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联合抗阻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2021-07-08张亚芳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颈型活动度艾灸

张亚芳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三医院骨科·浙江 杭州 310013)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颈椎病的发病率大幅提升,且逐渐年青化[1]。颈椎病由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长期劳损而引发,而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临床常表现颈肩酸胀、颈部活动障碍,影像学可见颈椎生理曲度改变[2]。本文观察了艾灸联合抗阻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观察对象均来自本院骨科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8~55岁,平均(37.1±11.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6.46±2.34) 月。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为17~54岁,平均(35.6±12.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7个月,平均(6.57±2.36)月。2 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标准 1)符合颈型颈椎病诊断标准[3];2)X光片示生理曲度改变;3)有枕颈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颈肌僵硬等临床表现,并有相应压痛点;4)自愿参加,配合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全身感染或出现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2)其他类型颈椎病;3)骨质疏松、颈部肿瘤、颈椎结核患者;4)颈部扭伤、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原因所致颈肩痛者;5)妊娠期妇女;6)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给予抗阻训练与功能性的局部锻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配合艾灸治疗。

2.1.1 抗组锻炼 1)颈部后伸:将双手置于头部后枕处,阻挠头部伸直,保持头部平衡;2)颈部前屈:双手置于前额,阻挠头部前屈,保持平衡;3)颈部左右旋转:双手分别置于头部两侧,一手施加阻力,转动颈部,双手交替进行;4)颈部左右侧屈:双手分别置于头部两侧,颈部尽量侧屈,一手施加阻力,头部保持平衡。以上4种动作训练时长为15 s/组,4组/次,3次/d,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2.1.2 艾灸 取颈夹脊、大椎、风池、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臑俞、秉风、曲垣、天宗等穴及阿是穴,,每次取4~5个穴位,交替使用。选准穴位后,点燃艾条,距离皮肤 2 cm 进行温和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灸时5~10 min,每2 d灸1次,1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2.2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颈椎病疗效标准判定疗效。

2.3 观察指标 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4]:分值0~10分,疼痛程度与评分值成正比;2)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4]:分值为0~50分,颈椎功能障碍程度与评分值成正比;3)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5]:分值为0~100分,颈椎症状改善程度与评分值成反比;4)颈椎活动度:采用关节角度测量器测定。

2.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NDI、CASCS 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NDI、CASCS 评分比较分)

3.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各方向活动度比较 见表3。

表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各方向活动度比较

4 讨论

颈椎病是现代人发病率极高的一种疾病,颈型颈椎病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多由于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周围肌肉组织发生病变,而引起患者颈肩背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僵直麻木和功能障碍[6]。无论是颈椎病的预防,还是发病后的治疗,颈椎周围的肌肉组织都是不可忽视的一环[7-8]。目前抗阻锻炼常用的训练方式是静力性训练,通过交替收缩、拉伸颈部及背部肌肉,可显著提高颈背部的肌肉组织强度及耐力[9],并可防止颈部剧烈运动出现的肌肉拉伤或者组织损伤,促进颈背部神经脉络通畅,改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软组织修复,达到缓解颈肩背部疼痛的目的。颈型颈椎病属于中医“项痹”“肩痹”范畴,病机主要是气血凝滞,痹阻筋脉,不通则痛。艾灸是艾草散寒温煦气血的药力和灸疗的热力及经络作用的有机融合,共同起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的作用。正如《灵枢·刺节真邪篇》所云:“脉中之血,凝而留之,弗之火调,弗能取之。”气为血之帅,气得温则行,气行则血行,气血通畅,瘀结自散,痹除痛自止。所选穴位大椎、颈夹脊培补阳气,温经祛寒,温通血脉;风池、肩井疏通颈项气血,治疗颈项强痛;肩中俞、肩外俞、臑俞、秉风、曲垣,天宗等穴均分布于肩背臂部,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故可疗肩背臂痛。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2 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降低,CASCS评分均升高,颈椎活动度均增大(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艾灸联合抗阻锻炼治疗颈型颈椎病可很好缓解疼痛,减轻肌肉痉挛,改善颈椎功能和活动度,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颈型活动度艾灸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