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妇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2021-07-08戴克苗郑情怡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胃肠道妇科

戴克苗,郑情怡,林 雅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一病区·浙江 温州 325000)

妇科手术后由于手术本身对患者引起的创伤、麻醉类药物使用以及手术器械对腹腔脏器的损伤、患者自身的体质等原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功能紊乱[1],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肠蠕动功能减弱、肛门排气及排便功能紊乱等,影响手术效果[2]。目前,西医常给予促胃肠动力、解痉止痛药物及益生菌、灌肠、理疗等对症治疗[3],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尚不理想。中医对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笔者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应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西药治疗妇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31 例,并以西医常规治疗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诊治的妇科手术后并发胃肠功能紊乱者63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32 例患者,年龄20~58 岁,平均年龄为(43.61±4.75)岁;开放手术14 例,宫腔镜、腹腔镜手术18 例。观察组31 例患者,年龄22~55 岁,平均年龄为(44.17±4.58)岁;开放手术12 例,宫腔镜、腹腔镜手术19 例。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妇科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肛门排气及排便障碍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2)20 岁≤年龄≤60 岁;3)患者及家属对本治疗方案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

1.3 排除标准 1)既往有妇科手术史者;2)术后并发胃肠穿孔、出血、严重肠梗阻者;3)伴有妇科恶性肿瘤者;4)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系统、凝血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疾患者;5)皮肤局部感染或患有皮肤病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术后给予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手术切口清洁换药、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早期进行床上翻身、伸屈腿等活动,患者具备下床条件后,指导下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对照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镇吐、促胃肠动力、益生菌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接受上述治疗同时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具体贴敷药物组成:厚朴、枳实、生大黄、莱菔子、木香、香附、桃仁、当归、红花按2∶2∶2∶2∶1∶1∶1∶1∶1打细末,用姜汁调和制成大小为8 mm×8 mm×5 mm大小的药饼备用;穴位选取为神阙穴、双侧足三里穴、双侧上巨虚穴、双侧下巨虚穴;治疗时先点按所选穴位约5 min,使穴位处出现酸胀痛等感觉,然后穴位皮肤常规碘伏消毒,用脱敏胶布将已准备好的药饼贴敷于穴位处,4 h/次,1 次/日。记录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

2.2 疗效标准 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为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为无效。

2.3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

2.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 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比较

4 讨论

目前,随着妇科腹部手术量的增多,由于手术麻醉、术中操作等原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也在上升。妇科术后的胃肠功能紊乱常常影响手术疗效、患者术后的康复和对手术的满意度,所以早期积极有效地防治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4]。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妇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属于中医学“呕吐”“肠结”“痞满”等范畴,患者因术中麻醉药物、手术器械牵拉等,导致胃肠气血壅滞,胃肠“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气血壅滞,通降、传导功能失职则出现胃脘痞闷、恶心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胃、小肠功能失司则无以消化水谷化为精微物质,大肠功能失司则无以传导糟粕,则出现一系列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治宜通调肠腑、行气消痞[5]。笔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所选穴位神阙穴为冲、任、督三脉交汇处,可调节一身之气、调理冲任、调节脏腑气机;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主治胃肠道疾病;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分别是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的下合穴,“合治内府”,两穴合用可治大小肠疾病。贴敷药物中厚朴行气导滞消积,枳实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大黄泻热通便、解毒逐瘀,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化痰,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香附行气、调经止痛,桃仁肃降肺气以通大肠,润燥滑肠,善泄血滞,当归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姜汁和胃止呕、引药入经为使药;上述中药通过穴位贴敷可激发经络之气,发挥药、穴双重作用,达到对胃肠道功能的调节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可见穴位贴敷联合西医药治疗妇科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可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胃肠道妇科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体外仿生胃肠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