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新目标 锚定高质量 奋力谱写新时代宁波职业教育新篇章

2021-07-08张建国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宁波校企职业

张建国

职业教育是宁波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自2010年以来,宁波先后获批国家级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教育部首个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试验区、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2014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曾高度评价宁波的职业教育:宁波以产业发展、民生需求为导向,产教结合发展职业教育的做法很好,教育部要及时推广宁波好经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调研,赋予浙江“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的新目标。为交好宁波职业教育这一新目标的高分答卷,我们必须全面落实好国家和省市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持续强化产教融合,全域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主动服务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建成适应宁波城市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高本衔接、职普相互融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综合办学水平达到国内一流、世界水平,高职一体化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宁波特色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当好“重要窗口”的模范生。

登高望远以实干精神推动职教改革发展

近年来,宁波市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把抓好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构建了覆盖全体常住人口、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服务发展与服务民生相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全市现有中职学校38所,其中省级以上改革发展示范学校18所,市级特色专业学校16所,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保持在6.7万人左右,有48个省级示范专业,31个国家级、33个省级实习实训基地;有高职院校6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1所,省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2所,全市高职院校在校学生5.9万人。

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宁波注重立法保障,先后出台了《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较早建立了中职生均公用经费制度,各区县(市)职业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普遍达到普通高中1.5倍,高职院校年生均财政拨款水平不低于1.2万元。2011年起,率先在国内实施中职免学费教育政策,年投入经费2.4亿元。同时,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不动摇,兜底招生、规范办学不动摇,不断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对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考核制度。

坚持德技双修,提升质量。宁波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文明文采大赛“卓越贡献奖”“特殊贡献奖”。市职教中心的“在鹅掌楸下成长”、甬江职高的“白天鹅工程”、宁波外事学校的“品质职教”、杭州湾职高的“德育生活化”等成为全国知名的德育品牌。职普融通改革顺利推进,中高本衔接不断扩大,通过各种途径输送到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比例接近60%,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建成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两大公共职业培训平台,每年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达30余万人。立足培养“大国工匠”,在“技能普测、面向人人”的基础上,建立“学—赛—训”互促机制,全市中职学校技能普测合格率达到97.1%,优秀率达到75.3%。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组队,与各省、直辖市同台竞技,连续十年稳居第一方阵,在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上也摘金夺银,被誉为技能大赛的“宁波现象”。

坚持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宁波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率先启动建设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入到政府主导、校企互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深层次阶段。市政府相继出台《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共建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实施意见》,部门牵头组建行业指导委员会与职教集团(联盟),推进校地合作、混合所有制办学。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双证书获取率在90%以上。全市中高职院校5年累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2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25.2%。推进创业创新教育,搭建“创意创新创业”展示交流平台,全市中职毕业生创业率达9.95%,位居全国前列。

坚持立足国情,合作开放。宁波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理念、资源,建成麻省理工学院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引进AHK、HWKIM职业资格证书。宁波TAFE学院被认为澳大利亚在中国最成功的教育合作项目。同时,宁波还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宁波外事学校与罗马尼亚德瓦艺术学校联合组建中罗(德瓦)国际艺术学校。鄞州职高以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的中非(贝宁)职业技术培训学院等,为缅甸、阿富汗等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500余名产业工人与学校教师。此外,宁波还搭建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平台,举办国际青年厨师挑战赛、“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论坛等活动。宁波全力推进中西部合作,参与扶贫的中职示范学校达21所,共建了6个示范性实训基地,双方学生交流人数达608人,培训师生1111人,为精准脱贫贡献了职教力量。

谋定而动以新时代新目标谋划新思路

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浙江省委提出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要求,宁波市委提出了教育要做到“两个率先”,争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新目标。推动新时代宁波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我们着眼新征程、聚焦新目标、锚定高质量、谋划新篇章。

堅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教育,并贯穿整个教学,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坚持“五育”并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快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加强现代职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就要坚持一个制度、打造一个体系、发挥一个作用、调动多方力量。坚持一个制度,即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正确处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的关系,完善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提升学校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的能力;打造一个体系,即打造以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各职业学校要以章程为依据,制定内部管理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实施办学、开展社会合作等;发挥一个作用,即充分发挥教育评价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以产教融合、技能水平、就业质量、服务贡献等为核心指标,推进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第三方机构等主要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多元质量评价机制;调动多方力量,即积极调动支持学校发展的各方力量,建立与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等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制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社会力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推动学校发展。

积极实施教学提质升级专项行动。要将质量意识贯彻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动国家课程标准和市级专业教学标准衔接落地。完善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推进教学诊改与视导工作。抓好省级“双高”建设,力争有5所中职学校进入省高水平学校行列、15个专业进入省高水平专业行列,筹划增设1所建在中职学校的高职二级特色学院。在校企、普职、职技、职成融通方面有实质性突破,在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上先行先试,健全育训结合育人机制。完善市级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大赛制度,支持市属职业学校承办全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继续保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一方阵,力争在世界技能大赛中有实质性突破。

加大资源共享和师资培养力度。实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鼓励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促进各类教育形式和终身教育间的学习成果认定、学分积累和转换。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学校教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加强职业学校班主任和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青年技能名师建设计划。鼓励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改良,支持校企共建教师创新团队,评审一批市级创新团队。

高质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加快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进工作,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共同治理机制。开展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工作,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推广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经验,继续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企,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鼓励企业利用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现有资源设立职业学校分校区,建设企业职工培训中心。试点职业学校单独招收企业员工开展学历教育。支持有条件的区域建设职业体验中心和体验基地。建设一批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

高水平推进对外合作交流。定期选派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出国培训,扩大师生海外交流规模。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高端论坛,鼓励职业学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教师培训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开展援外培训,建设分校和培训机构。举办国际高水平职业技能大赛。全面推广中德AHK试点经验,推动具备条件的职业學校与德国行业协会深度合作,进行本土化实践。大力推进重点扶贫的项目建设,深化沪甬、甬舟等长三角职教一体化工作。

(作者为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责任编辑:张逸龙

猜你喜欢

宁波校企职业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一图读懂宁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拖起明天的希望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