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务舞弊线索要点浅析

2021-07-14徐良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会学习 2021年19期
关键词:舞弊供应商财务

徐良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引言

财务舞弊是资本市场的一大毒瘤,严重破坏市场“三公原则”,损害投资者利益,因而历来都是各国证监会严厉打击的重点,我国也不例外。中国证监会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近年来加大对信息披露特别是财务造假违法违规行为的调查处置,但是由于其具有故意隐蔽性,造假流程复杂而系统,很难在日常监管中予以识别发现。笔者试对财务舞弊线索所需关注的要点作一粗浅论述。

一、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概述

财务舞弊主要针对财务数据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这些数据分别来源于公司内部和外部。直接从公司内部获取的数据有财务资料、管理制度、行业资料、产品(或服务,下同)信息。财务资料包括财务报表,合同,预算、决算等管理报表,生产报表,财务凭证、税务资料、发票底单、结算凭证等。公司管理制度包括信息披露、财务管理、薪酬考核、文档管理、安全生产等公司制度。行业资料主要从生产管理部门获取有关行业发展周期、前景及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有关资料。了解公司生产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及关键工艺,设备及产能,主要原材料及产品价格等。可从公司外部获取的数据有同类型企业财务信息、行业资料、产品信息以及关于公司的新闻事件报道等。

财务舞弊的识别主要运用财务指标法、比较法、逻辑判断、列示图表等分析方法。通过分析财务指标,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主要风险点;通过纵向比较公司历史业绩、横向比较公司与同类型企业财务状况及产品价格等,分析公司目前状态和发展前景;通过审阅资料异常之处进行逻辑判断是否为重要线索,如大额合同无双方签字等;列示图表可以花繁化简,形象地展示数据关系,结论清晰,一目了然。

二、线索要点浅析

财务舞弊识别是细致而全面的系统分析过程,需要对公司及行业进行背景分析,了解是否存在舞弊动机;以财务分析为核心,判断舞弊具体风险点所在;分析重要客户、供应商,以了解交易是否存在;结合税务分析,初步判断利润与税费是否匹配;分析审计底稿,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有时这些线索要素相互交织,需注意相关信息的关联性,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一)背景分析

从行业状况、产品、公司基本情况三个层面进行背景分析。首先,了解公司所属行业状况,目前行业周期处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或者衰退期,行业现状如何,国家是否制定了特别的产业政策予以支持或者限制,相关法律法规是否设立准入门槛,是否具有技术壁垒,公司行业地位排名,是否具有领先或垄断地位。其次,研究公司的产品情况,主要包括产品的价格,产品生产流程,销售对象及市场占有率,是否系品牌产品,产品的独特性和可替代性。最后,详细了解公司基本情况,包括公司的基本架构和组织形式,了解各分子公司情况,公司利润来源及布局,公司盈利稳定上升还是不断亏损,公司重组、发债或者发行股票的原因及进展,是否涉及举报、诉讼事项等。

(二)财务分析

财务分析重点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个报表集中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通过分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了解企业资产规模和构成,知悉公司长短期负债压力情况和经营风险水平;通过分析收入、成本、利润,了解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考察公司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情况。

公司涉嫌财务舞弊,主要可能表现在成本、收入、资金和在建工程等方面存在明显异常,可计算相关财务指标,运用比较、逻辑判断和列示图表等方法予以分析。为方便说明,以下分析对象均简称为A公司,所涉相关财务数据系举例需要编制,并不代表真实公司数据。

1.各项财务指标非常“漂亮”,远远优于同行业公司水平

A公司2013—2015年净利润高达20至35亿元,毛利率达到60%左右,净利率为50%左右,盈利能力非常强,远远高于同行业20%的毛利率水平。A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17%,现金比率为1.9,长期负债保障倍数更是高达1400,公司除了递延收益外,无其他非流动负债,公司偿债能力非常强。如此“漂亮”的财务状况,令人怀疑报表真实性。

2.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不匹配

A公司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远小于主营业务收入金额,营业收入配比率[=(应收账款借方发生额+预收账款借方发生额)/营业收入]最低达0.33,表明巨额主营业务收入无应收账款对应,会计师解释称收到货款直接计入“营业收入”,未通过应收预收往来科目核算。作为一家生产性公司,巨额销售不通过往来科目核算而采用现金交付,与其销售模式不符,业务收入存在虚增嫌疑。具体见表1(单位:亿元):

表1 A公司应收款项与收入情况

以客户T公司为例,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显示销售给T公司的收入为2亿元,但是应收账款明细账并没有T公司。

3.应付账款与原材料不匹配

A公司应付账款贷方发生额远小于材料采购金额,2013—2015年两者差异分别为13.89亿元、16.23亿元、12.38亿元,以供应商Q公司为例,询证函显示:2014年,A公司向Q公司采购1.3亿元货物,但是A公司明细账无Q公司记录。表明巨额材料采购无应付账款相对应,会计师解释称支付货款时,直接计入“原材料”账户,未通过应付预付往来科目核算。巨额采购不通过往来核算,既不符合会计处理原则,也不符合与供应商对账的客观要求,原材料科目涉嫌虚增。

4.凭证与明细账不符

A公司有一笔记账凭证记载向Q公司采购设备,对方科目为应付账款19亿元,但A公司《2014年应付账款明细表》中,与Q公司的借方发生额为394万元,贷方发生额为255万元,两者差异巨大。即使统计A公司2014年应付账款全年贷方发生额也仅为6亿元,远小于19亿元。凭证与明细账差额巨大,排除差错因素外,基本可确定为舞弊。

5.资金异常

A公司银行对账单显示2015年12月31日入账8亿元、10亿元,期末巨额资金入账,存在疑点。

A公司资产负债表显示2015年货币资金56亿元,占总资产168亿元的33%,货币资金数量巨大,资产结构异常;但现金流量表显示的“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47亿元,前者大于后者,表明巨额资金存在受限情况,如定期存单作为投资管理或提供担保等,存在异常,甚至也有可能报表之间勾稽关系不正确。

(三)客户、供应商分析

了解客户、供应商的业务及其规模,以证实公司销售、采购的真实性,如客户是否需要本公司的产品,销售给该客户的产品数量与客户的采购规模是否匹配。了解客户、供应商是否与本公司有关联,客户、供应商之间是否有关联,以查明是否存在关联交易。

1.销售金额与客户规模不匹配

A公司的客户T公司,其财务报告显示2015年总资产为1.3亿元,主营业务成本+存货金额为1.2亿元,2015年度采购商品支付的现金为6600万元,均小于A公司确认向T公司的销售金额3.3亿元。A公司的销售确认金额明显与T公司业务规模不匹配。

2.设备采购金额与供应商规模不匹配,且巨额预付款跨期多年

A公司在建工程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为D公司。A公司财务凭证记载从2013年至2015年陆续支付给D公司7亿元预付款,但截至检查时仍未收到设备及发票。

结合D公司2015年的前五大客户情况分析,D公司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达2.7亿元,占全部收入比例为79%,不可能再向A公司销售2亿元设备。另外,D公司对外签订最大合同金额为1.6亿元,最小为1200万元,均未显示与B公司存在业务往来。

综上,基本可判定A公司在D公司采购的设备,报表披露为非流动资产的7亿元存在虚假。

3.发票真实性存疑

查询税务局官网发现A公司从设备供应商Q公司获取的发票号码为另一家公司,而非Q公司的发票,发票真实性存疑。

4.巨额退款

2015年,A公司支付原材料供应商K公司26亿元,K公司退回23亿元。该K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仅为500万元,K公司原计划经营期限为2010—2020年,2016年该公司注销。采购货物巨额退回,且从公司注册资本较小、经营期限较短来看,舞弊嫌疑较大。

5.客户关系关联

经网络查询,A公司的客户X、Y两公司均为其销售代理公司,X的股东张某,同时在Y任职。陈某原为Y的法人代表,持有A公司的股东J集团公司4.5%权益。表明客户与公司存在关联,且客户之间也有关联,销售真实性存疑。

6.合同要件缺失

A公司与T公司签订的《销售合同》,采购某产品2亿元,合同中无双方法人和委托代理人签字。合同关键要件缺失,该合同真实性存疑。

(四)税务分析

公司的收入、盈利与缴纳税款密切关联,税务机关监管非常严格,应当经常开展税务检查,金税系统日趋成熟,同时税务师事务所也发挥着客观公正的“守门人”角色。公司舞弊一般是虚增利润和资产,势必多交税款,这又对公司不经济。因此,一般公司向税务机关提供的报表比较真实可靠。通过检查增值税、所得税等纳税申报表和相关税务明细账,可一探端倪。

1.收入与税金背离

A公司2013年营业收入48亿元,营业税金及附加1820万元,2014年营业收入增长至53亿元,但营业税金及附加却大幅下降为570万元。税金与收入增长相背离,收入真实性可疑。

2.纳税申报表税率不一致

A公司2014年《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显示税率为15%。但是《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显示税率为25%,减免所得税额3亿元。《减免所得税优惠明细表》显示该减免项目为“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既然是高新技术企业,2014年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税率没有直接记载为15%,而是25%,另行减免3亿元,可能异常。

(五)审计底稿分析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公司审计机构,全面了解公司内控并实施具体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财务报表出具相应的审计意见。会计师事务所的中介服务角色,使其能够比较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查阅会计师审计底稿可以帮助检查人员进一步了解公司情况,并从中发现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检查重要审计程序的实施情况,是否存在瑕疵和缺失。如函证程序中,发函比例显著偏低甚至未对重要供应商、客户以及银行账户发函询证,函证地址错误;是否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实施监盘;复核性分析程序中是否有重大异常,逻辑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审计底稿是否出现重要信息的矛盾;审计底稿中的异常之处很可能隐含着舞弊风险。

结语

财务舞弊由于其主观隐蔽性和客观复杂性,很难被识别发现,但是虚假掩盖不了事实,一个谎言需要更多谎言掩饰,必然会露出许多破绽。监管者通过细致分析公司背景、财务数据、供应商和客户情况、税务以及审计等相关信息,多维度、多方面寻找可能存在舞弊的蛛丝马迹,顺藤摸瓜,就会发现财务舞弊线索,进而成功查实财务造假案件。

猜你喜欢

舞弊供应商财务
呼叫中心外包供应商选择问题研究
中国企业反舞弊画像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企业财务舞弊行为与企业高层相关性研究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乐山某超市供应商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