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血液、支气管灌洗液中水通道蛋白及p-c-Jun-N-末端激酶表达情况实验研究

2021-07-15张卓红赵拖利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洗液造模支气管

张卓红,赵拖利

(1.西电集团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陕西 西安 710077;2.榆林市中医医院药房,陕西 榆林 719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系统疾病,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气道、肺实质及肺血管系统[1]。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有害气体排放的增加,COPD的患者逐年增加,在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接近10%,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2-3]。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喘息、胸闷等,特别是COPD炎症过程中存在气道黏液高分泌,黏液中高黏蛋白含量显著增加,使得黏液中的水与黏蛋白比例失衡,导致痰液黏稠,以致患者成为易感者[4-5]。并且长期的慢性炎症可导致气道组织结构反复损伤及异常修复,引起肺泡上皮细胞功能障碍,造成气流受限,导致肺泡壁塌陷,诱发机体形成肺气肿[6-7]。不过当前COPD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探究出一种参与COPD的发生机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AQP-1)与p-c-Jun-N-末端激酶(P-c-Jun-N-terminal kinase,p-JNK)蛋白与细胞凋亡存在相关性,可介导细胞膜到细胞核的信号转导,可被细胞应激、炎症、凋亡等多种因素激活[8-9]。本文具体探讨与分析了COPD大鼠血液、支气管灌洗液中AQP-1及p-JNK表达情况,探寻COPD的发生调节机制,为阻止或延缓COPD的病情发展提供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7~8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n=48)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合格证号SCXK388114,体重(250±20)g。大鼠分笼饲养,由专人管理,每笼5只。实验动物中心光照充足,普通专用饲料喂养,环境温度为18~25 ℃,通风和空调设备良好,相对湿度为50%~70%,实验室按常规定期消毒。所有大鼠于上述适应性饲养1周后用于实验,动物伦理委员批准了此次研究。 非束缚小动物肺功能测量仪购自美国BUXCOBUXCO公司,熏烟箱购自苏州市冯氏实验动物设备有限公司,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购自北京博奥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过滤嘴香烟购自长沙卷烟厂。

1.2 动物分组与建模 将大鼠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在实验第1天和第14天,大鼠各经气管注射脂多糖,其余时间将大鼠置于半封闭的熏烟染毒箱内熏烟2次,每次8支长沙牌香烟(分为4次点燃,每次燃尽耗时8~10 min,保持烟雾浓度为5%左右,总共耗时为40 min),两次熏烟时间间隔10 h,熏烟完毕后进行正常清洁饲料饲养。对照组:在清洁环境下进行饲养。对照组、模型组分别为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处死8只大鼠进行后续实验。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与记录所有大鼠的一般状态,包括行为、外观、进食进水、症状等。②在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穿刺大鼠的颈总动脉并固定,抽取0.2 ml动脉血,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氧分压(PaO2)。③在上述时间点夹毕颈总动脉,建立气管通道,通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测定大鼠肺功能,测定与记录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0.3/FVC)等指标。④取大鼠的颈动脉血,尽量取尽大鼠血液,静置20 min后离心,分离血清,保存于-20 ℃冰箱。包括大鼠胸腔气管和肺门,结扎右主支气管,回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过滤后取上清液保存于-20 ℃冰箱,然后采用酶联免疫检测血液、支气管灌洗液中AQP-1、p-JNK浓度。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所有大鼠都无死亡情况发生。对照组大鼠神经状况良好,动作灵活,皮毛有光泽,进食、进水正常。模型组大鼠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烦躁,出现明显的腹式呼吸,食欲及活动能力下降。

2.2 两组造模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比较 模型组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PaCO2高于对照组,PaO2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造模不同时间点血气指标比较(mmHg)

2.3 两组造模不同时间点肺功能比较 模型组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FEV0.3、FEV0.3/FVC都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造模不同时间点肺功能比较

2.4 两组造模不同时间点血液、支气管灌洗液AQP-1、p-JNK表达水平比较 模型组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血液、支气管灌洗液AQP-1、p-JNK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造模不同时间点血液、支气管灌洗液AQP-1、p-JNK表达水平比较(pg/ml)

续 表

2.5 COPD大鼠血液、支气管灌洗液中AQP-1及p-JNK表达与血气指标、肺功能相关性分析 在模型组中,Pearson相关分析造模第12周的血液、支气管灌洗液AQP-1、p-JNK表达水平与PaCO2、PaO2、FEV0.3、FEV0.3/FVC存在相关性(均P<0.05),见表4。

表4 COPD大鼠血液、支气管灌洗液中AQP-1及p-JNK表达与血气指标、肺功能相关性(n=8)

3 讨 论

COPD是一种高患病率、高病死率的公众健康疾病,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不过涉及到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慢性炎症、氧化应激等多个过程,可导致肺实质破坏与慢性支气管炎形成,最终导致持续性气流受限[10-1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OPD的临床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其病死率仍居高不下,为此继续加强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价值[12]。本研究显示模型组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PaCO2高于对照组(均P<0.05),PaO2低于对照组(均P<0.05);模型组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FEV0.3、FEV0.3/FVC都低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采用气管内注射脂多糖与被动吸烟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具有很好的效果。从机制上分析,脂多糖引发类脂性肺炎,诱导炎症介质的释放及激活,可模拟细菌感染和炎症过程[13]。持续进行熏烟可导致大鼠小气道通气阻力升高与肺动态顺应性减少,使得大鼠存在慢性咳嗽咳痰、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14]。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到限制的常见病、多发病,病情重时不可逆,气流受限病情轻时可逆,可表现为气道重新塑造与气道高反应性[15]。COPD 动物模型的评价主要依靠病理学和肺功能观察,功能从病理生理角度阐释模型功能学改变,由于大鼠呼吸是被动的,为此在实际检测中多采用FEV0.3、FEV0.3/FVC等指标。本研究显示模型组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FEV0.3、FEV0.3/FVC都低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COPD大鼠可出现肺功能下降,也认为本研究建立的COPD大鼠模型是成功的。

已有研究认为氧化应激是导致COPD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氧化应激导致的内质网应激引发多种细胞的未折叠蛋白反应,造成抗氧化物质过度消耗,还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等多种信号通路[16]。其中p-JNK可通过调节Bcl-2家族成员分子的活性等机制促使细胞凋亡,加速肺气肿的发生,进而参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AQP-1是肺组织中主要的水转运通道,AQP-1表达增加可导致黏蛋白浓度增加与气道水分泌减少[17]。本研究显示模型组造模第4周、第8周、第12周的血液、支气管灌洗液AQP-1、p-JNK表达水平都高于对照组(均P<0.05),表明COPD大鼠伴随有血液、支气管灌洗液的AQP-1、p-JNK高表达。当前也有研究表明AQP-1、p-JNK能够上调TNF-α水平,能增加过氧化物的产生,进一步激活巨噬细胞,刺激巨噬细胞脱颗粒,从而加重肺损伤。并且AQP-1、p-JNK被激活后会释放出蛋白酶、氧化代谢产物等损伤局部组织,使支气管和肺组织发生多种病理变化,导致COPD的病情恶化[18]。

本研究Pearson相关分析COPD大鼠造模第12周的血液、支气管灌洗液AQP-1、p-JNK表达水平与PaCO2、PaO2、FEV0.3、FEV0.3/FVC存在相关性(均P<0.05)。从机制上分析,AQP-1、p-JNK在血液与呼吸系统释放炎症介质,能导致气道炎症反应,从而破坏患者肺组织,降低了COPD机体的肺功能[19-20]。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对大鼠的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也没有进行AQP-1、p-JNK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分析,将在后续研究中进行探讨。

综上所述,COPD大鼠伴随有血液、支气管灌洗液的AQP-1、p-JNK高表达,且与大鼠的血气指标与肺功能存在相关性,从而参与COPD的发生与发展。

猜你喜欢

洗液造模支气管
高乳糖饮食叠加水平台法脾虚证模型研究与评价
以危废焚烧尾气洗涤塔水处理飞灰水洗液的可行性研究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PPAR-γ在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肠纤维化模型小鼠结肠中的动态表达特点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肺泡灌洗液多重PCR检测对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的诊断价值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兔急性骨骼肌损伤模型的建立及分期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