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2021-07-08胡坚

杭州 2021年9期
关键词:柴房陈望道水塘

胡坚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走进地处义乌市的分水塘村。这是陈望道的故乡,是他在1920年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地方。这么重大的事件就发生在这个叫作“分水塘”的村,“分水塘”,想不到会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

我刚一进村,就看到路边立着一块牌子,写着“分水塘村简介”,从中了解到,分水塘之村名是由于“高高一池塘,滢滢三千方,西流泽义乌,东灌润清江”,故称分水塘村。村口矗立着“坚守信仰,不忘初心,传承信仰,牢记使命”16个大字,整个村庄被修缮得井井有条。走进村里,到处能感受到红色气息,连卖农产品的小店门口,也画着马克思的像,写着“甜在嘴里,红在心中”。旁边的一家店更“牛”,门口的对联写着“瞻望道心甜前行、品红糖嘴甜请进”,横批是“甜上加甜”,估计这些都是卖红糖产品的。我早就听闻义乌的红糖享誉天下,果然当地人十分自信,也很会做广告。

我沿着石板台阶走进一幢建于清宣统年间的庭院建筑,粉墙黛瓦,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两间,这是陈望道的故居。门口立着一尊陈望道先生的半身铜像,墙上挂着介绍陈望道生平事迹的照片和文字资料。我转了几个弯,就到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柴房,当地人介绍说:“就在这间柴房里,陈望道专心致志地翻译了《共产党宣言》,他还误把墨水当成红糖蘸粽子吃……”柴房还原了当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情景。把一块门板当作桌子,陈望道坐在前面,右手拿着毛笔,左手拿着粽子,正在全神贯注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柴房里,零乱地放着各种农具和生活物件,一条蓝色的棉被卷起放在他的背后。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时的投入与专注,也可以想见当年条件的艰苦与不易。

在当时的形势下,翻译《共产党宣言》是一件要送命的事,所以,陈望道无法在杭州这样的闹市区进行。他带着英、日版的《共产党宣言》悄悄地回到家乡义乌开始了翻译工作。通过对比英、日版的《共产党宣言》,他决定以英译本为底本,日译本为参考。那年的冬天,陈家的柴房总是彻夜亮着一盏煤油灯,为漫长的冬夜带来一丝光明。陈望道几乎脚不出柴房,一日三餐都由母亲送来。译文不足两万字,但陈望道“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工夫”,花了数十天时间才完成。

1920年4月下旬,全书中文翻译稿终于完成。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中国第一次公开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全文。全译本首印1000册,封面印有马克思红色微侧半身肖像。《共产党宣言》一经出版就风靡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群体,到1926年,《共产党宣言》印刷了17次,累计数十万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几乎都受了这本书的影响。许多青年就是因为读了这本书走上了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参加建党的先进分子,无不受《共产党宣言》的影响。就是在这本书的指导下,中国人民把天翻了过来,建成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当他看到安放于陈列柜中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时,分享了陈望道吃“红糖水”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感慨万千:真理真的是甜的,因为真理引导人们走向光辉的未来,所以,它一定会给人民带来甜蜜的幸福。

分水塘村能够承担如此重大的历史使命,是与这个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耕读传家是这个村久远以来的民风,村庄的自然环境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一面。分水塘村后有一龙山岗,相传神龙自大峰山下来,伏于这个地方,神龙喷水济世形成分水塘。分水塘因地处交通要道,历史上从不闭塞。清代,村民们种植蓼蓝,用蓼蓝叶加工生产靛青,并将靛青贩运到江苏无锡等地出售,因此村里的经济情况总体上一直比较好。同时,崇学向善的民风让分水塘村书香满村。民国伊始,新学初兴,分水塘村就开先河办起了新式学堂,送一批批有文化的青年走出山村。陈望道的祖父家也是种蓼蓝加工靛青的,陈家因此逐渐致富。陈望道的父亲决心培养子女上学,陈望道兄弟三人均为大学毕业,这在当时是十分不易的。分水塘村也是一个具有革命精神的地方。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金(华)义(乌)浦(江)兰(溪)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

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特别重视思想理论的建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國共产党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强大的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就是由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指引。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不断拓宽了共产党人的视野与境界,为有识之士提供了丰富的思想空间,为有志之士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的百年奋斗目标,中国发展更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导。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培训班开班式上曾经指出:“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就是从浙江义乌的这个小村庄起步的。当我们走进新的百年,我们需要重新走一走、看一看这个小村庄,静静地品味真理的味道。

近年来,分水塘村按照全面保护、深度开发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村庄改造提升,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打造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浙江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浙江省2A级旅游景区村庄、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分水塘村也在伟大理论的指导下,走进了辉煌的未来。

作者系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猜你喜欢

柴房陈望道水塘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陈望道与省立安徽大学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小偷
母亲的柴禾
荒漠水塘
水在哪
奇怪的哭声
奇怪的哭声
我们是妈妈的水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