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形成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新格局

2021-07-12刘红霞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消费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丹东防护服双循环

刘红霞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部署必将给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必须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格局,通过做实“一基地三园区”,筑牢空间发展格局;建设“双名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双循环”,布局全球市场等重要举措,方能做优做精、做大做强,进而为重振丹东轻工业名城雄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继续做实“一基地三园区”,筑牢空间发展格局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已享誉全国。经过多年发展,丹东纺织服装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市共有纺织服装企业近千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41户,服装加工能力1亿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过70亿元;产品种类比较丰富,有丝绸、棉、毛及化纤等产品;生产体系比较完整,从原料到纺纱、从织布到印染、从后整理到服装加工;产业链条比较齐全,从创意设计到制造纤维原材料、从纺织制造到服装制造再到服装贸易;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空间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包括防护纺织制品产业核心基地(位于丹东高新区)、纺织化学品园(位于振安区)、功能纺织面料园(位于振兴区)和服装成品加工园(位于东港前阳),即“一基地三园区”。

“一基地三园区”的构建为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丹东纺织服装产业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产业低位运行,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企业规模较小、自主品牌建设迟缓、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丹东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利于丹东纺织服装产业形成“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加以解决。

政府应从丹东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利用丹东边境劳动力丰富、产业链完整、纺织服装院校人才丰富等优势,进一步做好规划,加强引导,加强营商环境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纺织服装企业来丹东投资经营,重点就设计研发、投资建厂、高科技防护材料成果转化、智能仓储、集合智造、检测平台等项目进行合作,实现共赢,持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丹东市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向千亿级产业迈进,从而不断做实“一基地三园区”,筑牢空间发展格局。

二、加快建设“双名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于2013年把丹东防护纺织产业集群确定为辽宁省重点产业集群,并于2014年授予丹东高新区“辽宁省防护纺织制品名城”称号;2015年,辽宁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集散地权属东港市前阳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于2016年授予东港市“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称号;2020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把丹东市高新区确定为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并授予丹东高新区“中国防护纺织品名城”称号,而且是目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的产业集群中唯一一家以安防纺织为主题的名城。“双名城”是丹东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政府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双名城”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要更好发挥平台作用。丹东运动户外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位于丹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成中心,该平台由三方共同建设,分别是新东方智衣(丹东)科技有限公司、辽东学院、丹东高新区管委会,自2019年10月份投入使用以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服装企业搞研发创新、用自创品牌逐步代替贴牌加工提供条件,推动了丹东运动户外纺织服装产业由单一的生产加工转向设计研发与生产加工并举,促进了运动户外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进而向纺织服装产业高端延伸发展。但是,目前区内企业大部分还是以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为主,自创品牌很少,获得利润有限,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发挥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平台功能本身也需要升级,打造丹东纺织行业高端集聚区,即以商贸发展为目标,以产业集群为导向、以科研文化为基础、以政府资源为主推的集聚区,这就要加快整合知名纺织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政府等资源,建设成多功能开放共享式创新平台,才能为企业提供研发产品、服务设计、转让技术、销售展示推广时尚、体验交流以及产业培训等多样化服务,才能有利于企业尽快补齐开拓市场和产品设计两块短板,强化从纺纱到织布到印染到服装加工再到服装营销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从而加速推动丹东运动户外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获得更大的发展。

其次,要搞好试点工作。丹东防护纺织制品产业集群在2013年被列为省重点产业集群,2020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地区”。2020年,丹东纺织服装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陆续转产防护纺织用品,并迅速建立起完整的防护纺织产业链条,无论是防护服面料,还是无纺布和熔喷布,无论是口罩,还是隔离衣和防护服等产量均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口罩日产能100万片,隔离衣日产能100万件,医用防护服日产能30万件,辽宁省80%的防护服由丹东企业生产,防护服出口量占全国15%,目前,已经有114家企业生产防护纺织用品,其中,有35家企业被国家和辽宁省确定为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这就为丹东奠定了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的坚实基础。下一步,政府应根据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搞好试点,这个趋势就是医卫防护非织造材料制备技术更加成熟化、材料性能多样化、产品功能化、以及高质低成本化。因此,加快“双名城”建设,就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把口罩、防护服纳入战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完善标准检测评价体系、提高全球话语权,完善产品储备和生产能力储备体系,支持行业骨干企业发展、积极培育民族品牌,联合攻关突破、加强技术创新,协同创新产业链、强化产业化应用,进而推动丹东纺织服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重塑。

三、积极融入“双循环”,布局全球市场

丹东纺织服装产业融入“双循环”,布局全球市场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是我国纺织产业具有良好基础和巨大潜能,能够较快形成产业发展“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纺织产业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较强独立自主能力的全产业链产业,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从2020年下半年以来,在防疫物资出口和市场需求复苏带动下,纺织产业运行逐步企稳,企业生产恢复较快,无论是内销还是出口,整个行业内循环和外循环相互支撑的局面已形成。2020年前10个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增长9.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6.3个百分点,国内消费市场也持续回暖,产业用纺织品增长更快,2020年1-9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工业增加值增长59.5%,口罩从疫情前日产能2000万只快速增长到日产能15亿只,其中KN95口罩日产能超过1000万只;防护服从疫情爆发前的日产能20万件,迅速提高到医用防护服日产能超过200万套,很好地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求。

政府要从我市实际出发,明确目标和方向,充分发挥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比较优势,推动我市全面振兴和全方位振兴,实现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积极融入“双循环”,保持纺织服装产业的良好循环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稳定畅通,布局全球市场。

首先要积极推动丹东纺织服装产业与国内市场的全面融合。就是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对接和协同联动,构建多方力量广泛参与的合作体系,包括企业、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比如,丹东唐人服饰有限公司今年就在政府的帮助下,利用这种合作体系,把主要精力用来研发设计新中式服装,全力打造“古唐东韵”系列服装自主品牌,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公司非但没有因疫情外销不畅、出口减少而受损,反而因及时抓住国内市场生产自主品牌服装以及开设线下体验店等做法而获得更大发展,很好地融入了“双循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积极推动丹东纺织服装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有机融合。除了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东北通道中的日、韩、俄罗斯等深度合作外,还要充分利用其他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资源,拓宽国际市场。比如,法国商务男装品牌德拉哈耶(Delahaye),已经有73年的历史,今年就被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我市诸多企业正在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另外要在国际市场长期立足必须建立深度合作的产业联盟,比如,受疫情影响,市场防护服需求暴增,丹东多家企业转产防护服,但是这种爆发式的市场需求,任何一个企业在短时间内,仅仅靠着自己的设备和原料都是无法满足的,于是丹东海合谷服装有限公司、丹东华洋服装有限公司、丹东兰光服装有限公司及丹东大安防护制品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决定组建防护服产业联盟进行深度合作,统一接单、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主要环节,互相调剂设备,共享订单和渠道,按件取酬分配利润,市场快速反应能力迅速提高,很快形成了东北第一的生产规模。当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市场订单骤减,但国外需求暴增,如果走老路做贴牌,利润最多只有7%,如果自主品牌生产,最高可获得15%的利润,于是,联盟企业又决定做大做强自主品牌,继续进行深度合作,进军国际市场。

再次要积极推动丹东纺织服装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从供给端着手,要依靠产业基础,在制造、管理、物流、设计、销售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和快速反应等方面加速实现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开发新兴纺织材料,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构建灵活高效高质的数字化供应链体系。从需求端着手,要持续深耕细分领域,深入研究不同特定环境下的防护需求,不断提升防护产品的专业化水平,锻造核心竞争力;要重构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消费模式,积极布局全球市场,依托已建立的海外渠道,构建新型线上线下销售方式,不断加大全球布局力度,增强品牌影响力。

猜你喜欢

丹东防护服双循环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集成有散热功能的防护服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独具IP魅力的防护服时装秀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基于高温防护服设计的数学模型研究
丹东地区野生食用植物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