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啸斋谈艺归去来兮

2021-07-20范子烨

名作欣赏 2021年7期
关键词:刘裕陶潜陶渊明

隐士是我国古代的一类特殊人物,五帝时代有巢父、许由,三代之际有伯夷、叔齐,秦汉时期有“商山四皓”等,无论怎样暴虐的时代,隐士都是存在的,这意味着在古代的专制社会中,隐士是可以被包容并且具有独立生存空间的人物,无论是物质空间还是精神空间。隐士一定是知识分子。谢灵运说:“樵隐俱在山,由来事不同。”(《田南树园激流植援》)尽管樵夫和隐士都住在山里,但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事实上,对于某些知识分子而言,如果在新兴的政治力量和固有的原则之间寻求妥协,那么,隐逸就是最好的途径。但是,选择隐逸之路,首先必须要把握恰当的时机。

我们读《世说新语·识鉴》第10条: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

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西晋统一全国以后,张翰离开家乡吴郡(今江苏苏州),游宦于洛阳,在齐王司马同手下担任大司马东曹掾。在“八王之乱”中,他的同乡陆机、陆云兄弟皆死于非命,而张翰在事发之前即辞官还乡,得以善终。所谓“见机”,即事发之前明察事情变化的细微动向,也就是有先见之明,这是在秋风中忽起故园之思的张翰所具有的特殊智慧。本条刘孝标注引《文士传》日:

张翰字季鹰。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美望,博学善属文,造次立成,辞义清新。

大司马齐王同辟为东曹掾。翰谓同郡顾荣日:“天下纷纷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

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久矣。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捉其手,怆然日:“吾

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尔!”翰以疾归,府以辄去除吏名。性至孝,遭母艰,哀毁過礼。

自以年宿,不营当世,以疾终于家。

所谓“以明防前,以智虑后”,正是仕于乱世的一种“见机”的智慧。那么,作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是否也有这样的智慧呢?

宋代治平年间虎丘寺僧人思悦在校读《陶渊明集))时说过这样的话:

五臣注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

行涂中》诗题云:“渊明诗,晋所作者皆题年号,

入宋所作但题甲子而已。意者耻事二姓,故以异

之。”思悦考渊明之诗,有以题甲子者,始庚子,

距丙辰,凡十七年间,只九首耳,皆晋安帝时所

作也。中有《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

溪作》,此年秋乃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即解

印绶赋《归去来兮辞》。后一十六年庚申晋禅宋,

恭帝元熙二年也。萧德施《渊明传》日:“自宋

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于渊明之出处,得

其实矣。宁容晋未禅宋前二十年,辄耻事二姓,

所作诗但题以甲子,而自取异哉?①

显而易见,对于陶渊明的“见机”,思悦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是不合实际的,但宋人谢枋得在《碧湖杂记》中指出:

元兴二年,桓元篡位,晋氏不断如线,得刘

裕而始平,改元义熙,自此天下大权悉归刘裕,

渊明赋《归去来辞》,实义熙元年也。至十四年,

刘公为相国,恭帝即位,改元元熙,至二年庚申,

禅于宋。观恭帝之言日:“桓玄之时,晋氏已亡

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

甘心。”详味此言,则刘氏自庚子得政至庚申革

命.凡二十年,渊明自庚子以后题甲子者,盖逆

知其末流,必至于此,忠之至义之尽也。(转引

自明顾起元《说略》卷八)

所谓“逆知其末流,必至于此”,在谢氏看来,陶渊明具有超前二十年的政治预见性也是很正常的。但晋宋易代,并非促成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唯一原因,与所谓“忠义”也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倘若奉行“忠义”,就应该坚持到永初元年晋宋易代之时。

就晋宋易代而言,历史的风云首先来自桓玄与刘裕的斗争。前者一度取代晋室,建立楚国,即所谓桓楚,而在元兴三年(404)五月桓玄败亡之后,刘裕实际上便掌控了晋朝的江山。陶渊明曾赴荆州入桓玄幕府任职,今《陶渊明集》卷三有《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②诗可以为证,袁行霈先生明确指出:“江陵是荆州治所,桓玄于隆安三年(399)十二月袭杀荆州刺史殷仲堪,隆安四年(400)三月任荆州刺史,至元兴三年(404)桓玄败死,荆州刺史未尝易人。渊明既然于隆安五年(401)七月赴假还江陵任职,则必在桓玄幕中无疑。陶澍等人讳言渊明仕玄,故于其诗义亦曲为之说,实不足据也。”③此说是正确的。实际上,《宋书·陶潜传》所谓“薄宦,不洁去就之迹”④,就是陶渊明仕于桓玄的隐语,“这是史臣隐晦地交代了陶潜当过桓玄官吏的史实”⑤。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渊明赋《归去来》,辞去彭泽县令⑥,从此彻底退出官场。东晋义熙十四年(418)十二月,晋安帝被刘裕杀害⑦。元熙二年(420)六月,刘裕代晋称帝,降封晋恭帝司马德文( 386-421)为零陵王,刘裕登基称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次年九月,晋恭帝被刘裕杀害⑧。值得注意的是,在桓玄败死的次年,即公元405年,陶渊明就辞官归隐了,如果说其间没有因果关系,显然不合情理;而晋宋易代的序幕即由此年拉开,最终结束于公元421年,前后长达16年;换言之,至少在晋朝灭亡的16年前,陶渊明就已经预见了历史的结局。《宋书》卷二《武帝本纪》:

(元熙)二年四月,征王入辅。六月,至京

师。晋帝禅位于王……诏草既成,送呈天子使书

之,天子即便操笔,谓左右日:“桓玄之时,天命

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

所甘心。”⑨

晋恭帝所说的“刘公”,就是指刘裕。在这位年轻的末代天子看来,“桓玄之时,天命已改”,依赖刘裕之力又苟延残喘了二十年,所以他心甘情愿地禅位给“刘公”。实际上,恭帝之言反映了当时朝野高端人士的共识,那就是几乎在刘裕登基前二十年,晋朝覆亡的历史命运就已经注定了;但是,如此真诚恳切的言辞并未能使他避免屠戮之厄,刘裕的残忍凶暴可见一斑。

上述情况表明,陶渊明的易代之感与桓玄篡晋无关,因为他是桓玄的旧部,在桓玄主政之时尚可为官⑩?尽管内心也充满了纠结和矛盾(参见上引《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而刘裕逐渐坐大乃至登基称帝,这是陶渊明产生易代之感的政治背景,所谓“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这是史臣明确告诉人们,陶潜的不复肯仕,是与刘裕有关”?,与同时代的傅亮( 374-426)比较一下,则更可见陶渊明之风采。《宋书》卷四十三《傅亮传》载:

傅亮字季友,北地灵州人也。……亮博涉经

史,尤善文词。初为建威参军,桓谦中军行参军。

桓玄篡位,闻其博学有文采,选为秘书郎,欲令

整正秘阁,未及拜而玄败。?

可知傅亮本来也是桓氏的旧部?,在桓玄败亡之后,投奔刘裕麾下,成为其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刘裕之登基正是出于他的谋划。《宋书·傅亮传》又载:

……以亮任总国权,听于省见客。神虎门外,

每旦车常数百两。高祖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

参军滕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自此后至

于受命,表策文诰,皆亮辞也。?

陶渊明的人生选择与傅亮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陶渊明反对宋武,也并不等于忠晋,这就是历史人物的复杂性。清吴菘《论陶》云:“渊明非隐逸流也,其忠君爱国,忧愁感愤,不能自已,间发于诗,而词句温厚和平,不激不随,深得《三百篇》遗意。”?口此论陶,无疑是拔高了陶渊明。清代学者恽敬指出:

先生生于晋哀帝兴宁三年,及壮,当安帝之

初,其时王国宝、司马元显、桓玄相更代,故先

生无宦情,一起为州祭酒,即自免去,征主簿不

就,盖不欲与诸人之难也。至元兴二年桓玄篡

位,三年刘裕复京邑,行镇军将军,追桓玄过浔

阳,先生乃为其参军,年四十矣。先生附义旗而

起,以刘裕为可安晋室耳。明年刘裕从兄刘怀肃

为建威将军,先生为其参军,其秋即令彭泽。敬

思先生与刘穆之、王弘、徐羡之、谢晦同在刘裕

幕府,其差池不待言,而刘裕之怀异志,穆之等

之附裕,先生必微窥得之,于是晋室之安无可

望,故自镇军参建威,自建威令彭泽,然后脱然

远去,永遂其不臣二姓之志耳。……先生处己之

高,见机之决,进退之裕,皆于此可见。(《大云山

房文稿》二集卷二《靖节集书后》二)

这种“见机之决”,正显示了陶渊明的政治智慧。

陶渊明的游宦生涯和政治经验是很重要的,这是推动陶渊明建构其文学世界的核心力量之一。因为一个不懂政治的人永远不会超越政治,一个没有政治情怀的人也永远不会有回归田园的梦想,陶渊明能够成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能够创写不朽的田园诗,也是由其政治阅历和政治素养所决定的。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陶渊明文献集成与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17ZDA252

①②《宋本陶渊明集二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版,第51-52页,第55页。

③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1頁。

④?[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传》第八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288页,第2288-2289页。

⑤?陈培基:《陶潜归隐真相新解一一从陶潜与桓玄的关系说起》,《福建论坛》1986年第1期。

⑥《陶渊明集》卷五《归去来兮辞并序》:“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宋本陶渊明集二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版,第113页。

⑦⑧[唐]房玄龄:《晋书》卷十《帝纪第十》第一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67页,第269页。

⑨[南朝梁]沈约:《宋书》第一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5-46页。

⑩《陶渊明集》卷六《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陶渊明的外公孟嘉曾经担任桓温的参军,而孟嘉与桓玄的岳父刘耽的关系也非同一般。见<宋本陶渊明集二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年版,第126页。

??[南朝梁]沈约:《宋书》第五册,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35-1336页,第1337页。

?恒玄、桓谦是堂兄弟,桓玄是桓温之子,桓谦是桓冲之子,桓温和桓冲并为桓彝之子。参见王伊同:《五朝门第》附《高门权门世系婚姻表》之十五《谯国龙亢桓氏》,中华书局2006年版。

?[清]吴瞻泰辑:《陶诗汇注》卷末,清康熙拜经堂刻本。

作者:范子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教授、中国占典文学专业博十生导师。主要著作有《魏晋风度的传神写照——(世说新语)研究》《中古文人生活研究》《悠然望南山——文化视域中的陶渊明》《中占文学的文化阐释》等。

编 辑:张勇耀 mzxszyy@126. com

猜你喜欢

刘裕陶潜陶渊明
陶渊明的小脾气
未来日记
阳台上的“撩”:蛊惑了一颗曲解的心
陶渊明失败了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开卷有益
偷皇帝的车
陶潜辞官隐情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