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当地历史资源提高学生历史素养

2021-07-20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二中学赵振江

天津教育 2021年20期
关键词:历史传统文化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二中学 赵振江

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本地的名胜古迹作为教学资源,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适当带领学生饱览当地的历史遗迹,让学生对历史有切身的感受,深刻体会历史文化内涵。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一、利用历史名胜古迹,培养学生的历史人文情怀

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悠长,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圈可点的风云人物,更有数不清的历史遗迹可供后人参观瞻仰。后人在参观瞻仰的过程中,就会在无形当中接受这些历史文化的熏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就近利用当地的这些名胜古迹作为教材,发挥其教育价值。当教师带领学生游览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名胜古迹后,学生将会在亲身感受历史的宏伟的过程中产生思想触动,自身学习历史的热情将被有效激发。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好引导工作,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历史遗迹的图片或者带领学生亲自到现场观览历史遗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河西走廊作为丝绸之路之必经要道,在中华民族历史的功劳簿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万里长城之嘉峪关就矗立在河西走廊的中部,祁连山的脚下,虽经历风雨的侵蚀,至今依然巍然屹立。对于生长在长城脚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这里的历史古迹应该不陌生,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文化的教育。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嘉峪关城门上的一块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民间传说这五个字出自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手。尽管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教师在上课时完全可以将其引入课堂,为历史课堂增添一丝神秘色彩,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的教育。此外,教师还可向学生讲解长城的作用:“长城是为了抵御外族的入侵而修建的,今天的我们还可以从猎猎西风中闻到当年金戈铁马的血雨腥风……”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不仅能从中了解到长城的渊源,更能学习到一定的历史知识,使这一名胜古迹具有更丰富的,更具内涵的历史文化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和长远的。

二、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怀

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孕育出了一个优秀的民族群体,在这悠悠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涌现出的名人,以及名人所留下的故事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优质资源。这些故事都有它积极、阳光的一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充满正能量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如传统文化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要善于利用当地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奋发勇为。如张芝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典型例子。汉代书法家张芝为酒泉郡人,他在书法上的造诣很高,对后世的书法有巨大的影响。张芝是一个肯钻研学习,意志坚强的人。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张芝的这种精神品质,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做到不畏困难,突破自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查阅有关当地历史人物的书籍,了解这些人物善良而又高尚的品质,从中汲取营养,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走访身边周围的典型人物,学习他们的美德故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

三、了解历史文化,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山海经》里说“弱水之西,西王母瑶池之所在”,即现在的河西走廊焉支山脚下。在张骞还没有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之前,人们想象中的西方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些美丽神奇的神话传说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游记》里的西凉女儿国,就是四郡之一的武威郡。在人们的印象中,西域也是流沙遍地、险象环生的地方,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八戒大战流沙河的精彩故事。到了唐朝,丝绸之路发展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通道,各国使者商人都来到唐朝首都长安,这时的唐朝俨然是世界的文化中心。西方各国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相继传入中原,促进了中原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宗教也不失时机地传入了中原,对中原文化产生了长远、深刻的影响,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在历史课堂中向学生展示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故事、人物,通过讲解丝绸之路的要道河西走廊,促使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可向学生讲解:“从西方的古罗马帝国到东方的西汉王朝大唐帝国,丝绸之路在地域上跨越欧亚两大洲,时间上穿越几个王朝的兴衰历史,也就是说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丝绸之路永远不变,中原文化的光辉历史永远不会变。”以这样的课堂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他们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走访当地的民间艺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而且极具地域特色。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在现行教育政策之下,许多地方开设了地方课程,目的就是想把地方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避免那些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消失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之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拜访当地的民间艺人,从他们那里学习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民间文化的思想价值,从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教师应时刻提醒学生要自觉抵触一些外来的不良思潮的影响,积极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如剪纸艺术在中华大地随处可见,但是能把这门艺术学通学精,真正发扬光大的人越来越少了。

本地有一位农民书法家叫徐国英,他曾在北京以卖字画为生,老年回归故里,是当地有名的书法艺术大家。像这样的民间艺术家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引导学生接触这些艺术大家,把更多的课余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中国传统艺术上面,从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引导学生学习“丝路精神”

自从西汉名将霍去病打通河西走廊之后,在这条古道上,阵阵驼铃演奏着一个个王朝对外贸易的历史赞歌;大漠夕阳谱写了各国使臣的辛酸与欣喜;高山大河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辉煌瞬间。为此,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领学生深刻学习“丝路”历史,向学生传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学习古人不畏艰难,传承中华文明的决心,促使他们对未来社会文明的发展做贡献。

六、结语

总之,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当地的历史遗迹、名胜古迹,对学生进行细致的、全方位的教育,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从而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的历史的光辉与灿烂。

猜你喜欢

历史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