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参幼体培育阶段换水方法研究

2021-07-21刘锡胤胡丽萍张秀梅于炳礼孙俊荣

科学养鱼 2021年6期
关键词:刺参幼体池底

刘锡胤,胡丽萍,张秀梅,于炳礼,孙俊荣,高 峰

(1.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006;2.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003)

在刺参人工育苗过程中,换水是改善池水环境的主要技术措施,在刺参耳状幼体培育阶段,传统上采用网箱或滤鼓换水,存在换水效果差、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幼体易损伤、易造成病害交叉感染以及因筛绢破损造成幼体跑漏等问题。笔者在长期进行刺参人工育苗科研与生产实践中,对传统的换水方法进行改进,结合刺参耳状幼虫的生物习性及不同培育阶段的水质特点,探索出效果好、简便易行的新方法。该方法分为前期加水和后期换水两个阶段,采用的换水方式不同。

一、前期加水

前期加水指从幼体布池到加满水的阶段。该时间段因投饵量少、幼体代谢物少,水质较好,可只加水、不排水。

具体做法为:幼体布池当日,加水量占培育池体积的1/3~1/2,之后每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量约占培育池容积的1/10,直至将培育池加满,一般持续4~6天。

二、后期换水

后期换水指从池水加满到耳状幼体发育至樽型幼体投附着基这一过程,一般持续2~4天。池水加满后,随着投饵量与代谢物增加,需每天换水。本法不用网箱、滤芯鼓等换水工具,而是利用健康幼体在一定条件下上浮的习性,创造有利于其上浮的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等其充分上浮后直接排出底层劣质水。

培育池的排水口设在池底中央,池底从四周到中央略有坡度,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末端设有用于控制排水速度的阀门,排水管与下水道相连通。

具体换水方法为:换水前停止充气10~30分钟,通过挂门窗帘、车间顶部设遮光网等方法,将室内光照强度降至100~500勒克斯,同时将室内气温提升至高于培育池水温2~3℃,待幼体充分上浮于池水表层时逐渐打开排水阀门,缓慢排出池水。排水速度控制在水面不出现明显旋涡为宜,并且保证上浮于表层的幼虫基本不散开。

根据当天换水计划,当排出水量占培育池体积的1/5~1/3时停止换水。若发现上浮的幼虫有散开的迹象时,也要马上停止排水,而要加注新水,直至加满培育池。

待到约10%的耳状幼虫变态为樽形幼虫时投附着基,后期换水结束,进入稚参培育阶段。

三、换水效果

与传统的网箱换水与滤鼓换水相比,该方法效果较好。

1.有效改善池水环境 网箱和滤鼓换水是无选择地排出池水,而本法排掉的是水质较差的底层水,以及沉积到池底的残饵、粪便等杂物,外加伤、残、病、亡幼虫,有效净化了池水环境,提高了换水效果。

2.提高换水速度 因没有筛绢过滤,直接从池底放水,加快了换水速度,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3.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 换水过程中只要根据水位变化和幼体活动情况适时排水与加水即可,无需频繁搅动水体,也不必不停地摇动滤鼓,更不用在各个培育池间频繁搬动网箱、滤鼓等换水工具,无需随时检查、清洗、更换网箱和滤鼓上的筛绢,劳动强度大幅降低,减少了生产用工。1个1 000米3的育苗车间,1~2人即可完成1次换水,而传统的换水方法需4人以上才能完成。

4.减少幼体损伤 因不用网箱,不存在搅水等生产操作,避免了因水流冲击使幼体卡在网眼造成的损伤。

5.防止病害交叉感染 在大规模刺参苗种生产中,往往不是各池有单独的换水工具,而是多池共用一套换水工具。该方法没有不同培育池间交叉使用网箱、滤鼓等换水工具带来的病害交叉感染风险,减少了病害发生的概率。

6.减少幼虫跑漏损失 该方法因不用网箱和滤鼓,所以不存在因筛绢破损造成的幼虫跑漏现象。

7.减少育苗用水 换水时排掉的是池底劣质水,不同于网箱和滤鼓无选择地排水,故在实现同等换水效果的情况下可减少用水量1/10以上。

8.降低生产成本 因用工减少,劳动生产率提高,所以基本不需要辅助换水工具,换水量减少,生产成本大幅降低。

猜你喜欢

刺参幼体池底
黄海近岸潮汐锋海域蟹类幼体日间垂直迁移特征❋
夏眠的刺参
不同地域刺参胶原蛋白含量及一般营养成分比较
超长水池温度应力分析及探讨
雨下多了,没有颜色
刺参饲料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黄河三角洲刺参苗种繁育技术
游白沙坡温泉
水晶虾幼体发育研究初报
南方地区南美白对虾育苗技术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