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1-07-20浙江理工大学俞伟杰牛玉柏

天津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边际效用教育者

■浙江理工大学 俞伟杰 牛玉柏

一、认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投入的成本和收益非总按成正比例的规律提升。当收益达到一定量后,尽管后续投入的成本继续增加,其对收益提升的贡献却越来越少,甚至会适得其反地损害原有收益。如图所示:图中,成本-效用曲线进入平台期后,再继续投入的成本又称为边际成本,与此相对应的,其效用称为边际效用。随着成本的增加,总效用提升速度逐渐减慢,边际效用逐渐减低。当边际效用大于零时总效用上升;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下降;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达到极大值。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一条不可抗拒的人类行为规律。其产生的原因与需求和刺激之间的平衡有关,一种需求通过某种刺激得到满足之后会衍生出新的需求,此时需要的是新的刺激,而原来的刺激不仅不能产生效用,甚至可能成为负担。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一直支配着我们的生活和行为。除了经济领域外,它也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

二、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现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来看,这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实际上只停留在道德层次的教育。以往在道德方面,中小学教师已经投入了相当多的成本,可以说这些成本都已经转变为边际成本。如果心理健康教育仅停留在德育层面,那么继续加大投入将很难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此外,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预测了中小学生在接受过度德育之后的逆反心理,过度的德育会让中小学生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些老师又要准备训话了”,结果学生“左耳进右耳出”,完全不能达到预想效果。这种结果并不是心理健康教师想要的。

(二)忽略个体差异

在进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大部分教师的目标是提高班级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无论在课程设计还是课堂管理上,许多教师均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然而,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看,以班级为整体进行教育的方式势必遭遇挫折。教师在整体班级上的教育投入即是成本,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即是收益。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知,教师忽视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只追求班级整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势必达不到更好的效果。此时个别心理健康水平仍然较低的学生可能心想,“老师根本不在乎我,他只在乎班上表现好的学生”。这不但会导致个别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甚至会影响班级整体氛围。

(三)开展教育的维度过于单一

中小学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面向学生,很少考虑环境因素。中小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受益者,把资源投入到学生的教育中,从这种逻辑上看并没有不妥。但是,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考虑,当教师对学生群体投入的资源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所带来的心理健康收益就无法再继续提高了。不仅如此,过犹不及的资源投入可能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如,他们会产生自责心理,认为一切的问题都是他们的问题;又如,他们会觉得自己必须“有问题”才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者解决问题的“期待”。这样的结果同样不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希望看到的。

三、减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一)去德育化,还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价值

传统的德育教给学生的多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当学生经历了一次考试失败后,教师试图教会学生不要气馁,再接再厉;当学生之间出现冲突,教师会试图教会学生要相亲相爱,彼此支持。教师在德育中已经教给学生足够的处理时期的方式,倘若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德育的延伸,就大大降低了设置心理教育这门课程的意义,并且这样做只会让这种教育投入成为德育的边际成本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绪感受和与这些情绪感受相处的能力。比如,在学生面对失败时,心理健康教育者应当首先询问学生失败的经过,让学生尝试自己复盘;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者应关注学生在失败中所体验到的情绪,让学生认识到这些情绪出现的必然性和意义,并且学会如何与这些情绪相处;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者应采用引导的方式而非说教的方式让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重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与众不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提示,即使某种教育方式非常有效,然而只用一种教育方式处理所有学生的问题,也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如团体辅导是一种适用于绝大部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但是尽管教师设计的团体辅导活动非常有用、有趣和有效,却仍然不能避免这种方式对极个别学生影响效果甚微的现象。然而,这部分学生恰恰是绝对不容忽视的。他们很可能就是暴露在最恶劣的心理环境中的人群。为此,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务必引起重视,及时发现这类个体并尽早处理。此外也应为这类学生提供单独心理健康教育的机会,如个体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等。

(三)开展多元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众多,只从学生自身维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必会让他们陷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漩涡之中。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涉及学生,还应当覆盖到与学生有密切关系的人群,尤其是学生的家庭成员,教师把教育带到家庭和社区中是帮助中小学生实现全面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环。如,将部分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分配到线上或线下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这种方式也同样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用提高。通过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知,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应当被更合理地分配。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并非要求学生增加额外的教育资源投入,而是在原有投入总量的条件下改变投入结构,实现更高的总体效用。

猜你喜欢

边际效用教育者
随身新配饰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追求骑行训练的边际收益
社会治理的边际成本分析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基于方差分析的回归元边际贡献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