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研究

2021-07-19申书炜

现代食品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单亲家庭新生态度

◎申书炜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食品安全是保护人类健康、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也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1]。学生是特殊的社会消费群体,高职学校新生又是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还会影响到与之密切相关的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体[2]。根据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普通专科招生483.6 万人[3],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扩招,招生录取人数将会更多。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消费群体,高职学校新生中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行为。由此,提高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安全的食品消费行为成为高职学生新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通过对626 名高职学校新生进行食品安全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了解其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以后高职学校开展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高职学校新生作为研究对象,抽取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商务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等高职学校626 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在已有关于学生食品安全研究的基础上[4-7],对问卷的语言、题目、答案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调查问卷分为4 个部分:①包括受访学生的性别、专业类别、民族、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单亲家庭、每月饮食消费支出和食品安全知识来源等信息。②主要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调查,共16 题,包括《食品安全法》、“三无”产品、“QS”中文标注、食品广告和食品安全监管等相关的问题。③主要对学生的食品安全态度进行调查,共9 题,包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对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态度、对食品安全进行宣传的意愿等相关的问题。④主要对学生的食品安全行为进行调查,共9 题,包括饮食卫生行为习惯、食品购买地点的选择、食品安全问题的维权等相关的问题。对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的各个题项进行量化计分,其中食品安全知识每题1 分,答对1 题得1 分,答错不得分;食品安全态度、行为每题最高2 分,最低0 分,以此类推,态度、行为程度越高,分数越高。各部分评分以达到满分的60%为及格,达到满分的80%为优秀。问卷调查采取匿名、自填式的方式进行,问卷填好后由调查员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进行整理,除去漏填、错填等无效问卷,用Excel2007 软件录入数据,使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本调查共回收问卷684 份,除去漏选、错选等无效问卷58 份,有效问卷626 份,有效率为91.5%。问卷调查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构成情况表

2.2 总体情况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见表2,根据有效问卷的分析结果,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平均分为(9.03±2.38)分,最高得分为14 分,最低得分为2 分,得分达到及格的人数占总数的42.49%,达到优秀的人数占总数的6.7%;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态度得分平均分为(11.36±3.01)分,最高得分为18 分,最低得分为4 分,得分达到及格的人数占总数的65.17%,达到优秀的人数占总数的16.6%;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行为得分平均分为(11.78±2.54)分,最高得分为17 分,最低得分为3分,得分达到及格的人数占总数的67%,达到优秀的人数占总数的14%。高职学校新生对食品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少部分的知晓程度较高;虽然有超过60%的高职学校新生拥有良好的食品安全态度,但是还有部分新生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全面,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超过60%的高职学校新生有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但也存在食用不安全食品、不查看食品生产日期标志等不安全行为。

表2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表

2.3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差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3~5,不同特征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部分存在差异。其中,不同性别的高职学校新生在食品安全知识、行为上存在差异(p=0.000 <0.05、p=0.000 <0.05),女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行为高于男生。不同专业类别的高职学校新生在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上存在差异(p=0.000<0.05、p=0.000<0.05、p=0.005<0.05),文史类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均高于理工类新生。不同民族的高职学校新生在食品安全知识、态度上不存在差异(p=0.239>0.005、p=0.282>0.005),在食品安全行为上存在差异(p=0.000 <0.05),汉族新生的食品安全行为高于其他少数民族新生。不同家庭所在地的高职学校新生在食品安全知识、态度上存在差异(p=0.006 <0.05),农村家庭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略高于城镇家庭新生。是否为独生子女在食品安全知识上存在差异(p=0.003 <0.05),非独生子女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略高于独生子女的新生。是否为单亲家庭在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上均存在差异(p=0.003<0.05、p=0.000<0.05、p=0.020<0.05),非单亲家庭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都高于单亲家庭新生。每月用于饮食消费的支出不同,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态度、行为就不同(p=0.000 <0.05、p=0.016 <0.05),在食品安全态度上,每月饮食消费支出≤500 元的显著高于每月饮食消费支出为1 001~1 500 元和≥1 501 元的,每月饮食消费支出501~1 000 元的显著高于每月饮食消费支出为1 001~1 500 元和≥1 501 元的;在食品安全行为上,每月饮食消费支出501~1 000元的显著高于每月饮食消费支出为≥1 501元的,每月饮食消费支出1 001~1 500 元的显著高于每月饮食消费支出为≥1 501 元的。

表3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比较表

表4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态度得分比较表

表5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行为得分比较表

2.4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影响因素

以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为因变量Y,以性别、专业类别、民族、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单亲家庭、每月饮食消费支出等指标为自变量X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因变量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按照前文所述计分方法分别进行赋值,自变量分别赋值为:男=1、女=2;文史类=1、理工类=2;汉族=1、少数民族=2;农村=1、城镇=2;独生子女=1、非独生子女=2;单亲家庭=1、非单亲家庭=2;≤500 元=1、501~1 000元=2、1 001~1 500 元=3、≥1 501 元=4。模型拟合结果,见表6。

表6 自变量与因变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

在食品安全知识上,只有性别1 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0 <0.05);在食品安全态度上,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是否单亲家庭、每月饮食消费支出4 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5 <0.05、p=0.034 <0.05、p=0.002 <0.05、p=0.000 <0.05);在食品安全行为上,性别、民族两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性水平(p=0.000 <0.05、p=0.000 <0.05)。只有性别会对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产生影响,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是否单亲家庭、每月饮食消费支出会对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态度产生影响,性别、民族会对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行为产生影响。

2.5 食品安全知识的来源

调查发现,626 名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来源中,报刊、宣传册(338人,54%),电视、网络(524人,83.7%),老师宣传教育(420 人,67.1%),父母说教(376 人,60.1%),同学、朋友等(274 人,43.8%),其中排在前两位的是电视、网络和老师的宣传教育。随着电视宣传力度的加大,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说教已经不能满足高职学校新生对知识的需求,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他们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

2.6 分析

2.6.1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得分平均分为(9.03±2.38)分,得分达到及格的人数占总数的42.49%,达到优秀的人数占总数的6.7%,仅有少部分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知晓度较高,总体来说,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程度较低。有58.46%的高职学校新生不知道“QS”标志的含义,有41.54%的高职学校新生知道“QS”标志是企业食品生产许可,有38.98%的高职学校新生不知道什么是“三无”产品,还有26.84%的高职学校新生不知道食品安全的监管部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校新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深,知识体系不够健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理论模式在食品安全上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知识和态度的转变是行为转变的基础[8],知识是行动的基础,知识的转变容易达到。在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时,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既要有广度也要有深度,除了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教育,还要注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常识的教育,健全食品安全基础知识体系,从而引导高职学校新生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行为。

2.6.2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存在差异

通过t 检验得知,不同特征的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部分存在差异。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知,只有性别会对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产生影响,专业类别、家庭所在地、是否单亲家庭、每月饮食消费支出会对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态度产生影响,性别、民族会对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行为产生影响。在食品安全上,女生得分比男生高1.26 分;在食品安全态度上,文史类新生得分比理工类新生高1.19 分,农村家庭新生得分比城镇家庭新生高0.66 分,非单亲家庭得分比单亲家庭新生高1.27 分,每月饮食消费支出≤500 元的新生得分比501~1 000 元的新生高0.3 分,每月饮食消费支出501~1 000 元的新生得分比1 001~1 500 元的新生高0.95 分,每月饮食消费支出1 001~1 500 元的新生得分比≥1 501 元的新生高0.98 分;在食品安全行为上,女生得分比男生高1.01 分,汉族新生得分比少数民族新生高1.39 分。性别上的差异可能是因为女生相对于男生来说更为细致,更为关注食品安全,了解食品安全的知识更多。专业类别上的差异可能是学科不一样,文科学习的食品安全知识可能比理科学习的知识多一些。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可能是环境不一样造成的,农村家庭的新生面对农产品更多,更容易辨别。非单亲家庭得分比单亲家庭新生高,应该是受家庭环境影响,非单亲家庭对于孩子的关注更多,言传身教的效果更好。每月饮食消费支出不同所产生的差异,可能是饮食消费支出低的,主要消费的是传统主食,而饮食消费支出越高的新生,除了主食的消费,还常常有吃烧烤、路边摊等行为,大吃大喝不注意食品安全,造成食品安全风险更高。

2.6.3 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有9%的高职学校新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关注食品安全。有47.28%的高职学校新生愿意改变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有超过93%的高职学校新生会选择到超市、便利店购物,少部分会选择在街边摊贩处购买物品。有超过68%的高职学校新生在购买食品时有时会看或不看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志。有12.14%的高职学校新生在购买到问题食品时,会自认倒霉,以后不会购买这种食品。有69.3%的高职学校新生不知道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举报电话“12331”。这反映出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不强。

3 结论与讨论

提高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意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重点是强化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形成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的转变。

(1)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推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强化对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管控,要送法、送知识进校园,宣传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高职学校新生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意识。

(2)学校层面应当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联系职能部门和行业专家到校内送法送教,开展知识讲座,学校还应配备专门的健康教育老师,开展长期性的健康教育,通过学校校报、广播、公众号等途径加大食品安全教育力度,提高新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水平。

(3)学生个人还应积极参加各类食品安全的学习讲座,主动学习电视、报刊、网络平台等媒介上的食品安全知识,同时要向积极学习食品安全的基本常识,提高自身食品安全意识,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增强食品安全的维权意识。

(4)食品行业从业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讲究职业道德,为新生提供安全卫生的食品。食品安全消费的良好行为需要长期、持续地教育、监督,才能固化成为习惯[9]。

高职学校新生作为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学校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尽早通过多种形式普及食品安全知识,通过长期、持续地教育和监督,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食品消费的行为习惯,保障高职学校新生的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单亲家庭新生态度
重获新生 庇佑
单亲家庭儿童相对剥夺感与心理适应的循环作用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态度决定一切
新生娃萌萌哒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