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红利研究进展综述

2021-07-14周映伶

经济研究导刊 2021年16期
关键词:溢出效应影响机制贡献

周映伶

摘 要: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获取渠道,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的内生要素之一。基于已有的文献,从教育红利的概念、教育的溢出效应、教育红利的贡献及影响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旨在建立一个关于教育红利的系统研究框架。同时,提出教育红利未来的研究将会从内涵、形成机理、衡量指标等方面展开。

关键词:教育红利;溢出效应;贡献;影响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6-0105-03

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区域间人才竞争越发激烈。教育作为人力资本的主要获取来源,已经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主要的内生要素之一。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来,2018年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较2010年增长了152.29%,占同年GDP的4.02%。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受教育水平又一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2010—2018年高等学校、高中、初中、小学的平均在校人数比例①从1∶1.6∶1.81∶3.4提高到1∶1.06∶1.26∶2.8,高中平均在校人数超过初中平均在校人数,并且高等学校平均在校人数与其他类别平均在线人数差距逐渐缩小。可见,我国人力资源储备已转变为中高层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产能过剩、创新能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加快等一系列结构性问题。而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当前解决结构性问题、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尝试对教育红利的概念和主要的研究进展等进行梳理,建立一个关于教育红利的系统研究框架,以期为同行提供研究思路,这对于如何更好地利用好教育大发展的成果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迫切性。

一、教育红利的相关概念

“教育红利”一词尽管出现得较早,但近年来在教育现代化大发展和各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的大背景下,部分学者在其研究中直接使用到这一概念并对其进行界定。首先,有很多类似的概念存在,胡鞍钢等(2011)认为,教育的外溢效应产生了教育红利和人力资源红利,而人力资本红利包含在了人力资源红利中[1]。原新等(2019)认为,教育红利可以理解为人力资本红利、人才红利[2]。而管培俊(2017)认为,教育红利就是人才红利[3]。其次,学者们对教育红利的研究各有侧重,主要从教育红利的实践结果和实现路径来研究。从实践结果的角度上,胡鞍钢等(2016)认为,教育红利是指对人的教育所形成的私人收益率和社会收益率[4]。邓飞等(2020)认为,教育紅利指的是教育的边际收益,低层次的教育能够为更高一层的教育机会获得足够的资源[5]。从实现路径来看,尹文耀等(2017)认为,存在多余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并能够用在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是教育红利[6]。韦吉飞等(2014)认为,通过“文盲人口—教育人力资本—从业人员从业资本—经济增长”的路径,才是真正的教育红利[7]。钟水映等(2016)部分学者则认为,由于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来能够实现更有利的人力资本存量的储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或替代人口年龄结构老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8]。因此,周仲高(2018)认为,教育红利是由于劳动力人口的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为经济社会创造有利的人力资源条件的一个红利期[9],或者可以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在人口老龄化时期,人口红利就是一种教育红利[10]。

在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学术界关于教育红利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部分学者并没有将人口红利、人才红利、人力资源红利、人力资本红利和教育红利的概念进行严格的区分,或者认为这几个概念和教育红利本质上没有区别。实质上,上述几个概念从本质上来说是有区别的。人口红利是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的情况下,人口生产性强,社会储蓄率也高,则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一个时期[11]。而对于人才红利的理解,可以从《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人才的定义入手,即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红利较人才红利的内涵更宽泛,并且人力资源红利实质上是高质量的人口红利[4]。人力资本红利是从人力资本角度进行理解的,人力资本的形成是通过正式教育、职业培训、医疗健康、迁徙等方面进行投资获得的,而人力资本红利得益于人力资本存量的积累[12]。综合已有文献可知,教育红利是一个较为综合的概念。在结合教育红利与上述概念的差异上,本文认为教育红利是教育现代化的蓬勃发展,使得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为经济社会储备了充沛的人力资本存量,并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的窗口期。

二、教育红利的研究进展

(一)教育的溢出效应

尽管学术界对“教育红利”的概念理解角度不同,但均是指教育的溢出效应。一是教育能够影响人们的健康,包括影响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和提高健康投入要素的配置效率,因此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将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的价值[13~14]。二是教育可以影响家庭生育率[15]。育龄妇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生育率越低[16],同时由于生育成本相对教育成本的增长幅度更大,家庭会逐渐向“少生育,重教育”的方向转变,并使得经济增长放缓现象得到缓解[17]。三是教育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教育现代化发展通过提高受教育者的水平和发展能力,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各种人才、创新等条件。除此之外,基础教育红利是中国经济起飞初期的重要条件,也为中国经济进入高等教育红利时期铺平了道路[18]。

(二)教育红利的贡献及影响机制

除了以上研究的教育的外溢作用以外,更多的学者将教育红利的研究聚焦于人口受教育程度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上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Nelson 等(1966)较早地研究教育如何影响经济增长,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产技术的投入要素,它能够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促进经济增长[19]。Lucas(1988)则认为,人力资本作为最终产品的直接投入要素,是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源泉[20]。而人力资本的形成来自“正式或非正式教育”和“干中学”[21]。学者们以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教育支出等指标来衡量人力资本存量,并以实证研究来检验并支持了人力资本通过以上两种不同的路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2~23],并且这两种不同路径的联合机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4]。为了更好地衡量各种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Papageorgiou(2003)以Benhabib和Spiegel的研究为基础,发现初等教育直接促进最终产出的增加,而小学后的教育则促进技术创新和技术模仿[25]。之后,以刘志勇等(2008)、刘金涛(2015)为代表的我国学者对以上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以实证数据检验不同类型的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随着世界各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由于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能够部分抵消人口老龄化对抚养比的负面影响[26],“教育红利是否能替代人口红利”则成为另外一个新的研究分支。原新(2018)认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人口素质得到大幅度改善,进一步为开发和收获人力资本型人口红利奠定了坚实基础[27]。部分学者建立实证模型来检验受教育程度对人口红利替代作用的大小,Crespo-Cuaresma等(2014)建立包含人口红利的经济增长模型,实证发现提高受教育程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提高的关键因素,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人口红利就是一种教育红利[28]。钟水映等(2016)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以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代表的教育红利变量能够对人口红利起替代作用[8]。Lutz等(2019)发现,年龄结构本身的变化并不会带来特定的机遇,真正主要引起人口红利的诱因是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29]。

三、结论与展望

总体而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逐渐从教育学、经济学、人口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切入研究并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学术界关于教育红利的研究主要从含义、教育的外溢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影响机制等角度开展,也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第一,尽管“教育红利”一次提及较多,但关于教育红利的相关研究缺乏一整套独立且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分析框架,这也导致学术界关于教育红利的定义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第二,部分学者认为教育红利是一个人力资源的红利期,更多的是从定性角度来对教育红利进行研究。由前文可知,只有当巨大的人力资源储备转换为生产力才能将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释放出教育红利。而教育通过何种形式、何种方式转化为生产力,转化后是否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内容是值得进一步定量研究的。第三,纵观已有的研究,关于教育红利现状的定量研究较为缺乏。为便于实证分析,大部分文献以平均受教育年限、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教育支出等指标对人力资本进行测量,而这些指标均是便于测量教育水平高低的指标,是否可以以这些指标来表示教育红利,或是用一个综合指标来表示这些问题对于推动教育红利的定量测量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当前教育红利的研究无论是从其定义入手,还是从形成机理推进,或是从衡量指标切入,目的均在于思考和验证如何更好地利用教育现代化大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这也将会为解决结构性问题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

參考文献:

[1]  胡鞍钢,才利民.从“六普”看中国人力资源变化:从人口红利到人力资源红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4):1-8.

[2]  原新,刘绘如.中国人口红利研究的发展——基于文献综述视角[J].西北人口,2019,(5):60-68.

[3]  管培俊.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17-19.

[4]  胡鞍钢,王洪川.中国教育现代化:全面释放巨大红利[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4):1-8.

[5]  邓飞,傅文晓.新中国70年教育不平等的演变轨迹实证研究——基于CGSS同期群数据的历史考察[J].教育与经济,2020,(2):37-48+59.

[6]  尹文耀,李芬,姚引妹,颜卉.中国人口的广义高龄化——基于分省模拟的全国层面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7,(9):113-140.

[7]  韦吉飞,张学敏.教育红利、分级地域差异与产业升级的层级协同[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104-113+124.

[8]  钟水映,赵雨,任静儒.“教育红利”对“人口红利”的替代作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6,(2):26-34+126.

[9]  周仲高.提高人口素质赢取教育红利[N].中国人口报,2018-05-16.

[10]  Jesús Crespo Cuaresma,Lutz W.,Sanderson W.Is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an Education Dividend [J].Demography,2014,(1):299-315.

[11]  Bloom,David E.,David Canning,Jaypee Sevilla.(2002)The Demographic Dividend: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Population Change[J].Foreign Affairs,2003.

[12]  詹韵秋,王军.人口质量红利: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J].重庆社会科学,2020,(2):21-32.

[13]  Rosenzweig,Mark R.,and T.Paul Schultz.Schooling,Information,and Nonmarket Productivity:Contraceptive Use and Its Effectivenes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9,(2):457-477.

[14]  程令国,张晔,沈可.教育如何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来自中国老年人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15,(1):305-330.

[15]  Becker G.S.,Murphy K.M.,Tamura R.Human Capital,Fertility,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2):12-37.

[16]  Bongaarts J..The causes of educational differences in fertility in sub-Saharan Africa[J].Vienna Yearbook of Population Research,2010,(8):31-50.

[17]  徐达实.生育选择、人力资本和中等收入陷阱[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9,(6):135-140.

[18]  刘骏民,季益烽.中国经济转型特征与中国经济运行的独特方式——中国经济改革实践中的重大理论问题[J].政治经济学评论,2013,(1):75-95.

[19]  Nelson Richar D.R.,Phelps Edmund S..Investment in Humans,Technological Diffusion,and Economic Growt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61):69-75.

[20]  Lucas R.E.On the mechanic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Quantitative Macroeconomics Working Papers,1999,(1):3-42.

[21]  [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55.

[22]  Mankiw N.Gregory,David Romer and David N.Weil.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2):407-437.

[23]  Benhabib Jess,Mark M.Spieg et al..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Evidence from Aggregate Cross-Country Data[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1994,(2):143-173.

[24]  Papageorgiou C.Human Capital as a Facilitator of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in Economic Growth:Further Evidence from Cross Country Regressions[Z].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1999.

[25]  Papageorgiou C.Distinguishing between the Effects of Primary and Post-primary Education on Economic Growth[J].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3,(4):622-635.

[26]  Rentería,Elisenda,Souto G,Mejía-Guevara,Iván,et al..The Effect of Education on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J].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2016,(4):651-671.

[27]  原新.積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J].人口研究,2018,(3):3-8.

[28]  Jesús Crespo Cuaresma,Lutz W.,Sanderson W.Is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an Education Dividend[J].Demography,2014,(1):299-315.

[29]  Lutz W.,Cuaresma J.C.,Kebede E.,et al..Education rather than age structure brings demographic dividend[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9,(26).

A Research Review of Education Dividend

ZHOU Ying-ling1,2

(1.School of Economics,Chongqing Finance and Economics,Chongqing 401320,China;

2.Research Center for economy of Upp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67,China)

Abstrct:as the main source of human capital,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most important endogenous factors affect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Based on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teratues,includes a review of education dividends connotation,educations spillover effects,influence mechanis and realization rout of education dividend,which aim to built a systemic research framework for education dividend.Meanwhile,it is proposed to explore new perspectives and further study on the educaion dividends connotation,formation mechanis and measure index.

Key words:education dividend;spillover effects;contribution;influence mechanis

猜你喜欢

溢出效应影响机制贡献
捐书之争
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城镇化进程影响居民福利的内在机制探究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警务监督对警民关系的影响研究
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
5月CPI上涨,烟民有“贡献”
幽默“三十六计”(中)
贡献大小不决定于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