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者视角下的中缅贸易分析

2021-07-12王思雨德宏职业学院

消费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缅甸贸易

王思雨 德宏职业学院

前言:中国与缅甸两国之间的贸易属于西南丝绸之路,在2000多年之前,中国为缅甸就实现了贸易交流。进入新世纪以来,中缅两国成为了睦邻友好邻邦,双方的贸易额从1991年的3.9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6.3亿美元,再到2010年的4.42亿美元,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不断上涨,贸易水平不断提升。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计划。缅甸也从原来的东南亚区域性国家,变成了备受关注的贸易中转站之一。湄公河经济合作区域作为中国与缅甸双边贸易发展的重要抓手,成为了紧紧连接中国和缅甸两国贸易与经济融合的重要基本盘。虽然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但是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依然存在着基础建设落后、经济发展不平衡、政治局势冲突以及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在以往的研究当中,研究者多以宏观经济的视角对于中缅两国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另辟蹊径的方式,消费者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结构和贸易瓶颈,以希望为中缅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一、中国与缅甸双边贸易的现状

(一)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总额

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总额呈现不断上涨的趋势,在2012年到2020年当中,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总额总比重上,中国与缅甸边境的总额在缅甸对外贸易总额当中所占比重为85%以上,在2019年这一比重提升到了87%。从这一总体比重来看,中缅贸易对于缅甸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换言之,缅甸对于中国商品和服务的依赖,远胜于其他国家[1]。

从交易额度上来看,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边境贸易额度都是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在2013年当中国缅甸经济合作开发区域被提出,以及一带一路战略逐步落实之后,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额度也在飞速增长。而缅甸本身的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也决定了中国是缅甸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近些年来,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以及边境贸易的不断走低,中缅边境贸易具有小幅下降,但是中缅贸易之间的总体额度却在不断增加。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与贸缅甸之间的贸易,已经成为了两国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的见证。虽然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是并不会改变中缅贸易之间的基本格局。

(二)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口岸开放状况

贸易口岸是中国与缅甸贸易的基石,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贸易基本上都是通过贸易口岸达成的。西南地区的贸易口岸,包括陆地口岸,也包括空中口岸和海运口岸。中缅边境口岸对于中国与缅甸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云南省和缅甸之间的贸易口岸维持了每年10%左右的增长。在中缅两国之间的贸易口岸当中,边贸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50%。在云南省现有的25个口岸当中,瑞丽口岸是最为重要的口岸之一,也是综合排名最高的口岸。瑞丽口岸作为云南省最强的贸易口岸,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瑞丽口岸作为云南省边境最重要的口岸,每年可完成进口货物286万吨,出口货物14亿美元。作为典型的示范口岸,在中缅边境贸易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基本结构

近些年来,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结构发生着不断变化,必须依据中国与缅甸之间贸易的实际情况以及历史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在90年代初期,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已经逐步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初级原料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型产品逐渐转变。中国与缅甸之间的商品结构,也从较为原始的初级原料,向附加值较高的商品不断变化。缅甸对于中国的产品输出,与中国对于缅甸的产品出口类型较为不同。缅甸受其本国经济的影响,向中国出口的主要为初级产品。而中国由于自身存在技术优势以及资本优势,对于缅甸输出的产品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因此中国与缅甸之间的双边贸易产品,具有较大的结构性差异,也形成了较为互补的结构。

缅甸作为云南省双边贸易合作的重要合作伙伴,在云南省的进口和出口额度当中都具有重要地位。从缅甸一方的角度来看,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边境贸易,在其边境贸易总体额度当中占有85%以上的比重。因此中国对于缅甸的贸易,在缅甸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对缅甸出口产品的不断增多类型不断多样化,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种类也不断丰富起来。中国对于缅甸出口,主要为工业制品、汽车、精密仪器等等。而缅甸主要向中国出口宝石、矿石、原材料等。在两国的贸易之中,中国与缅甸各自扮演着符合自身经济特点的角色。

二、制约中国与缅甸经贸发展的因素

(一)中国与缅甸之间经贸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中国与缅甸之间经贸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主要体现在中国与缅甸之间交通相互连通的水平较低。从中国与缅甸两国之间的贸易口岸构成可知,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运输途径主要以陆地运输为主,而且大部分口岸集中在云南地区。云南地区地处于我国西南部,虽然与缅甸之间的贸易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但是身处西南地区的云南,本身就有基础设施建设较差,交通不方便等问题。相比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云南地区的路况较差,公路水平较低,而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就使得中国与缅甸之间贸易商品的运输能力较低,从而增加了中国与缅甸之间边境贸易的成本。由于贸易运输以及时间成本较高等负面因素,导致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经常出现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由于我国云南地区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虽然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3000公里,但是相比于云南经济的发展程度,以及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总量需求而言,依然存在着公路规模较小、资源紧张、运力较低等问题。因此,交通运输环境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中国与缅甸之间贸易的发展,必须通过政府力量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虽然缅甸政府在近些年来加大了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由于缅甸国内总体政治环境不稳定,造成了缅甸国内的运输能力远远低于云南地区,这同样为两国双边贸易的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二)中缅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结构严重不平衡

中国与缅甸之间虽然贸易总量在不断提升,但是贸易结构却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不平衡,贸易结构不够丰富。在中国与缅甸的双边贸易当中,中国一直处于顺差状态,而缅甸则处于逆差状态。从双方贸易顺差与逆差的趋势来看,中国贸易顺差的额度在提升。仅在2012年,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顺差就已经突破了50亿美元[3]。由于中国在中缅贸易当中处于强势地位,而缅甸则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因此两国就双边贸易当中经常因此而产生贸易摩擦。为了反对中国所谓的倾销保护本国的市场,缅甸方面经常对于中国的商品加征关税,并且设置各种苛刻条件,以此提升中国产品的价格,限制中国产品对于缅甸市场的出口,以及缅甸市场内部的流通。

缅甸向中国主要出口的产品以原材料为主,例如木制品、矿石燃料、珍珠、宝石农产品以及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等等。而中国由于自身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整体工业水平的不断升级,使得中国对于缅甸的出口主要以飞机、汽车、船舶、工业制品、钢铁,建筑材料、仪器设备等等为主。这些产品附加值较高,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因此,十分容易在中国与缅甸的贸易当中形成贸易顺差。虽然中国与缅甸的贸易结构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是由于缅甸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这导致缅甸外汇储备及议价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由于贸易结构的平衡引发的贸易摩擦和政治摩擦,也在近些年的中缅关系中屡见不鲜[4]。

(三)政局动荡为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增添不确定性

相比于中国稳定的政治局势而言,缅甸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经常发生党派的变动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以密松水电站为例,这一工程是中国与缅甸之间签署的较为大型的水电站工程,并且是中国与缅甸两国之间经贸合作的典范。但是,当两国签署了相关电力资源开发的框架协议之后,缅甸单方撕毁了水电资源开发协议,理由是水电站的开发违反了缅甸人民的意愿,因此这个项目被长期搁置。水电站项目受挫也给中方与缅甸之间的经贸合作造成了巨大阻碍,大部分想要对缅甸投资的中国企业和社会公共机构,也对缅甸的营商环境产生了较大质疑。许多企业难以在缅甸展开双方之间的贸易交流,贸易往来也遭受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由于两国之间经常出现贸易摩擦甚至军事摩擦,导致缅甸对于中方采取了不信任的态度,缅甸企业与中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也难以推进下去。缅甸方面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和政策因素的不确定性,使得中方企业对于缅甸的投资以及与缅甸企业之间的商贸合作更加谨慎。从缅甸国内的政治局势角度来看,缅甸政府由于长期受到缅甸北部局势混乱的影响,导致有大量缅甸难民因躲避战争而进入到云南省境内。这对于云南省社会环境的破坏以及边境的管控,造成了较大压力。同时,也为两国之间的边境贸易造成了较大困扰。缅甸国内的局势动荡,也让贸易企业承担更大的经济损失风险。不仅有损两国之间贸易秩序的维护,同时也加深了中国与缅甸两国之间的隔阂。

三、消费者视角下的中缅贸易优化路径

(一)以消费为导向构建中缅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中国与缅甸边境贸易的基础条件,只有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为保障,才能够保证中缅两国贸易的稳定发展。在中国与缅甸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不仅仅应当加大技术投入和资金投入,不断提升两国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质量,以及专业人才的交流。同时,也应当以消费为导向,构建符合两国之间经济贸易以及消费往来的交通体系。只有以双方的消费习惯为导向才能在基础设施构建当中,不仅仅考虑到国与国之间的交通以及政治因素,而是以发展两国经济为基点,构建全面可持续的中国缅甸之间的基础设施系统。在边境贸易口岸的建设当中,也应当充分以消费者为核心,以消费为导向,在提升中缅两国贸易承载力的同时,提升边境口岸的服务水平。对于边境口岸的服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了解缅甸贸易商的行为习惯和消费习惯,促进中缅两国之间贸易公司的交流和往来。在提升边境贸易口岸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两国的商务人士提供良好的边贸服务。

(二)以提升消费水平为目的解决双方的贸易结构问题

解决中国与缅甸之间贸易的结构差异,以及贸易的不平衡问题,不应当设置歧视性政策,也不应当设置贸易壁垒。而应当以消费为导向,提升缅甸自身的消费水平,满足缅甸国内国民消费需求。就中方而言,可以将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缅甸,而缅甸政府则需要对本土的相关产业增加贸易补贴,提供更大的优惠政策。在运用中国的制造技术及设备的同时,提升自身的消费水平以及产业能力,不断弥补缅甸与中国之间在产业结构上的差异。只有良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保证中缅两国之间的贸易秩序,缅甸方面只有提升自身国民的消费水平,并且以自身国民的消费需求为导向进口中国产品,才能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以商务往来为基础构建中缅两国的政治互信

造成中国与缅甸之间的政治摩擦的主要原因在于,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不平衡。对此中国只有将大量先进而高质量的廉价产品出口到缅甸,受到缅甸市场的欢迎,才可能化解两国之间存在的政治隔阂。因此,中缅双边的贸易质量,直接决定着两国在各大政治问题上能否达成一致。中国企业应当更加灵活的从事中缅贸易工作,在了解缅甸市场状况的同时,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到缅甸投资,发展中缅贸易,并加强企业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往来。用沟通对话的方式促进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从而形成以中缅贸易为基础,以沟通交流为基本方式的中缅政治互信机制。

四、结语

随着全球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与缅甸之间应当不断优化经贸模式,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以消费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构建中国与缅甸贸易的新模式。本文对于中国与缅甸双边贸易的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制约中国与缅甸经贸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以消费者为视角,优化中美贸易模式的有效路径,为中国与缅甸之间的贸易发展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猜你喜欢

缅甸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中美贸易磋商再起波澜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缅甸记忆
贸易统计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缅甸非常之旅
贸易统计
2014年缅甸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