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位一体:构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新模式

2021-07-09江苏芬李仕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

江苏芬 李仕超

[摘 要] 在当今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力作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日益受到重视。提出“五位一体”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模式,即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和学科竞赛、网络资源、思政引领五个方面的紧密配合,构建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以发挥整体优势和协同效应,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水平。大学生领导力水平提升,对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素质提升、个人魅力养成、就业竞争力增强以及在以后的专业领域、社会工作岗位上影响力的增加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领导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山东女子学院校级教改重点项目“五位一体协同提升经管类女大学生领导力研究”(2019jglx02)

[作者简介] 江苏芬(1976—),女,山西黎城人,硕士,山东女子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大学生领导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李仕超(1977—),女,四川射洪人,硕士,山东女子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力资本、女性领导力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173-04      [收稿日期] 2021-02-12

一、问题缘起

当今社会正发生着人类史上前所未有之剧变,充满了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和挑战性。在此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批批志存高远、德才并重、情理兼修、勇于开拓进取的建设者。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社会栋梁,理应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历史重任。那么,高等院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大学生以及如何培养,才能使他们担此重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视角出发,通过提升大学生的领导力水平,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与教育的关注源于西方。20世紀80年代,美国兴起了“以培养美国未来领导人”为主旨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活动[1]。之后,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日趋活跃。我国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与教育的关注是在2004年以后。受西方培养理念影响,我国最初也将培养未来领导者作为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主要目标。如房欲飞(2008)提出,大学阶段是培养领导素质的关键阶段[1]。奚洁人(2013)指出,为了履行培养未来领袖的大学使命,必须进一步明确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的战略定位[2]。一些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也开始创设大学生领导力培训项目,旨在培养未来的领导者。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重视和普及,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否也要培养未来领袖或未来领导者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或岗位群并适应其需求,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3]。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并不是要将每个大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领导者、精英领袖,而是要培养和提升他们在以后的专业领域、社会工作岗位上的领导力与影响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自我领导能力的业务骨干和岗位精英,培养他们成为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社会人才。

二、大学生领导力的概念界定及培养必要性

领导力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美国学者Bennis认为,领导力是把愿景转化为现实的能力;Chapman和O.neil认为,领导力就是我们影响别人的能力,尤其是要激励别人实现那些极具挑战性的目标[4];Robert认为,领导力本质上是一种影响力,是每个人都具有且需要开发的一种潜力[5];翁文艳、赵世明(2011)指出,青年学生领导力是指青年学生在有效执行领导角色或非领导角色及其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各种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社会责任感、创造性思维、有效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等[6]。综合这些概念,本文认为,大学生领导力并不是基于正式领导职位的权力,不存在于某个学生领导者(如学生干部、党员干部)身上,而是存在于全体大学生身上,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大学生个体为实现特定目标,在特定的场合领导和影响他人所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总称。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是时代的命题和要求,既符合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的、适应全球化需求和服务国家、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领导力素质成为衡量人才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导潜质,提升其领导力水平,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这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战略中提出的关于“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当今社会,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在带给人们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为了有效应对各种挑战,能够引领社会积极变革,必须积极培育大学生领导力[7]。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在世界各项事务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这对我国青年一代的领导力提出更高要求。青年一代能否具备高水平的领导力,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领导力的重要因素[8]。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培养模式
电力物资企业“五位一体”建设策略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