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血醒脑方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观察

2021-07-08崔佳佳朴权俊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醒脑精神障碍脑血管病

崔佳佳,朴权俊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000)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多因患者供血供氧障碍而引起脑组织器质性改变所致,该病可呈阶梯式进展,相继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症状,对周围环境及自身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障碍[1-4]。早期常伴有头疼、头晕、失眠、嗜睡、疲惫及注意力难集中等症状,逐渐出现记忆障碍、反应迟钝、善惊善恐、寡言少语、智力低下、焦虑抑郁、猜疑妄想等表现,晚期自控能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5-6],极大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西医目前主要采用抗抑郁类药物(百忧解、阿米替林等)进行干预,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中医治疗此类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自拟活血醒脑方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对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PANSS)评分,与西药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因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72.60±7.78)岁;病程(12.98±3.93)月。观察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72.98±7.79)岁;病程(11.95±3.78)月。2 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P>0.05)。

1.2 入选标准 1)有脑血管病病史,且出现了精神障碍症状,包括:头疼、头晕、失眠、疲惫、动作迟缓、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甚者可表现为焦虑抑郁、善惊易恐、健忘、情绪退缩、表情淡漠、少语寡言、躯体疾病妄想、自罪感、反应迟钝、智力低下,交流障碍等;2)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7];3)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完全了解认同,充分配合,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4)近期没有进行其他药物治疗,且具有较好的依从性;5)本次研究的所有内容均通过了本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审核批准。

1.3 排除标准 1)不符合入选标准者;2)身体素质较差,并有心、肝、肾功能及造血系统疾病者;3)依从性差者;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4 中止标准 1)用药过程中未完全遵医嘱者;2)研究过程中私自服用影响最后结果判断的药物者;3)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或严重并发症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1)采用喹硫平(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批号:190825)治疗,初始日总剂量:第1 d为50 mg,第2 d为100 mg,第3 d为200 mg,第4 d为300 mg,从第4 d后将剂量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范围内,一般为每日300~450 mg,或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耐受性进行相应的剂量调整;2)百忧解(苏州礼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91812)口服,20 mg/次,每日1次;3)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溶栓、抗凝、降压、控糖、降脂、改善脑代谢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活血醒脑方治疗,方剂组成为:桃仁10 g、红花10 g、水蛭5 g、川芎10 g、柴胡10 g、香附10 g、郁金10 g、天麻6 g、地龙10 g、石菖蒲10 g、远志10 g、厚朴10 g、陈皮10 g、党参15 g、黄芪20 g、刺五加10 g、合欢10 g、熟地黄10 g、当归15 g、甘草5 g,并随证加减;每日1剂,煎取药液200 mL,早晚各服用100 mL,连续服用40 d评价疗效。

2.2 疗效标准 依据PANSS减分率判定疗效。治愈:减分率>75%;显效:减分率51%~75%;有效:减分率30%~50%;无效:减分率<30%。

2.3 观察指标 1)2 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应用PANSS量表进行精神障碍性症状评分,量表包括7个阳性症状条目(7~49分)、7个阴性症状条目(7~49分)、16个一般症状条目(16~112分)及3个附加症状条目4个量表,每个条目按无、很轻、轻度、中度、偏重、重度、极重度分别评为1、2、3、4、5、6、7分,前30个条目得分之和为总分,分数越低,表示精神状态越好。2)观察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及治疗后减分率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评分及治疗后减分率比较

3.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发生嗜睡1例,食欲下降1例,总发生率5.0%;对照组发生椎体外系反应2例,口干1例,嗜睡1例,食欲下降1例,心动过速1例,总发生率1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4 讨论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具有明确的生物学病因以及发病与某些生物学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8-9]。脑血管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即属于器质性精神障碍,多见于老年群体。近年来,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脑实质病变的几率随之增高,脑血管病并发的精神障碍发生率在28%~79%之间,占老年精神残疾的第3位,严重影响患者晚年的生活质量[10-11]。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因老年患者体能衰退,易出现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12]。故而,探寻安全高效,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治疗方案变得十分重要。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在中医学中属于“中风”“郁证”“瘀证”“呆证”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年老体弱,气血不足,瘀血痰浊蒙蔽脑窍为基本病机。脑为髓海,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承五脏六腑之气血而用之,其性清灵,一旦瘀血痰浊客于脑,势必窍蒙、阻络,髓难充养,而致元神失健,出现精神、意识、思维方面的病理变化。治疗重在活血化瘀通络、消痰降浊醒脑。本文应用的自拟活血醒脑方,取桃仁、红花、水蛭、川芎活血化瘀通脑络;天麻、地龙平肝息风通络;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解郁,调畅气机,气行则血行;党参、黄芪益气补中,升举清阳;石菖蒲、远志化湿祛痰、醒脑开窍、宁心安神;厚朴、陈皮化浊降逆;刺五加、合欢安神解郁强心智;当归、熟地黄补血养血、益精填髓;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共用使瘀血化、脑络通、痰浊祛、神智醒、脑窍清、髓海盈、神窍启、心志明。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方中天麻及其有效成分有镇静安眠,抗惊厥,抗焦虑,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益智,抗衰老等作用[13];桃仁、红花、川芎、水蛭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微循环,改善微血栓形态,扩张微血管,扩张脑动脉,加速脑血流速度,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自由基损伤,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14];石菖蒲、远志对神经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学习记忆能力,促进神经元再生,抑制神经元损害,镇静安神,抗焦虑,抗抑郁,抗氧化,抗衰老[15-16]。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评分及减分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 表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中西药联合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醒脑精神障碍脑血管病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Evaluation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Xingnao Kaiqiao"Acupuncture Based on Brunnstrom Staging on Upper Limb and Hand Motor Func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Stroke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星蒌醒脑汤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