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减灾中的应用

2021-07-19梁开聪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气象信息技术应用

梁开聪

摘要:防雷减灾工程是一项相对复杂且重要的工作,也是气象部门进行防雷减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以气象部门为主进行防雷减灾工程时,应在目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进步中利用信息技术做好防雷减灾工作。其信息技术可有效提高防雷减灾工作效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集体利益与整体维护。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中的应用办法,并明确防雷意义,以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主,做好综合分析不断提高防雷减灾工作效益,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落实防雷工程信息化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气象;防雷减灾;应用

前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气象工作是息息相关的,在我国气象局提出为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意见中特别提出,在新时期下应加强利用信息技术不断促进气象监测、防雷工程,并明确实施气象减灾行动,以此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不断推进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的综合实力。气象部门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气象防雷减灾时,应针对气象防雷技术不断加强气象部门防雷意识,促进防雷技术与人才建设工作。

一、防灾减灾中的气象防雷的含义与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一)含义

目前我国公布,《中国气象局关于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特别提出,在各部门进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施工时,为加强雷电灾害预防工作,为规范防雷减灾工作管理,为提高防雷灾害的预防能力与水平。应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推动防雷减灾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我國气象事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发展。

(二)应用信息技术意义

在气象部门进行防雷减灾工作时,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其信息技术可有效解决目前气象部门防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气象防雷宣传方式,确保人们具备一定的防雷意识,并优化气象防雷基础建设工作。其次,信息技术可结合新形势发展对气象服务进行升级,并且在卫星技术的推动下可为气象监测人员提升数据的精确度,也可为人们的出现提供有效的指导。最后,信息技术可针对当前气象灾害进行预防应急措施,以此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在气象防雷减灾中的应用分析

(一)加强防雷科普,应用手机无线通讯技术

在气象防雷减灾工作中,首先气象部门应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提高防雷科普方式。首先,在面对人们的需求时,气象部门应利用信息技术对气象服务进行升级,应通过微信、QQ、微博等宣传方式改变传统宣传模式,并有效弥补了纸质媒体宣传不足的情况。其次,为积极向人们宣传防雷知识,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可应用手机无线通讯技术,在人们利用手机时可学习防雷减灾技巧,加强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并不断提升了防雷减灾意识,确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同时,为加强防雷科普,其气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重视手机无线通讯技术对防雷科普工作的作用,并积极把信息技术与科普宣传工作相结合。其气象局也应重视对防雷科普人员的培训工作,例如,可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气象雷电自然灾害培训工作,其培训内容应包括防雷检测相关法律法规、防雷减灾基础知识、雷电防护基础知识等。以此建设处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的防雷科普队伍[1]。

(二)明确防雷意义,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雷电监测系统信息平台

在防雷减灾工作中,应明确防雷意义以此更好地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雷电监测系统信息平台。首先,在我国工业、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中,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并且在面对全球变暖的情况时,也加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因此,为避免发生雷电灾害气象部门应不断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其次,工作人员应明确自身工作内容,应端正自身的态度,在工作中时刻要求自身按照相关规范严格开展检测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精准、理论有依据,从而不断提高新建建筑物的防雷减灾工程质量[2]。最后,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防雷减灾实践活动,以此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工作人员强化自身的能力。在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时可有效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加强各个企业、广大人民群众对防雷减灾工作的重视,并提升人民群众的防雷减灾意识。

(三)可随时分析天气状况,应用卫星技术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可利用卫星技术随时针对当地天气情况进行分析,以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例如,在当前面临的防汛形势,其当地气象部门应针对性部署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利用卫星技术,针对气象、水文部门预测分析后期天气形势和水情趋势,以此防汛救灾工作情况。同时,气象部门应依法履行防雷安全监管职责,落实雷电灾害防御责任等,不断强化检测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落实防雷减灾工程[3]。

(四)做好综合分析,应用气象软件与现代信息技术

在应用气象软件与现代信息技术时可对天气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可针对我国气候中心完成的年度气候报告,以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分析出以往我国气候基本情况、气候系统监测状况、主要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综合评估了气候对行业、环境、人体健康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可针对当前最新气象资料及气象指标综合分析,以此加强局地强对流天气防范,加强防范其对建筑施工、内河航运、基础设施等不利的影响,进而做好防雷与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当地气象局要强化部门合作,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做好防汛抗旱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要积极防范和应对强对流天气,进一步做好值班值守,严密监测天气变化,加强预报预警,适时开展人影作业,尽力减轻灾害损失[4]。

结束语:综上所述,为进一步做好季节性安全防雷工作,当地气象局防雷应利用信息技术,综合分析灾害性天气,并通过多途径发布预警报警信息,以此不断加强防雷科普工作。同时,应深入开展防雷安全检测,切实消除防雷安全隐患,大程度上降低雷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卢小云,尚荣会,范雪琴,等. 钟祥市农村中小学校防雷现状及对策[J]. 科技资讯,2019,17(34):209-210.

[2]何鑫,张志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J]. 农村科学实验,2019(21):107,109.

[3]金炳松,龚志东. 基于气象防雷减灾工作转型升级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4):225-226.

[4]刘炫炀. 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有效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2017(9):193-193,234.

北海市防雷中心 广西 北海 536000

猜你喜欢

气象信息技术应用
气象树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文章有象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