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如何走向世界

2021-07-13

大众文艺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民族

(常州大学,江苏常州 213000)

自钢琴从明朝时期传入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迅速,似乎没有什么乐器能撼动钢琴在世界器乐演奏艺术中的地位。究其原因,在于它多达七个八度,八十八个黑白琴键所提供的广阔音域以及音色的多彩变化,为创造丰富的和声音响效果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与可能。钢琴于18世纪发源于意大利,有着长达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发展史相比,似乎也不足为奇。但中国众多的民族乐器的影响力却明显没有它来的深远。中国民族乐器注重的多是横向的旋律的变化,两者其实没有优劣之分,不过是横向与纵向的发展走向不同,从而各自拥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历代优秀的作曲家对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也做了不少努力,例如钢琴曲《牧童短笛》,其主题旋律的变奏以及西方复调创作手法和中国民族音乐的融合,呈现了一幅富有中国特色的田园风光画;又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将民间戏曲与交响乐队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将主题剧情以小提琴深情隽永、柔肠百转之音来表达,如歌如泣地诉说出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可以说,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在民族音乐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协奏曲《梁祝》的开头,取自粤剧常见的过门,这在记者对何占豪先生的采访中也有提及,他还表示,不同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作曲家要尊重这一事实。的确,这样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并不少见,作曲家们似乎认为把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以西方乐器演奏出来,就可以帮助民族音乐向世界发展。这样也许可以让西方国家的人民更多地接受和理解我国的音乐文化,但却容易导致我们忽视自己民族的演奏乐器和表演方式,许多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作品仅在国内被人了解,真正能享誉世界的却寥寥无几。可事实上,西方交响乐团能够奏响的音响效果中国民乐团也同样可以做到。提到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的作品:《命运》和《月光》,即使是没有系统学习和培训的普通非专业人士也能略有了解。但在国外,有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古筝是日本乐器。实际上,在战国时期,筝就在秦国一代流传开来,日本使者将其带入本国,才有了后来所谓的日本筝。与中国古筝不同,日本的筝至今仍保持中国唐朝的十三弦筝的形制,经过发展演变才形成自己独特的弹奏技法。从客观原因上分析,中国民族音乐没有在世界广泛传播也受到了历史进程的影响。繁华鼎盛的唐王朝广开国门,欢迎各国使者前来学习我国的制度、民俗和礼乐文化,如果没有后来的安史之乱和闭关锁国,谁也不能肯定现在中国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就不如西方国家。但历史已成必然,无法更改,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以它为鉴,往前看,把目光放长远,好好考虑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之后的路该怎么走。

当今社会对于一些宝贵的音乐财富也很重视,但重视的程度也许只停留在表层,“十二木卡姆”、古琴和唢呐等几种音乐艺术就值得被社会认知接纳且发扬光大。“十二木卡姆”是集演奏、歌唱、舞蹈为一体的大型歌舞乐表演形式。这样经典传统的大型音乐表演,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基本没有观看欣赏的机会,只能通过网络上的视频资料了解,更别提全国各地有专门的乐团来演奏。人们在大剧场观赏独奏音乐会,看音乐剧、话剧表演,却无法欣赏到最传统的民族音乐,可能只有在本地,你才能有幸欣赏最原汁原味的“十二木卡姆”。如果把传承“十二木卡姆”的使命,仅仅寄托于当地的人民,这样无疑不利于“十二木卡姆”的继承和发扬。同样的还有古琴艺术,人们似乎都不愿意学习或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比较冷门的乐器,大多数的孩子和家长都会选择钢琴、古筝、竹笛等常见的乐器。像古琴、唢呐等民族乐器却很少有人问津,而这些恰恰都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乐器。古琴音乐中所蕴含的芬芳典雅的韵味,能将人一下从繁杂纷争的现代世界,拉回青瓦白墙、远黛墨梅的美妙意境中来。它与古人所追求的“君子之道”“礼仁”息息相关,是民族文化不能流失的根本。而唢呐在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中也占有绝对的地位,民族乐器中它算是较为特殊的存在。古人婚丧嫁娶,皆离不开唢呐。经典唢呐曲目《百鸟朝凤》,就描绘了一副活灵活现的百鸟鸣凤图。我们应该让年轻的孩子们了解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不是对这些传统文化望而生畏。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光辉灿烂文化,其中的瑰宝数量、规模庞大。有些已经流失,剩下的我们须得重视,如果只是列入非遗文化名录就松一口气,产生轻视、侥幸心理,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当然,全国各地已经逐渐开始重视音乐文化传承的问题,举办了各种活动例如“戏曲进校园”等。教育与文化的传承密不可分,完善各类民族音乐进校园的举措是各地政府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培养的是对民族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并且将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为己任的孩子,而不是被各种理论知识淹没,对民族音乐文化毫无了解的人。我认为,国家应该在普通义务教育阶段向学生普及中小型民族乐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演奏技能,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发现民族乐器的特点,从而在其中产生兴趣,形成传承民族乐器闪耀的星辰之火。

音乐是一种艺术,而同样属于艺术范畴的影视艺术,音乐一样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多如牛毛的电影电视剧作品中,不缺乏蕴含传统文化因素的优秀音乐作品的存在。2018年的热播古装电视剧《知否》,其主题曲以宋朝著名词人李清照创作的《如梦令》作为其副歌部分。这种以传统古诗词作为歌词谱曲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精心打磨的剧本为古诗词带来了热度,而古诗词的点缀也让影视作品带来了沉甸甸的文化厚重感,双方互相成就,达成双赢的局面。2019年暑假播出的电视剧《陈情令》也是一度火出了国外,抛开其原著所带来的热度,剧中的配乐,皆是由古琴、笛子、箫、古筝、二胡等传统民族乐器制作,旋律蕴含中国古典文化中“雅”的韵味。其原声音乐专辑中的一首《莲花坞》,开头的竹笛声一响起就让人仿佛置身静谧温柔的江南水乡,颇有武陵人初遇桃花源之感;而另一首《醉梦》,古琴与笛子两相呼应,如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一问一答,最后达成志同道合的合奏,背景配以铿锵有力的鼓声,与之前的婉转形成鲜明对比。这样动听又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国风纯音乐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积极意义。而当影视剧作品为这些优秀的配乐带来了关注度,其受众群体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够感受到民族传统音乐的熏陶。或许我们无法做到西方交响乐团那样音响和声效果丰富,声势磅礴,但民族乐器所带来的古典意境,是西方乐器所无法做到的。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也是千年文化精华之所在。我们要牢牢抓住我们的优势,并将它发挥出来,而不是让它默默蒙尘。中央电视台曾出品过“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弘扬民族文化的高品质电视节目,其中涌现出一大批为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他们为传统诗词作品进行编曲、演唱,在舞台上呈现给我们,发挥了媒体在传播民族文化中的作用。不仅是中央电视台,希望有更多的电视台,不是以娱乐为主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而是能多策划制作有利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节目,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和氛围,发挥媒体的积极作用。毕竟,让民族音乐走向世界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及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努力践行。民族音乐文化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文化是一个国家独特的语言,建立强有力的文化自信支柱,才能为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铺平道路。这样的自信从何而来?从人民群众对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中来。因此发现文化中独特、打动人心的部分,然后建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这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最基础的一步。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国际地位以及国家对世界的影响力也有关系。欧洲国家的音乐和声体系之所以影响深远,原因之一就是其综合国力的强大。科技和思想的兴盛吸引了一大批外来学子,去研究学习他们的音乐理论和作曲体系,然后留学生们再将其成果带回自己的国家。带回来也没什么不好,不同民族的文化总要有碰撞与融合,因为进步离不开碰撞和融合,就像历史总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前进,这是发展的规律。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留学生也可以把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带出去。民族音乐文化的留存问题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也有关系,但这不一定会给民族文化的弘扬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自觉了解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那么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将不会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任何文化的普及,都离不开教育,培养年轻人拥有自觉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这需要国家教育部门颁布有关方面的教育政策,再一步步落实到各个学校。未来属于青年人,民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的重担也将落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肩膀上。因此,推广中小学中的民族音乐文化尤其重要。在这个过程中,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规定,音乐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强调艺术实践,鼓励创作音乐,提倡各类学科的综合,弘扬我国民族音乐。这明显地体现了教材制定对民族音乐的重视。近几年来,中小学民歌教材的比例也明显上升,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当然,落实音乐专业教学,减少语数英霸占音乐教学课堂的现象同样重要。针对这些情况,相关教育部门指出,音乐、美术类科目应当被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它们纳入中考改革试点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学校招生考试计分科目是很有必要的。但具体的计分方法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标准要怎样制定,这是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民族音乐民族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初探中国民族乐器发展之路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以二胡为例简析中国民族器乐的创新与发展
MINORITY REPORT
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传承 民族 文化
如何培养孩子对民族乐器的兴趣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