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德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现状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13朱锦渊邵紫贤张明珠农雪艳

当代医学 2021年19期
关键词:品行儿童心理检出率

朱锦渊,邵紫贤,张明珠,农雪艳

(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广东 佛山 528300)

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行为问题受到更多临床医师的重视,同时由于目前全球对儿童生命质量的要求提高,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引起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指发生在儿童期的行为和心理偏异,即那些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均超过相应年龄允许范围的异常行为[1]。这些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儿童学习效能、知识技能的社会获取,甚至可能会成为成年期精神疾病及犯罪行为的根源[2]。影响儿童心理状况的因素较多,而家庭作为儿童最重要的生活、游戏、学习的场所,家长及其养育人与儿童朝夕相处,对儿童的心理影响更大。同时,发展心理学认为,儿童早期社会情绪发展状况与远期情绪和行为问题相关,早期发现学龄前儿童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对儿童远期健康至关重要[3]。了解3~6岁儿童心理和行为问题发生现状,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从而降低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对顺德区某4所幼儿园3~6岁在园儿童进行全面的初步调查,以更好地掌握目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2019年3—7月顺德区不同街道共4所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精神发育迟缓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脑发育不全儿童;遗传代谢疾病儿童。所有儿童家长均阅读调查通知书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①Conners父母家长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适用于3~17岁儿童青少年,是目前筛查儿童行为问题应用最广泛的量表。PSQ分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和多动指数等6个因子。该问卷共有48个条目,由父亲或母亲填写,并根据儿童近6个月内的表现进行填写。每个条目均采用4级评分,无计0分,稍有计1分,相当多计2分,经常计3分。总分或任何一个分量表的得分超过范娟等[4]2005年制定的中国常模均提示儿童心理行为异常。②家庭社会学自制问卷里包括儿童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家长养育方式等15个项目。

1.3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由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门诊医生负责,对幼儿园老师进行统一指导,帮助其熟悉调查表及调查流程,更好地辅助家长填写问卷,但不给予任何暗示,保证调查过程的顺利实施。家长独立填写完成后当场由专人负责回收问卷。整理、核查回收后的问卷,剔除不完整及不合格问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334份,有效回收问卷2 146份,有效回收率达91.9%。其中男1 150名,女996名;平均年龄(4.9±1.02)岁。本次调查中2 146名儿童中,PSQ筛查阳性人数为614名(28.61%),其中男206名(33.55%),女408名(66.45%),男性和女性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儿童组及筛查阳性组儿童性别、父母亲年龄和家庭管教方式等研究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自身实际年龄、分娩方式、是否独生、父母亲学历、家庭成员数和家庭收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分析

2.2 不同性别组中各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 女性组在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及多动指数因子的阳性筛查率均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性别组焦虑问题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男性和女性各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n(%)]

2.3 不同年龄组行为问题检出率 除品行问题外,不同年龄组儿童其他各行为因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年龄组不同行为问题因子比较[n(%)]

2.4 学龄前儿童品行问题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家庭因素对儿童品行行为问题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作为因变量(有=1,无=0),在α=0.05水平上,以儿童性别、父母亲年龄及家庭主要管教方式等4个因子作为自变量,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为男[95%CI0.304(0.259~0.357)]为保护因素;母亲年龄(20~40岁)和家庭管教方式中溺爱型[95%CI5.233(3.391~8.074)]、专制型[95%CI1.911(1.054~3.466)]、放任 型[95%CI2.280(1.449~3.588)]、混 合 型[95%CI2.064(1.646~2.588)]为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Logistic多重回归分析

3 讨论

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在全球各国普遍存在,从欧美及亚洲的样本中发生率为4.8%~25.4%[5-7]。本次调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8.61%,高于1992年我国22个城市24 013名儿童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研究中儿童行为问题检查率和Tao H等[8-9]2014年马鞍山的出生队列研究筛查率(其中情绪问题6.3%,品行问题7.5%)及广州市黄埔区等调查结果。与2017年安徽省相关文献[10]报道中品行问题检出率(25.5%)比较基本相似。本研究的检出率与周边省市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目前顺德地区发生率较高,基于本地区对该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预防及措施仍处于探索和初级实施阶段,故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不可忽视。

与Wang F等[11]报道一致,本研究发现女生在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学习问题、多动指数等问题因子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生,焦虑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生的情绪及品行问题更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行为问题与性别差异相关性较少,但由于女孩的认知和社会情感较男孩发展更迅速,在4岁左右行为问题开始出现明显的差异[12]。女生的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因受普遍大众观念的影响,较难察觉,提示日后在儿童心理行为干预过程中应针对性别等因子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干预。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全面了解儿童并及时给予教育和支持,改善家庭环境和消除各种各样损害儿童身心发展的不良因素,是预防和减少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措施。

根据行为问题发生的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母亲年龄(20~40岁)和家庭主要管教方式(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混合型)与儿童学龄前期心理行为发生呈正相关,而性别为男则是保护性因素(P<0.05)。本研究发现,父母的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儿童发生行为问题的几率越低。家庭是儿童成长和学习的重要地方,父母亲对儿童适当的管教方式和合理的期望值能更好地引导和矫正孩子的行为问题。过高的要求往往会影响行为发挥的正常性,并可能引发品行问题、心身问题和多动行为,同时,也将造成长期学业停滞不前,甚至导致反社会行为和违法犯罪及成年的精神障碍[13]。家庭稳定和轻松愉快的亲子关系对儿童的个性塑造和心理行为的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不良家庭环境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14]。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特定心理干预在儿童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症状方面有重要作用[15]。

儿童心智在不断发展,对家庭及周围环境日益深入了解,所遇到的问题和影响也增多。因此,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家长、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除重视儿童智能方面的开发,家长还应重视家庭养育方法对儿童时期个性形成及行为习惯培养的影响。各镇街幼儿园老师及医护人员应加强儿童心理行为健康课程教育和引导,及时识别有心理行为偏离的儿童,尽早纠正不良的行为问题,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医务人员及父母均应注重保障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心理健康,将学龄前期心理行为干预作为其中一项医疗措施,降低心理社会问题的危险度,防止早期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偏离。

猜你喜欢

品行儿童心理检出率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优良品行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善念是一种高贵的品行
富川县安监局开展“ 讲道德、有品行” 专题学习研讨会
彭林军:诚实守信 砥砺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