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牛图》:回归的国宝到底有多“牛”

2021-07-11

润·文摘 2021年5期
关键词:头牛名画观者

在2021年牛年央视春晚中,一批特殊的国宝惊艳登场,与全国人民共迎新春。在节目中,第一个登场的便是《五牛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它,重回祖国怀抱,也拉开了文物回归的大幕。

在中国人眼中,牛勤劳、善良、忠诚、健壮,它是生活的盼头。画中乾隆皇帝的题字“兴托春犁”将人们殷切的期望浓缩其中: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年的收成就在于春天的辛勤耕犁。如此美好的寓意,就藏在这幅千年的传世名画里——

●为唐朝续命的宰相画家

《五牛图》纵约22厘米,横约140厘米,是在白麻纸上创作的一幅矮小长卷。唐朝绘画还处在“纸绢并行”的过渡时代,纸张制作技艺尚未成熟,因此,《五牛图》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纸本绘画。

随着画卷自右向左徐徐展开,五头形态各异的牛相继跃然于观者眼前:起首的黄牛低头漫步,正从一簇枯枝中缓缓穿过;第二头牛有黑白花斑,精神抖擞地昂首向天;第三头牛面朝观者沉稳站立,眼神似乎将要透出纸外,是画面中唯一正面站立的牛。画家十分准确地掌握了透视关系,表现出牛的立体感。第四头牛扭身回首,向观者俏皮吐舌,憨态可掬;最后一头牛傲然驻足,仿佛即将要向卷轴深处走去。

你还可以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5头牛都在看着你呢,它们的目光直接与你的目光相接,似乎不同角度的动姿加上目光,就给它们每一个都带上了不一样的表情。

整幅画面除一头牛右侧有一棵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最奇妙的是放大10倍后,能清楚地看到牛的眼睫毛非常明朗,根根分明,如同画了“眼线”。

当我们看到这幅如此形象生动、线条灵活的画作时,很难想象,它的作者竟是一位雷厉风行的官员。

作者韩滉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仕途非常顺利,一直做到宰相。他是一位受世人称赞的“廉吏”,曾做过职位较低的参军、主簿,也曾担任地方御史、曹务,还曾在吏部和户部管理过人事和财政……如此丰富的仕途经历,放眼唐朝也鲜有人能与之比肩。唐代宗在位时,他力主赋税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唐德宗即位时,小皇帝认为他过度搜刮民财,将他贬到地方去做刺史。任职期间,藩镇中间发生了长达数年的叛乱,他没有跟着其他藩镇一起造反,反而坐镇东南,成为大唐反败为胜的强大后盾。受了如此委屈,他依然为朝廷尽心效力。

在《五牛图》中,我们也可以窥见他个人所追求的精神。《五牛图》表面上画的是五头形象生动的牛,背后寓意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有隐居之意,有人认为是隐喻韩氏五兄弟……但从韩滉本人的身份和胸怀来看,《五牛图》更多表现的是牛所代表的那份温暖情愫:温良、憨厚、朴实……这些都是人珍贵的天性。

●一场夺宝大战

在唐宋人的眼中,韩滉的绘画可代表唐代风俗画的巅峰水准。

《五牛图》画得有多好呢?宋元时期的书画大家赵孟頫得见此图,兴奋得提了三段赞语,称赞它“神气磊落,希世名笔”。“盖章狂魔”乾隆同样十分重视这件千古名作,不仅书写“兴托春犁”四字卷首,还试图与先贤赵孟頫对话,同样对《五牛图》作了三次题跋。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大量国宝被劫掠,《五牛图》也在其中。从此,它的命运变得颠沛流离。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陌生人写信告知政府,唐代名相韩滉的《五牛图》要被人拍卖。当时,多方势力想将名画据为己有。时任新华社分社长的黄作梅与其弟黄作财,一人在明面上打探消息,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一人躲避监视,私下接触拍卖行的人谈判,最终让珍品《五牛图》得以回归,结束了流浪生涯。

画纸虽短,演绎的传奇却长达千古。如今,韩滉本人立下的赫赫功绩,很多人无从知晓。但他所绘制的这幅画卷,却被故宫博物院细心珍藏着。千百年岁月流逝,留下了属于艺术的永恒生命。

《五牛图》中这五头牛形态各异,其中,我最喜欢卷首的黄牛,它在荆棘丛旁磨蹭搔痒,怡然自得,就像正在被挠脖子的一只小猫咪。还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它是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一幅以黄牛为主角的孤品。作为家畜的牛,分为家牛、黄牛、水牛和牦牛,中国古代画家很少去画黄牛,而多画的是水牛。或许是因为水牛通体灰黑,比较适合用水墨来表现的缘故。

你可别以为牛马画起来很簡单,《韩非子》里有个小故事,齐王问:“什么最难画啊?”画家回答:“狗和马。”因为狗和马,人们处处可见,要画得让每个人都觉得像很难。《五牛图》将牛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这说明早在唐朝,画家们的写实功夫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猜你喜欢

头牛名画观者
端午节观龙舟赛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三头牛
名人名画
光影行者
心中的景致
当名画变胖以后
名画模仿秀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