阻训练,方法为在术侧小腿上绑一个沙袋,其重量为1kg,再行髋内收肌群、髋外展肌群、髋屈肌群和髋后伸肌群的活动训练,2组/d,10次/组~15次/组。在患者出院时行健康教育,根据自身情况继续进行髋周肌肉抗阻训练和负重、步态练习。

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时间均持续3个月,出院后可以门诊、视频等方式监督跟进患者的康复训练情况,保证患者抗阻训练的连续性和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步长、步速,髋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步长及步速:对患者进行30m测试并记录其步长和步速的数据。

髋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估患者髋功能,包括疼痛(分值:44分)、活动范围(分值:5分)及生活能力(分值:51分),总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髋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步态功能的对比

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步长及步速比对照组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步态功能的对比

2.2 两组患者髋功能Harris评分的对比

术后3个月,实验组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髋功能Harris评分的对比分)

3 讨论

THA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严重髋关节疾病的治疗,因为其可显著改善髋功能,缓解髋关节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THA术后少数患者会出现慢性疼痛或并发症[3~4]。为了能减少此类现象,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髋功能愈合,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成为临床的关注重点。目前临床上常采用早期床边运动疗法作为早期康复训练的方法,其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快消散肿胀,缓解疼痛并维持关节的稳定性。但老年患者的身体机能严重衰退,又长期受到疼痛和活动不当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等情况,仅通过早期的床边运动疗法不能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下肢肌力情况。

肌肉抗阻训练能够有效改善骨骼肌功能,增强骨骼肌耐力和肌肉力量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5~6]。膝关节伸的肌群主要为股四头肌,其与膝关节肌力和行走能力密切关联,膝关节的伸展力量以及最大行走速度都取决于股四头肌。而髋周肌肉抗阻训练是髋周肌肉的抗阻力运动,循序渐进的抗阻力运动可促进股四头肌的线粒体和细胞蛋白酶的活性,加快肌肉蛋白的合成速度,从而增加肌肉横截面积、肌纤维横截面和积肢围,改善肌肉力量提升肌力[7]。除此之外,髋周的抗阻力运动还可增加股四头肌平均峰值扭矩输出,激活神经元池,改善神经疲劳。而肌肉及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增大可有效适应运动计划,促使糖酵解酶和线粒体酶活性增加,可预防关节的挛缩,促进髋功能的恢复。

步长、步速可反映患者的步态功能,且与髋和膝屈伸肌群、踝背伸跖屈等下肢肌群肌力关系密切。本实验中,术后3个月实验组的步长及步速比对照组大(P<0.05),说明早期床边运动疗法结合髋周肌肉抗阻运动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肌群的肌力,改善步态功能。原因是髋周肌肉抗阻力运动可通过增加下肢及踝部肌力,增强其稳定性,改善步态功能。

Harris评分是评判髋功能水平的有效指标,其分值越高,髋功能水平越好。本实验中,术后3个月实验组Harri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说明早期床边运动疗法结合髋周肌肉抗阻运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功能,这是因为髋周的抗阻力运动可激活神经元池增加脑内多巴胺的代谢并促进大脑皮层运动区与神经核团的形成,激活肌肉糖酵解酶和线粒体酶,改善肌肉痉挛状态,促进患髋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术后早期床边运动疗法联合髋周肌肉抗阻训练对THA患者增加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步态功能、膝关节肌力,促进患髋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床边肌力康复训练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叮咛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危重症患者急救的应用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