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越剧音乐创作现状研究

2021-07-11刘冷妮

大观 2021年5期
关键词:伴奏音乐创作唱腔

刘冷妮

摘 要:文章从音乐创作角度,阐述和研究了越剧唱腔和伴奏的演变和现状,通过对越剧新作品的举例,进一步分析了现代越剧音乐创作的表现手法。

关键词:越剧;音乐创作;唱腔;伴奏

注:本文系浙江音乐学院院级课题理论项目“浙江越剧音乐创作现状研究”(2017KL003)研究成果。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经过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一跃成为中国第二大剧种,仅次于京剧。截至目前,全国除西藏、广西、云南等地外,几乎各省都有专业越剧团,民营越剧团则不计其数,其中浙江省就有400多家专业和民营的越剧团。越剧能在全国几百个剧种中脱颖而出,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与赞赏,成为中国流行最广的地方剧种之一,充分证明了越剧有着强大的艺术魅力。除了表演、形体、身段、编导、舞美等进行了不断改进以适应时代潮流以外,越剧音乐也从简单的“田头唱书”吟哦调衍化出四工腔、尺调腔、弦下腔、落字腔等唱腔,而后在全盛时期形成众多独树一帜的唱腔流派,再到现在的根据剧中人物情节需要加入的新腔,伴奏乐器也从最初的几样简单乐器如板胡、鼓板等扩展到大型乐队配置。当代的越剧音乐创作手法越来越成熟,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技术性与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何在保留越剧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不断变革、不断发展,使其紧跟时代、融会贯通,是越剧音乐创作的重点。

一、越剧唱腔的演变和创作现状

唱腔是戏曲音乐中的重要部分。越剧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婉转,具有浓郁的江南气息。

越剧的萌芽期是嵊州农民在田间劳作休息时随口哼唱的当地民间小调,称为“落地唱书”。后来逐渐融合了浙江宁波、湖州、绍兴等地的传统曲艺音乐,发展出了旋律朴素的男班说唱结合的正调腔,人声帮腔的吟哦调。20世纪20年代初女子戏班成立,发展出了旋律更加抒情柔美的四工腔。20世纪40年代起,越剧进入全盛时期,从正调腔衍化出更利于抒发人物感情的弦下调和落字调,从四工腔衍化出更加婉转婀娜的尺调腔。先后形成了袁雪芬、范瑞娟、徐玉兰、尹桂芳、戚雅仙、傅全香等多个唱腔流派,每个流派的唱法和曲调各有特点,广受人们欢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改方案和群众的普遍要求,越剧进行了男女合演等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

越剧唱腔的发展有其特有的风格形式,不能直接套用西方音乐“主导动机”的创作手法。在继承越剧传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以传统唱腔带新腔是当代越剧唱腔的发展方向。越剧的基本调一般是以上下句或者四句体为单位,做自由的变化反复所构成。变化反复的方法一般有加花和减花(也称繁腔与简腔,在一个基本乐句上增加经过音、辅助音或倚音等外音形成加花,或减少原句的某些音符形成减花,使句子形成对比,增加丰富的效果)、模进(严格模进和自由模进,越剧中一般把句子按五声音阶调式往上或往下自由移位,推动音乐发展)、节奏扩张或紧缩(把原句的节奏放慢或者加快,或将原句的部分节奏加以变化)、同头变尾(第二句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句的开头,后半句增加新腔做不同的展开)、在句尾或者句中加腔(在基础句上加入自由华彩性旋律,来抒发人物的感情和表现人物性格)等等。

除了旋律性,调性特点也是越剧唱腔在创作时需要考虑的增加音乐丰富性的关键。五声调式作为中国传统调式,在各个地方有不同的运用习惯。早期越剧唱腔以五声宫调式居多,在后期发展为大量运用原调上方五度音(徵音)的宫音调进行调式交替(也称移宫)来丰富调性色彩。在唱腔中加入作为辅助音的变徵音(徵音下方小二度)、运用七声音阶、采用不同调式的伴奏乐器与唱腔形成对位等创作手法也使调性更加多样化和现代化。

二、越剧伴奏的演变和创作现状

乐队伴奏是越剧音乐中仅次于唱腔的核心组成部分,具体可分为过门、尾声、伴奏、配乐、锣鼓、曲牌等等。在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情感、营造舞台氛围等多方面,越剧伴奏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越剧作曲家的不断探索和越剧演奏家的不断尝试,越剧伴奏的表现力和音乐技法也越来越丰富。

越剧的伴奏乐器起初只有尺板和扁鼓,后学习京剧增加了二胡、三弦、锣鼓等等。20世纪40年代全盛时期,越剧的伴奏逐步建立起小乐队形式,扩充到了六到十人,增加了笛、琵琶、扬琴、板胡等善于演奏江南丝竹风格的乐器,并增加了贝斯来演奏低音,填补了中国民族器乐缺少低声部乐器的空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工团、音乐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加入戏曲改革工作中来,越剧的伴奏乐队进一步扩大到十多至二十人,增加了小提琴、大提琴、黑管等西洋乐器。这种中西结合混合编制的配器差不多沿用至今。越剧伴奏乐器的选择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保持原汁原味的越剧风格。过去手风琴、萨克斯之类的乐器也曾尝试作为越剧伴奏乐器,但终因合奏的声音效果与越剧风格不符被放弃。在进行了多种尝试后,当代越剧伴奏以主胡为主奏乐器,鼓板领奏,其他如笛、二胡、琵琶、月琴、小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锣、鼓、钹等乐器有选择地作为色彩乐器进行配器。正由于有了许多专业人才的加入,越剧伴奏摆脱了之前不识谱只能简单即兴伴奏的局限,开始进行多声部、多音色的更加复杂的音乐排练演出,大大增强了越剧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推动了越剧音乐的发展。

当代越剧伴奏音乐既保留了传统的程式化的曲牌、板式,又大量吸收了现代化的音乐创作技巧如配器、和聲、伴奏织体等等。在对其音乐进行创作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调式、色彩的丰富性,也要考虑到越剧风格的统一性。比如和声方面,用所有乐器同音齐奏是早期比较简单的写法,现在的作品会在以大小调为基础上用增加外音的三和弦、增加外音的七和弦写出带民族色彩的和声。唱腔唱传统的五声调式,伴奏音乐以七声调式形成对比性复调。配器方面以柔和的弦乐加笛演奏高声部,弹拨乐演奏中声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演奏低声部持续音或者拨奏,打击乐增强气氛等等,有技巧地把中西方乐器融合在一起使用,而不是生硬地拼凑。

三、越剧新创当代作品

近些年来,浙江的多个越剧团和单位积极进行越剧改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不断推陈出新,进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探索,推出和上演了一批传承和创新融合的颇具影响力的佳作。比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的《枫叶如花》《春香传》《我的娘姨我的娘》《步步惊心》《九斤姑娘》,杭州越剧传习院的《黎明新娘》,嵊州市越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马寅初》,宁波小百花越剧团的《明州女子尽封王》,绍兴小百花越剧团的《苏秦》,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的《情探·敫桂英》,等等。这些剧目有的是对传统保留剧的整理和改编,有的是近现代题材的现代戏,有的是对国内国外的话剧、音乐剧等进行的越剧化改编。各式各样主题的越剧不断涌现,展现出浙江越剧创作市场的一片勃勃生机。

随着越剧的题材和内容的不同,越剧音乐也有了相应的唱腔配器创作和表现手法。如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全新版草根越剧《九斤姑娘》,讲述聪明伶俐的九斤姑娘智斗狡猾算计的石二佬,和众街坊们猜谜、相骂等妙趣横生的故事。剧中人物唱腔安排巧妙,九斤姑娘出场时唱吟哦调,节奏欢快活泼,充分展示出人物的性格;在九斤姑娘和书生私下幽会倾诉衷肠的时候,九斤姑娘唱的吟哦调节奏转变为拉长放慢,表达姑娘恋恋不舍的心情;狡猾的石二佬唱“四工合调”,轻松短促加上音程小跳,表现出石二佬边想歪点子边沾沾自喜的样子;老族长受人所托,上门请九斤姑娘却被拒绝时演唱“哀哀调”,节奏迟缓句子走向向下,将哀怨的语气充分地表达了出来。在本剧中,传统唱腔在经过节奏变化、调式交替等作曲技法的处理后,惟妙惟肖地展示出人物形象。因故事取材于绍兴民间故事,在音乐中也吸收了绍兴莲花落、绍剧三五七等本土化音乐元素,整部剧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老中青三代群众的喜爱。

当代越剧音乐除了被应用在越剧中,也在不断尝试其他的创作和演出形式。2019年6月“小生老魏”越剧交响演唱会上,传统越剧唱腔与交响乐团同台演出的形式实现了东西方音乐的交融,令人耳目一新,不失为越剧音乐的创作新模式。

总之,越剧是中国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之一,也是一个年轻的剧种。越劇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曾向各兄弟剧种以及西方交响乐、歌剧等学习,并将其与自己风格相融,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特个性。当代的越剧音乐创作仍在不断地探索新腔与传统唱腔结合的最佳方式、新的和声语言和色彩等等。只有做好了传承与创新,才能创作出当今观众喜爱的越剧音乐。

参考文献:

[1]周大风.越剧音乐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2]刘建宽.谈越剧音乐中传统与现代意识的结合[J].戏文,1996(6):33-34.

[3]叶志良.本土化与现代性:越剧原生地浙江的现状与发展[J].戏曲研究,2016(4):32-44.

作者单位:

浙江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伴奏音乐创作唱腔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论瓦格纳《魏森东克歌曲》的艺术价值
钢琴伴奏在初中音乐课的重要性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简论戏曲锣鼓经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