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校世界文明史课程教学研究初探
——以陆军步兵学院为例

2021-07-12孔凡龙

探索科学(学术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骨干教员讲授

孔凡龙

陆军步兵学院 江西 南昌330103

世界文明史课程在塑造大国军人国际意识、提升大国军人文化素质、展现大国军人良好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学员在未来的任职过程中参与维和、撤侨、护航、国际救援、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门选修课程,相对主干课程而言,学员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略有差异。学员中理工科学生较多基础参差不齐。同时世界历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相比时间较远,在文化心理上也有一定的隔阂,可以说客观上给教学设置了不少障碍。因此,如何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提高学员历史思维能力,调动学员学习世界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员有所收获、有所思考是摆在授课教员面前一项重大难题。依据不长的教学实践,结合军校的特殊环境,笔者认为在世界文明史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处理好“七个关系”。

一、基础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关系

在教学活动中,课堂授课永远是主阵地。授课过程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业”就是指知识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学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升华为分析事物的能力。那么是不是传递的知识越多越好呢?是不是知识越多能力就越强呢?未必,人们常说“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没常识”,这里面的“文化”和“常识”就是指的能力。

这里面要注意到两点:一个是本身课时量较少。仅用20几个学时要将世界上主要的文明历史发展脉络和重大人物事件传递给学员,难度可想而知,在有限的时间内,源源不断的大量的知识灌输使学员没有时间消化吸收,最终可能适得其反,讲者天花乱坠,听者昏昏沉沉。另一个是不能过分强调学生能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忽视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的培养目的不仅仅是让学员“知多少”,而是让学员“用多少”。

能力来源于对知识的掌握、加工、拓展和思考,如果一堂课下来学员没有基本的知识输入,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如果抛开知识谈能力,也是无水之源,无根之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一定是知识输入量,又要培养学员的思考精神,这样才能够达到授课的教学目的,因此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关系

如前所述,内容是知识的传承,形式为教学内容服务。在历史教学中应摒弃传统的一人一笔一投影、自说自话的授课方式。变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才能调动身心俱疲的学员激情,给学员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载体。军校学员精力旺盛,思维活跃,昂扬自信,积极阳光,团队意识、好胜意识强烈,只要顺势引导就可以激发出学员无限的潜力。如通过问题式互动,把讨论甚至争论引入课堂,让学生阐述观点,在教员的引导下进行有序的争鸣会带来学生热情的高涨,同时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还可以打破传统的座次,将人员重新整合,将各班混合一起分组学习,各班学员既能互相加深认识又能增强彼此的合作能力。在分组学习中给各组分配授课任务,让学员自己去讲授课程,然后由教员进行讲评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课程的讲授效果就会立竿见影。

这里面要注意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形式多样不代表内容减少,形式始终是为内容服务。不能表面上搞的轰轰烈烈,最后学员无所获,那样的形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另一个是学员授课不代表教员不授课,反而教员要有更充分的准备对学员授课中的问题进行合理讲评,并在授课之后再进行常规的授课。

三、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关系

在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要方式,但不是一劳永逸的,教员在课堂授课之后仍然要加强课外时间的督促和指导。要想学好课程,功夫在课外,尤其是历史课程,需要长时期的知识积累。如安排骨干组织课前预习,及时批改课后作业,开展读书讨论活动,这些方式是弥补课堂教学不足的有效手段。军校学员的学习环境特殊,除了日常的学习训练,个人支配时间有限。但是好的方面是学员对历史的好奇欲和求知欲望是比较强烈的,因此应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在课堂之外组织课外讨论、历史知识竞赛、辩论赛等集体活动。如在观看新闻后组织讨论当今世界局势与世界历史的关系,如:为什么中东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动乱地之一?古代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有哪些历史恩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历史的根源是什么?什叶派与逊尼派是怎样产生的?除此之外学员个体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和周末休息到图书馆查看相关历史资料并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通过观看世界历史题材优秀电影如:《启示录》《阿拉伯的劳伦斯》《天国王朝》等,以此提高学生对世界历史的兴趣。

这方面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教员要充分引导好学员自觉读书查资料,也要让骨干发挥好带头和监督的作用。另一个是组织的活动教员要参与指导,活动少而精,尽量不要占用过多时间。

四、教员与骨干学员的关系

陈赓大将有句名言:教员是“做饭做菜”的,学员是“吃饭吃菜”的。这句话形象的表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员是教学的主导,学员是教学的主体。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教员与学员的教学相长、和谐共进的过程。尤其是骨干学员,要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骨干学员是经学员队选拔的具有丰富经验、较强能力、较高威信的学员,在日常学习训练中起到标杆榜样模范的作用。毛主席说:“这(抓两头带中间)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任何一种情况都有两头,即是有先进和落后,中间的状态又总是占多数。抓两头就把中间带动起来了。”用之于实际教学中就是要注重典型或先进的引领作用。教员可以充分利用骨干学员对班级情况熟悉,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等优势将骨干学员的潜力激发出来,让他们来带动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如让骨干担任历史学习小组组长,让他们带领组员搞好课前预习、小组授课、课后讨论,集体活动。既锻炼了骨干的统筹协调学习能力,又能让普通学员受到骨干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影响,以至在以后的基层任职中树立“冲锋在前,顶在一线”的意识。

五、教员与学员队干部的关系

学员队是学员成材的出发地,是军队人才培养的孵化基地。因此授课教员在理论授课之外还要处理好与学员队干部之间的关系,与学员队干部保持良好、密切的沟通,做到信息共享,通力合作,共同承担起育人的使命和责任。如日常授课前通过队干部掌握本班学员公差、执勤、站岗、训练、伤病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员要学会做学员心灵的“引导员”。教员要充分利用时间对基础较差的学员进行针对性的谈心谈话,引导学员树立学习信心和远大目标。

在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教员与队干部都是学员成长成材的导师,教员不能简单认为把课上好就行,队干部把学员管好就行,而是双方彼此合作,共同育人。另一个是教员与学员的谈心谈话中要充分尊重学员的意见,学会倾听,并且对学员个人的隐私要保护好。

六、世界文明史与军事内容的关系

军队院校,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瞄准能打仗,打胜仗。我们的世界文明史课教学也要与军事内容密切结合起来,为军事服务。因此在授课中要有意识的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挖掘军事要素,以贴合学员的身份和职业。将战争,军事统帅、军事变革、侵略与反侵略等内容呈现给学员。如“两河文明”授课中凸显两河流域第一个建立常备军的阿卡德帝国、穷兵黩武的亚述帝国,第一个地跨三洲的波斯帝国,这些帝国是怎样通过战争建立起来的。讲授杰出的军事统帅如:汉谟拉比、居鲁士、亚历山大、汉尼拔、查理大帝、穆罕默德二世赞颂他们的战略智慧和丰功伟绩。在讲授希波战争中歌颂希腊人抵抗外敌入侵可歌可泣的精神。在讲授罗马帝国中强调罗马军团严格的纪律作风铸就了千年罗马的伟大基业。在讲授讲述奥斯曼帝国时曾经威震欧洲的近卫军,为什么最终被镇压解散。通过这些历史例子引导学员作为未来的基层指挥员要思考战争的策略,军队纪律的重要性以及被侵略民族抵抗侵略的正义性。

在这里要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另一个是如何将军事内容凸显出来又不至于喧宾夺主,需要教员要处理好授课时间和调整好授课内容。

七、世界文明史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

世界史课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在教学内容上与其他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授课中要主动将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起来。这要求授课教员不仅对本课程内容做到了然于胸还要了解与之相关的课程及课程内容,如在讲授“近代资本主义文明”时可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鸦片战争的前夜”内容讲授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殖民,探讨晚清时期由盛转衰的外部因素,让学员掌握西方殖民掠夺和战争造成近代中国的积贫积弱,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从而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兴军强军的伟大事业中。在讲授欧洲宗教战争后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时可以结合《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让学员掌握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和雅尔塔体系,这些体系奠定了近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教育学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才能摆脱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桎梏。从而引导学员通过历史认清形势,做到坚定信仰,积极献身国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体来说,世界文明史在我院开设时间不长,可借鉴经验不多,人才培养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需要广大教员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猜你喜欢

骨干教员讲授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
核心研发骨干均16年以上!创美克在产品研发上再发力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
我们是光荣的军校教员
晚安,教员先生
关于组建“一线话题”骨干队伍的通知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