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天后

2021-07-14蒋剑雯

锦绣·中旬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宋元顾颉刚郑和

蒋剑雯

“亮丞是研究中外交通史的专门学者,泉州是中世纪中国惟一大商港,在中外交通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亮丞之去,为其所专门研究的学问搜寻材料。锷风之游泉州,此实第三次,他所依恋不能忘情的是开元寺的古塔。在我,希望一往灵山,探索回教徒古墓。各人都有一种目的…...”陈万里先生(陶瓷专家、考古学家)在他的《泉州游记》开篇写道。“亮丞”即张星烺先生,曾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26年受聘厦门大学国学院史学教授。这一年,即1926年的10月,陈万里、张星烺,加上专注于研究泉州开元寺古塔的德裔汉学家艾锷风,三人结伴前往泉州探古。

三位学者的泉州探古,是当年厦大国学院组织的系列调研中的第一次,紧接着的数月里还有过另外两次,顾颉刚先生其时亦任厦大国学院史学教授,也参与其间,并在游历后写成《天后》、《泉州的土地神》二文。

历史的长河是如何一而再地流淌过泉州这一片土地的,从陈万里的这几句话中可以窥见一斑。身为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泉州人,小时候我便知道自己的故乡是一座文化古城,也曾有过一篇名为《古城泉州》的作文入选《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还是中学生的我并不很了解其中深厚的文化沉淀,完全归功于语文老师的指导有方。在浸染于商业多年并逐渐对商业丧失激动之后,潜藏在骨子里的对人文的爱好,驱使我在年届四十时返身走入中国历史、中国哲学的课堂,并在一定的学习之后,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更多的敬爱,不仅仅是因为童年的记忆。正如,我们如果能基于贺麟先生所说的“同情的理解,得其真精神与真意义所在”而敬爱我们的父母,而非仅仅出于养育之情,敬爱兴许会更加坚定。

许多次,站在开元寺“古船陈列馆”的宋代古船前面,我都由衷地赞叹,时间的推移并未给人类带来额外的智慧,在阅读《春秋》或《庄子》时,同样的赞叹也常常与对先贤智者的仰慕交织在一起。宋元时期是泉州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堪称泉州的黄金时代。宋代古船的发现,印证了宋代诗人谢履《泉南歌》中所云“州南有海浩无穷,每岁造舟通异域”的鼎盛气象,也印证了文献记载的泉州作为宋元开放港的繁华景致。那时的泉州,是与埃及亚历山大港齐名的“东方第一大港”,有诗云“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有诗云“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

如此一个城市,商业社会、多元文化、民间信仰、地方曲艺,每一个话题都足以长篇大论。本文尝试仅以概述顾颉刚先生眼里的“天后”--由泉州当地的民间信仰转变为官方化崇拜的“妈祖”--来试图揭示泉州厚重的人文积淀的一小角。

天后,民间称“妈祖”,通常说她是五代末莆田湄洲湾林姓人家的女儿,名“默娘”。默娘因能知晓祸福、济困扶危、救助商船,死后人们立庙祭祀她,被尊为“湄洲妈”、“妈祖娘”,获得东南沿海渔民、商船和市民的普遍崇拜。南宋潜说友纂修的《咸淳临安志》记载,“神为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林愿第六女,能乘席渡海,人称龙女。宋太宗庸熙四年升化湄洲,常衣朱衣飞翻海上,土人祀之”。

1923年2月,顾颉刚在与钱玄同讨论古史时提出了他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说,此说“成了轰炸中国古史的一颗原子弹”。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第二,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第三,在勘探古史时,我们即使“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

在1927年1月写成的《天后》一文中,顾颉刚综合了元代王元恭《四明续志》卷九《祠天妃》篇所引的元代程端学《妃庙记》,并“参以他条,为之作一年表”,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她的偶像一步一步地制造成功的事实”。

通过整理年表,顾颉刚认为“可以说明几件事实”:

1)林氏女卒后,经一百年的酝酿,她的偶像始在莆田本乡成立。

2)又经了三十年,她的势力推广到北面的沿海一带,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

3)北宋时,朝廷仅仅赐给她一方匾额。到了南宋,几乎没有一朝皇帝不加给她封号,甚至于理宗在八年之中加封了五回。......因为她的故事从福建传到浙江,得着民众的强烈的信仰;同时宋朝迁都到临安(杭州),使得她得着了君主的倚赖,......我们在此可以知道:宋朝若不迁都到近闽的海边,她的势力是不会这样伟大的。

4)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随顺了民众的偶像,依旧给她加封号;......

5)宋高宗始封她為“夫人”,光宗始封她为“妃”,元世祖始封她为“天妃”(现在又称她为“天后”,不知是什么时候晋封的)......

顾颉刚引用了在《三教搜神大全》卷四中关于“天妃娘娘”一节的叙述,指出“最可注意的,是她因默佑了郑和而受明成祖的封。宋朝因路允迪等出使高丽而崇奉她,明朝因郑和的出使南洋而崇奉她,可见她的势力的发展和海外的交通有很大的关系”。

泉州是郑和下西洋的出入口之一,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泉州当地航海世家、名门望族的蒲寿庚(京都学派代表人物桑原骘藏著有《蒲寿庚考》)之后裔蒲日和随行远航,并陪同郑和在行前来到泉州灵山拜谒回族“先贤墓”(郑和是回族,蒲氏家族也是回族),所立碑文迄今仍在。然而,在明朝“不许片帆下海”的严厉海禁下,泉州的贸易大港的地位无可挽回地式微了。明清之后,泉州没有重现过往日的一片繁华海上头,“市井十洲人”的时代景观黯然消失了。在有限的生存空间的逼迫下,民间(非法)贸易滋生了,同时大批人民向海外迁移。

也因此,泉州在日后成了著名的“侨乡”,据说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愈900万,超过当地常住人口的800万。2019年泉州GDP达9947亿,在全国城市中排行第18,超过同为沿海城市的大连(第28)。大约在1997年,我头一次去到苏州工业园,见到鳞次栉比的全球500强投资的工厂,目瞪口呆。而泉州,几乎没有像样的跨国企业入驻。南洋华侨对家乡的投资反哺、曾经十分发达的宗族势力的延续、多元文化浸淫下的复杂而现实的性格、抵抗朝廷压制政策的顽强的传统,等等这一切,正是这个城市的经济得以保持勃勃生机的重要因素吧。那句著名的“爱拼才会赢”我总嫌它过于市井,但不得不说,还真是表达泉州人精神面貌的最佳选择。

尽管在《天后》一文中,顾颉刚先生得出的结论不出意料的是:“时势变迁,物质文明进步,古来辛苦造成的偶像不打而自倒,有心人闻之得无一叹乎?”然而,后来人的解读显然更具情怀。王铭铭《刺桐城》一书中提到张星烺、顾颉刚等“南渡衣冠”的泉州游历时说:“他们胸怀为中国的复兴恢复其历史面貌的志向,发挥各自功力,日积月累,塑成各别的‘中国形象”。

2018年7月“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失败,“发还待议”,这似乎是中国首次申遗失败的案例,据说申遗专家的价值提炼存在失误,我倒觉得评审机构也未必就公允。若是说中国古代多元文明的代表,除了泉州之外,我想不出来中国有哪一处能保留有更多的地上遗迹?2020年4月,泉州的申遗项目从“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更名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关于此次修改项目名称,官方的表述是:“完整体现了宋元时期泉州富有特色的海外贸易体系与多元社会结构,多维度地支撑了‘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一价值主题”。我看是对的,这样就聚焦了、突出了、强调了泉州的“宋元”、“海洋”因素,而避免了“古泉州”这种泛泛而言谈的扩大化的企图。

正如“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并不足以给我们兴致勃勃追溯尧舜禹、夏商周的热情浇上一盆冷水一样,顾颉刚先生“层累的造成的天后”说,其实正是“古泉州史迹”的一个相当不错的注脚。

谨以此小文为家乡的申遗助兴。

(北京志诚泰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6)

猜你喜欢

宋元顾颉刚郑和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比惨式信号,引来暗恋者的特殊解读
郑和下西洋
是我的运气不好
浅议《宣和遗事》体裁
沉默的尊重
沉默的尊重
中国“郑和”号训练舰 抵韩访问
神龟的智慧聪明的盲点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