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脉CT血管成像联合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应用价值研究

2021-07-15高淑娟郭雪艳闫春英吴随宁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门脉分型食管

高淑娟,张 蓉,郭雪艳,闫春英,金 燕,吴随宁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8)

肝硬化为引起食管胃静脉曲张(Gastroesophageal varices,GOV)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在肝硬化患者中,GOV的发生率约为50%,为导致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增高的重要危险因素[1]。临床中一般将内镜作为肝硬化GOV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其能够对血管曲张程度、曲张血管形态、出血风险等进行有效评估,疗效确切,但是无法明确门腔分流等的情况,且往往需多次治疗,疗效有限[2]。近年来,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 of portal vein,CTA)由于可有效显示门脉血管解剖情况,明确血管结构、空间毗邻关系等信息,在肝硬化GOV诊断中的应用逐渐广泛[3]。报道发现,门脉CTA可有效增强对肝硬化GOV的诊断价值,提高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4]。但目前关于门脉CTA联合内镜在肝硬化GOV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纳入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GOV患者180例,对此进行了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GOV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男56例,女34例,年龄23~72岁,平均(48.26±15.21)岁,肝硬化病因中,病毒性73例,自身免疫性5例,酒精性9例,其他3例,肝功能分级中,Child-Pugh A级16例,B级68例,C级6例。联合组男53例,女37例,年龄21~70岁,平均(47.15±14.64)岁,肝硬化病因中,病毒性70例,自身免疫性6例,酒精性10例,其他4例,肝功能分级中,Child-Pugh A级14例,B级67例,C级9例。两组的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以及肝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后进行。病例纳入标准:符合肝硬化和GOV的诊断标准[5];资料完整;均为首次治疗;接受随访。排除标准:合并心肾等脏器功能明显障碍;精神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不全;失血性休克;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不耐受治疗;肝性脑病;食道狭窄;严重腹水;过敏体质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入院后进行保肝、β受体阻滞剂、抑酸等常规治疗,并于术前禁食12 h。

1.2.1 对照组:麻醉后,首先使用日本EVIS LUCERA 260奥利巴斯电子胃镜检查系统对患者十二指肠球、胃等部位进行检查,明确GOV范围和严重程度。随后使用“三明治法”进行治疗,向曲张静脉内注射康派特医用胶1.0 ml,注射1~6个点,随后采用套扎器对GOV进行套扎治疗。对于直径≥1.5 cm的曲张静脉,使用聚桂醇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80445)进行硬化治疗,剂量为10~40 ml。

1.2.2 研究组:使用CTA联合内镜进行诊断和治疗。首先于术前口服2%泛影葡胺(国药准字H43021315)500 ml,使其充盈小肠、胃等部位。随后使患者仰卧,使呼吸平稳,注射碘佛醇(国药准字H20041796),剂量为1.5 ml/kg。随后使用德国西门子炫速双源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肝顶至髂嵴,动脉期扫描参数:层厚5 mm,层间距5 mm,阈值100 Hu,静脉期扫描参数中,层厚和层间距均为1 mm。使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对诊断结果判断,明确GOV血管位置、数量、严重程度,以及分流等情况,发生争议后,经协商后得出结论。随后行内镜下治疗,方法同对照组。对于CT检查下,直径≥1.5 cm的曲张静脉,使用聚桂醇注射液进行硬化治疗,剂量为10~60 ml。术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进行抗感染、禁食、抑酸等常规治疗。治疗后4周嘱患者来院进行内镜复查,对于GOV未消失的患者,行再次内镜治疗,直至GOV消失。

1.3 观察指标

1.3.1 门脉CTA和内镜对肝硬化GOV分型的诊断一致性: 使用Kappa检验对门脉CTA和内镜对肝硬化GOV分型的诊断一致性进行分析。其中根据胃和食管静脉曲张的位置和发生情况,将肝硬化GOV诊断分型分为:GOV1型,GOV2型,IGV1型和单纯食管静脉曲张(EV)[6]。

1.3.2 GOV改善情况: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改善率。评价标准[7]:①消失:治疗后,患者GOV消失,或基本消失,仅在贲门附近发现静脉栓;②显效:治疗后,患者胃底曲张静脉呈现条索状,且体积下降超过50%,同时食管曲张静脉直径下降,未见红色征;③有效:治疗后,患者胃底曲张静脉体积下降25%~50%,同时食管处曲张静脉直径下降,可见红色征,或未见直径下降,仅见红色征;④无效:不符合上述条件者均为无效。其中治疗改善率=(消失+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3 临床结果:对两组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两组的治疗次数、住院时间、复发率以及GOV消失时间。其中复发是指随访中内镜检查发现患者治疗后GOV再次发生。

1.3.4 安全性:记录两组治疗后异位栓塞、胸痛、吞咽困难、上腹不适、食管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2 结 果

2.1 门脉CTA和内镜对肝硬化GOV分型的诊断一致性分析 门脉CTA和内镜在对肝硬化GOV分型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诊断一致性,见表1。

表1 门脉CTA和内镜对肝硬化GOV分型的诊断一致性分析(例)

2.2 两组治疗后GOV改善情况比较 联合组治疗后GOV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GOV改善情况比较[例(%)]

2.3 两组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 联合组的治疗次数、GOV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的临床结果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未出现食道狭窄、异位栓塞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后,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 论

GOV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每年约有8%的患者发展为GOV,并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8]。目前临床中主要通过内镜、药物、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方法对GOV进行治疗,其中肝硬化GOV患者由于肝功能障碍,对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并且可使患者肝脏的负担增加,使药物的疗效有限[9]。TIPS等手术方法虽然能够快速减轻门静脉高压,止血效果好,但是创伤大,并不能明显减低患者的早期病死率,且主要应用于急性GOV破裂出血中[10]。内镜由于能够在直视下对肝硬化GOV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诊断,且微创、安全性高,在减轻GOV方面疗效确切,目前已经成为治疗肝硬化GOV的首选方法[11]。然而研究发现,内镜对GOV单次治疗效果有限,往往需要多次治疗,且治疗后复发率高[12]。因此如何减少肝硬化GOV的术后复发,减少治疗次数,缩短GOV消失时间,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中密切关注的问题。研究发现,门脉CTA能够对门静脉系统、引流血管以及GOV扩张程度等情况进行清晰显示,在GOV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13]。

本研究发现,门脉CTA与内镜对肝硬化GOV分型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提示二者在对肝硬化GOV分型的诊断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是7例经内镜诊断为EV的患者,经门脉CTA诊断,4例为GOV1型,3例为GOV2型,这可能是由于当患者胃静脉曲张严重程度为轻度时,曲张血管在胃壁肌层中,未到达管腔,且其表面色泽与正常黏膜较难进行区分,使内镜诊断下的漏诊率较高[14]。门脉CTA可对胃壁不同层次进行有效的显示,进而有助于发现轻度胃静脉曲张,提高对肝硬化GOV的诊断效果。有研究发现,内镜在对GOV的诊断中,由于难以对曲张血管直径进行测定,进而使其在对GOV的分级诊断中同样可能产生一定的限制[15]。

目前认为,通过全面明确肝硬化GOV患者曲张静脉数量、范围、供血血管、分流等情况,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16-17]。本研究将门脉CTA联合内镜应用于肝硬化GOV的治疗中,结果发现与单独应用内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相比,门脉CTA联合内镜治疗能够明显提高对肝硬化GOV的改善率和安全性,减少治疗次数以及GOV消失时间。这可能是由于内镜诊断虽然能够有助于明确静脉曲张的部位、严重程度、形态等信息,但是对门脉侧支循环、胃肾分流等的诊断价值有限[18]。CTA能够通过三维重建明确门静脉系统中血管的形态、走形、分布、开放性以及侧枝循环情况,提高对胃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有助于对GOV的精准分型,同时还可对门体分流进行有效显示,进而可为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使对GOV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安全性提高[19-20]。

综上所述,门脉CTA和内镜在对肝硬化GOV分型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门脉CTA联合内镜在肝硬化GOV治疗中,可有助于提高对肝硬化GOV的改善效果,减少治疗次数和GOV消失时间,且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门脉分型食管
基于门脉期CT影像组学预测肝癌病理分化程度的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分数与门脉血流动力学的MRI研究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B 超在肝硬化患者门脉血管直径测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巴雷特食管该怎样治疗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