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花植物在闽北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

2021-07-19危静美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观花闽北营造

危静美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南平 353000)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目标得以明确。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是建设幸福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景观质量对美丽乡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统筹规划经营的美丽乡村景观可以展现浓郁的地方特色,传承地域文化,提升村容村貌,发展乡村旅游,乃至打造乡村旅游的品牌[1]。植物景观是美丽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观花植物是植物景观中不可或缺的植物元素,做好观花植物品种的选择和配置方式的合理应用,以及后期的养护管理,才能营造景观效果好、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好的植物景观[2]。

1 观花植物概述

观花植物是指以植物花朵的形态、色彩、香味为主要观赏属性的植物,包含观花乔木、观花灌木、观花草木、观花藤本和观花水生植物,主要具备花形奇特、色彩艳丽、气味芬芳的特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植物的观花时令来选择观花植物,考虑不同季节的花期衔接,尽量做到四季有花可观[3]。

观花植物是植物景观营造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植物,花的形态、色彩、香味能带给人们在视觉和嗅觉上更加丰富的植物景观美感体验。观花植物材料是美丽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村口绿化以及公共绿地、景点、乡村庭院的绿地面积总和占据了乡村建设用地面积的重要比例,这些绿地是乡村植物景观打造的重要部分,优美的植物景观是旅游型美丽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乡村游客的观感和体验[4]。

2 闽北山区旅游型美丽乡村观花植物的应用现状

2.1 样本村选择

受地理条件、耕作模式和生产半径等因素的影响,闽北村落呈现“小聚落、大分布”的格局[5]。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南平市美丽乡村建设类型主要有旧村改造型、重建新村型、乡村旅游型、产业特色型、文化传承型、生态保护型六种。其中,乡村旅游型对园林景观质量要求最高,而植物景观又是美丽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研究以乡村旅游型为分析对象,选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顺昌张墩村和政和石圳村作为样本村,了解和分析此类型美丽乡村在植物景观营造过程中对观花植物的应用情况。

张墩村围绕美丽乡村“百姓富、生态美”的建设目标,立足优良的生态环境建设,以“绿化、美化、亮化、香化”为抓手,创建四星级美丽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同时也发展了葡萄产业和紫薇种植产业[6]。石圳村同时涵盖了乡村旅游型、产业特色型和文化传承型,白茶和紫薇都是当地的特色产业,以白茶文化、朱子文化和紫薇文化为中心,每年吸引大批的游客前往游览[7-9]。

2.2 调查内容

拍摄并记录观花植物的种类、植被成分、植物生境、生长状况、栽植方式、管护措施等情况,通过对记录资料的分析,掌握张墩村和石圳村的观花植物种类以及应用现状,如表1所示。

表1 样本村实地调查内容

2.3 调查结果

基于调查发现,张墩村和石圳村两个样本村的植物景观营造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样本村植物景观营造情况

3 闽北旅游型美丽乡村对观花植物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张墩村(图1、图2)和石圳村(图3、图4)在观花植物应用上的问题主要是观花植物种类少、配置方式单一和养护管理粗放等,这些问题也普遍存在于闽北山区其他相同类型的美丽乡村中,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乡村植物景观的质量不高、观赏效果较差、季相动态变化不明显、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

3.1 观花植物种类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张墩村绿化中应用的观花植物种类主要有碧桃、桂花、红花檵木、金鸡菊等;石圳村绿化中应用的观花植物种类主要有小叶紫薇、红花檵木、地涌金莲、桂花、日本晚樱、毛鹃、栀子花等,两个村庄的观花植物配置种类较少,单调的植物品种无法达到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要求,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效益发挥,很难利用匮乏的植物种类营造出绚丽多彩的植物景观。

3.2 植物配置方式单一

两个村落植物配置方式存在共同的问题就是比较单一,乔木一般在绿地中分散种植显得零落,没有组合搭配,不能形成植物的复层群落;灌木一般作为球类或中层地被,缺乏层次、色彩、花期的搭配,较少采用丛植、群植等乔+灌+草的复层种植方式,造成植物景观空间单调,缺乏层次美感。

3.3 后期养护管理粗放

石圳村景观区的植物管理相对较好,修剪造型的植物整体长势较好。村落区域植物景观管理较为粗放,部分绿地杂草丛生。张墩村的植物景观整体管理较为粗放,乔木生长良好,灌木生长一般,绿地中杂草丛生,水肥管理跟不上,球类植物未进行修剪,枝条生长凌乱。

4 闽北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中对观花植物应用的建议

通过对乡村植物景观建设理论的研究以及对闽北旅游型美丽乡村的植物景观进行调查,根据所选样本村的植物景观现状,结合园林生态学、植物配置、园林美学等相关理论对闽北旅游型美丽乡村观花植物的应用提出一些建议。

4.1 增加观花植物种类

不同种类的观花植物,其花色、花期、观赏特性各异。有针对性地选择观花植物种类进行合理配置,可以营造主题鲜明的景观效果,营造观花植物特色和强烈视觉冲击的景观效果[9]。除了观花乔木、观花灌木和观花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要增加以外,还可以根据美丽乡村的实际需要增加观花类的藤本和水生植物。

根据闽北美丽乡村当地的自然条件,首先应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的植物资源,选择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容易移栽、低维护、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在引种观花植物时,要从耐寒耐旱,各种抗性较强,景观效果好,易成活低维护等方面考虑。福建省有很多多季开花植物资源,闽北美丽乡村可以适当选种,如香花槐、红花羊蹄甲、黄槐、红千层、美丽胡枝子、扶桑等以延长乡村植物景观的观赏期。

笔者考察和调研了武夷山、延平区等地的各大公园及美丽乡村绿地的植物景观,对各类观花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并通过走访公园和乡村等绿化工程相关的技术人员,结合各类文献资料,根据闽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美丽乡村植物景观营造的需求,筛选出适合闽北美丽乡村种植的观花植物,主要包含观花乔木、观花灌木、观花草本、观花藤本和观花水生植物,如表3-7所示。

表3 可选用的观花乔木植物

表4 可选用的观花灌木植物

表5 可选用的观花草本植物

表6 可选用的观花藤本植物

表7 可选用的观花水生植物

4.2 丰富植物配置方式

园林植物的观赏属性无外乎形态、色彩、质地、芳香和声音,对植物景观的营造一定要考虑植物观赏属性的合理搭配,做到形态大小高低协调,空间层次丰富,季相特色明显,质感搭配协调,芳香氛围合宜,若能结合声音强化意境,那么植物景观就能带给游人在视觉、嗅觉、听觉上全方位立体的景观美感体验。

旅游型美丽乡村的植物景观营造,要丰富配置手法,做到色彩、层次、季相、空间多元化,增强观花植物配置层次,可以突出打造主题花卉景观等,例如以福建山樱花、碧桃、日本晚樱、梨花等植物为主体,打造樱花园、桃花林、梨园等景点;又如以芳香植物为主,打造芳香园或植物保健绿地。还可以结合不同地段的绿地特点,采用孤植、丛植、群植、林植、基础栽植、花架等多种种植方式。

4.3 突出植物景观季相变化

植物在自然生长规律中形成春季繁花、夏季绿荫、秋季硕果、冬季枯木四时不同景象,也是植物景观对自然美的呈现。结合闽北旅游型美丽乡村对观花植物景观营造的要求,在植物群落构建中,春季观花植物可以选黄花风铃木、福建山樱花、白玉兰、碧桃、含笑、紫荆、紫玉兰、结香、锦绣杜鹃、红花檵木、二月兰、羽扇豆、紫花地丁、炮仗花等;夏季观花植物可选合欢、石榴、小叶紫薇、木槿、金山绣线菊、粉花绣线菊、小叶栀子、大花金丝桃、葱兰、韭兰、燕子花、飞燕草、射干、黄姜花、波斯菊、金鸡菊、凌霄等;秋季观花植物可选丹桂、双荚决明、木芙蓉、石蒜、鸡冠花、玉簪等;冬季观花植物可选黄花槐、红花羊蹄甲、梅、云南黄馨等,也可以选择部分花期长或全年可观花的植物如香花槐、细叶萼距花、丛生福禄考、大花萱草、地涌金莲、月季等作为不同季节花期的过渡。另外,花期可调控的如孔雀草、万寿菊、石竹等尤其适合选用,可以弥补秋冬季观花植物较少出现偏枯的情况。

观花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的季相变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季相景观,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注重不同花期的巧妙衔接,不同花色的合理搭配,形成四季各异的植物特色景观,做到四季有花可赏。

4.4 提高植物群落多样性

植物物种多样性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和乡村景观多样性,在一个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稳定度和动态特点都可以通过物种多样性得到反映。在闽北旅游型美丽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中,将观花植物与其他观叶、观果等植物进行组合,形成复层植物群落,可以提高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进而促进乡村景观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构建乔+灌+草的乡村植物群落可参考图5、图6模式。

银杏+红千层+福建山樱花—山茶+锦绣杜鹃+木绣球+紫薇—葱莲+麦冬;枫香+紫玉兰+红千层—山茶+木槿+海桐—二月兰+大花萱草;木莲+碧桃+香花槐—扶桑+红花檵木+小叶栀子—红花酢浆草+沿阶草;红花羊蹄甲+垂丝海棠+丹桂—小叶紫薇+木芙蓉+锦绣杜鹃—鸢尾+石蒜+麦冬;马褂木+广玉兰+桂花—八仙花+珍珠梅—萱草+玉簪;香樟+银杏+马尾松—木本绣球+杜鹃+扶桑—葱兰+沿阶草;广玉兰+紫玉兰—山茶+金丝桃—韭兰+阔叶麦冬;全缘栾树+合欢—金丝桃+小叶栀子—鸢尾+红花酢浆草;垂柳+碧桃—小叶紫薇+桂花+锦绣杜鹃—大花萱草+沿阶草;香樟+福建山樱花+红枫—绣球+细叶萼距花—雏菊+沿阶草;乐昌含笑+火力楠—山茶+金丝桃+锦绣杜鹃—大花萱草+三色堇;深山含笑+桂花—金丝桃+南天竹+细叶萼距花—韭兰+麦冬。

以上植物群落模式中,以一、二层乔木为主景树构建群落骨架,乔木树体大,起到视线焦点的作用。小乔木或灌木为配景树,种类可丰富些,以不同花期的观花植物为主,高灌木作球形或柱形栽植,低矮灌木和草花类植物作片状地被栽植,合理搭配地被类植物的花期,使观赏期连续不断,提升旅游型美丽乡村四季景观的观赏效果。

4.5 重视乡村景观生态安全

引种观花植物除了要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外,还要重视植物造景中的生物相关性问题,在构建人工植物群落种间组合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区别植物之间的相生或相克的问题。例如,丁香、夹竹桃会危害临近植物;丁香与紫罗兰、玫瑰相克;大丽菊与月季相克等。葡萄与紫罗兰相生;朱顶红与夜来香相生;石榴与太阳花相生;百合与玫瑰相生等。

乡村景观的生态安全还要特别重视生物入侵的问题,例如,原产巴西的凤眼蓝,作为水景中小范围种植的造景材料,其叶片形态和紫色花瓣观赏价值颇高,是早些年在闽北乡村水体中常见的植物。凤眼蓝过度繁殖会挡住阳光,因光照不足引起水下植物死亡,进而导致水生动物因食物链被破坏而无法生存。凤眼蓝曾经在闽江泛滥成灾,对闽江水质、行洪、航运、养殖等方面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危害当地生态安全,影响人们生活。由此可见,在闽北旅游型乡村植物景观的营造中,对引种和选用的观花植物种类要对其生态特性充分了解,避免造成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生态安全。

4.6 加强植物景观后期管护

优秀的植物配置是优美植物景观呈现的基础,“三分种,七分养”,后期管护是植物景观保持良好效果的保障。美丽乡村的植物景观虽然在配置和选择植物之初就考虑到植物的易成活和低维护,但是完全没有管护的植物景观是难以为继的。为了使美丽乡村的植物景观能持续展现较好的效果,必须制定合理的后期管护计划和标准,并且认真执行、分块落实,可以实行认养和奖励制度。对村民进行植物景观养护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引导村民共同管理和合理使用乡村绿化,强化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旅游型美丽乡村植物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5 结 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闽北山区近年来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容村貌、居住环境、产业特色、生态稳定等方面上都有了新的提升。美丽乡村景观营造的效果与村容村貌、居住环境和村落生态的改善密切相关。闽北美丽乡村建设中主推乡村旅游的村落不在少数,其景观营造效果的优劣对游客的游览体验有着直接的影响,也是游客的口碑评价之一。植物景观是旅游型美丽乡村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要重视观花植物在旅游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应用,营造出景观效果好、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优良的乡村植物景观。

猜你喜欢

观花闽北营造
喻安居
方志敏与闽北苏区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
春观花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闽北红军红色基因演变“七步曲”
闽北七巧节与蛇“共舞”
好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