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颈CTA、头MRA、颈动脉彩超和经颅多普勒检查在缺血性脑卒中体检筛查防治的重要性①

2021-07-13姜国清闫博阳郭常松张新艳曹雪梅许志鹏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头颈经颅颈动脉

姜国清,闫博阳,郭常松,孙 蕾,张新艳,曹雪梅,田 凯,许志鹏,金 鑫,车 皓

(1.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 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北京 100191)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脑部供血动脉(主要是椎动脉和颈动脉)发生闭塞、狭窄、脑供血不足致使的脑组织坏死[1],临床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较高。因此及早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前期改变对病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情况意义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2]。需要采取有效的介入、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案,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目前检查缺血性脑卒中的仪器临床常用头颈CTA、头MRA、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其检查效果较明显。因此本次实验针对选取的5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和52例体检群体进行检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2018-09~2020-01因缺血性脑卒中收治入院的52例病人为N组,M组为52例此期间在本院体检的群体。M组男26例,女26例,年龄48~63岁,平均(52.09±2.21)岁。N组男27例,女25例,年龄46~65岁,平均(52.21±2.32)岁,病程3~18个月,平均(8.52±1.6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N组通过检查排除脑出血。排除标准:病人患有精神疾病。

1.2 方法

(1)头颈CTA(飞利浦256 Brilliance iCT、东芝Aquilion64排螺旋CT)扫描,范围自升主动脉处达颅顶,采用80mL浓度在370mgI/mL的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普罗胺以4.0mL/s流率注入肘前静脉[3],然后注入相同流率生理盐水30mL冲管。CTA增强扫描采用Sure Start造影剂示踪术,升主动脉为ROI触发点,阈值设置200Hu。管电流250mA、管电压120kVp,层厚/层间距:3mm/3mm。最后利用超声波对比狭窄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头MRA(飞利浦ingenia 3.0T,西门子skyra 3.0T):行头颅MRI检查以确定梗死位置,利用MRA确认血管狭窄程度和部位。(3)颈动脉彩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佳能Aplio400、Aplio500、GE vivid-E9和LOGIQ-S8),探头频率设置6~12MHz。协助病人平卧,于肩下方垫枕头保持稍微仰头,暴露颈部,正常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以及颈动脉分叉处,查看管腔形态、结构、血流情况,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管腔内径、是否出现斑块及狭窄。(4)经颅多普勒检查(美国F5J8V2X),探头2MHz,经颞窗探查双侧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查看基底动脉和双侧椎动脉。发现血流频窗充填,见涡流和声频粗糙,可诊断颅内血管狭窄。见表1。

表1 诊断颅内血管的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TCD检出情况比较

N组中查出大脑中动脉狭窄病人33例(63.46%),锁骨下动脉盗血2例(3.84%);M组中血管狭窄3例(5.76%),均为轻度狭窄,未发现锁骨下动脉盗血,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χ2=10.359,P<0.05)。

2.2 两组颈动脉彩超检出情况比较

N组病人的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血管闭塞情况多于M组,但检查中仍能发现M组少数病人出现此类情况,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颈动脉血管彩超检出率比较(%)

2.3 两组头颈CTA、头MRA检出情况比较

N组中轻度狭窄19例(36.54%),中度狭窄10例(19.23%),重度狭窄6例(11.54%),血管狭窄1处13例(25%),狭窄2处10例(19.23%),狭窄3处及以上12例(23.08%)。M组中轻度狭窄3个(5.76%),未发现中、重度狭窄,其中均发生一处血管狭窄,两组差异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χ2=23.654,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老龄化人口不断上涨,中老年群体的慢性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率也逐年增加,导致多数老年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家庭、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长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大脑中动脉、颈动脉及椎动脉的病理状态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及颅内血管闭塞为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4,5]。出现此类情况通常不能引起病人重视,尤其是出现早期症状时,多被病人忽视。近几年伴随科技的发展,头颈CTA、头MRA、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逐渐被应用至临床诊断,能清楚认识到病人颈动脉内膜的粗糙程度、内膜厚度及是否出现斑块、位置等具体情况[6],此类检查可提供具体数据供临床参考,是作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依据,对病人的后续干预、治疗方案以及恢复情况等均有重要作用。上述影像学检查方法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血管狭窄的重要检查方法,结合临床文献报道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后可引起血管管腔出现狭窄,造成血管壁弹性变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会影响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造成重要组织器官等出现缺血缺氧,进而引发严重病变,常见的比如缺血性脑卒中[7]。

通过上文数据可知,N组病人的大脑中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盗血、内膜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血管闭塞以及狭窄程度检查明确,M组的体检病人中也提前发现了3例轻度狭窄、13例内膜增厚、11例斑块形成病人(P<0.05)。可充分证明此类检查方式在过程中可清晰显示动脉内膜的粗糙情况,观察颈动脉内膜的增厚和斑块情况,为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颈动脉彩超是无创的检查,可发现动脉有无狭窄、异常血流情况,便于查看血管、管腔、内壁情况,适合多数体检病人使用,可尽早发现其动脉中出现斑块的位置、大小。

综上所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体检中采用头颈CTA、头MRA、颈动脉彩超、经颅多普勒检查,可直观呈现出血管狭窄、斑块情况、早期病灶位置、大小等情况,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整个操作过程具有无创优势,能够避免诊断过程中可能引起的相关并发症,此外,实际应用期间视情况还能够实施重复检查,保证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狭窄及血管闭塞的有效检出[8]。有助于提高准确度,可及时进行有效防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头颈经颅颈动脉
Información económica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