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学龄前儿童身体等情况调查对我国幼儿体育教育的启示

2021-07-08冯嘉诚陈洪淼龚建林刘占鲁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男童女童年龄段

冯嘉诚,陈洪淼,龚建林,刘占鲁

(1.天津理工大学,天津 300384;2.华侨大学,福建 泉州 362000;3.广州工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006)

儿童的健康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1]。我国教育部先后于2001年出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2年发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中,“纲要”和“指南”都将幼儿健康放在首位去进行要求和指导[2]。日本政府于2000年颁布了《幼稚园教育要领》,同样将健康放在首位[3]。可见,幼儿的健康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至关重要。首都又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居住的儿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研究的调查囊括了儿童的身高、体重、饮食、体育运动习惯等若干问题,可以很好地反映出当下两国3~6岁儿童的身体情况和运动习惯现状。

1 中、日两国相关幼儿教育政策现状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女士的高度重视下,于1951年7月出台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纲要(草案)》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设施,包括整个的幼儿生活的保育、教养,并非狭义的只是某些作业的教学,它和学校教育的性质不完全相同”,幼儿教育要兼顾幼儿的体、智、德、美四重教学任务也被首次提出[4]。之后,教育部于1979年10月在此基础上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也将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扩展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1981年10月,教育部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强调幼儿园中每一种教学任务都十分重要,每一种活动都需要被同等对待,包括了游戏、体育、上课、观察、劳动、娱乐以及生活等一切活动。在此之后,1985至1989年相继颁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幼儿园管理条例》,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和充分的保障。现今,2012年10月教育部印发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成为我国学前教育领域极具价值的指导性文件。《指南》基本内容包含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其中五育之首——健康领域,为幼儿园和家庭更好地实施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5]。《指南》中的健康领域对各个年龄阶段幼儿的健康生活行为进行了明确规范,也明确指出要保证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2006年,我国更是提出了“阳光体育活动”“校园足球”“小篮球”等一系列针对提高幼儿身体体质的相关活动政策,为切实解决我国幼儿的体育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日本一直致力于培养下一代,先后在1964、1972、1991、2001、2005 年发布了 5 次《幼儿教育振兴计划》,其中2005年的《振兴计划》主要从幼儿园制度构建提出了幼儿发展的7大目标,从而解决幼儿身体、心理、教育、情绪、发展的问题[6]。2007年,日本开展了“以增进体力为基础的幼儿期实践活动能力调查研究”,研究报告指出:社会变化所导致的运动不足,对幼儿的体力、运动能力等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7]。之后,于2012年,日本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制定出了《幼儿期运动指南》,并向所有地区的幼儿园及保育所颁布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8]。《幼儿期运动指南》详细地指出了幼儿动作形成的重要阶段,要求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身体活动时间不低于60min。此外,为了使家庭、社会、学校相结合,2016年,日本家庭教育支援推进方案研究委员会制定实施了《家庭教育支援推进方案》,在原有政策支持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家庭、学校和社区教育的支援计划。通过前几年的努力,近些年日本在提高幼儿体育课程质量、促进幼儿体育活动成为习惯、改善幼儿的生活习惯 3 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9]。

可以说,中、日两国在近年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之中都受到“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影响,政府也在积极做出调整和出台相应政策。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和调整后,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两国幼儿的身体发展情况和健康生活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2 中日两国儿童身高体重及健康生活习惯情况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结合的方法,平均选取北京和东京若干地区十余所的幼儿园学生进行调查,尽量保证调查覆盖范围可以囊括两地区的所有区域。因为孩子年龄较小,因此对调查儿童的身体基础数据如身高、体重等采用了现场实测登记的方法,问卷内容的填写则是家长及幼儿现场共同填写,问卷调查北京回收问卷3166份,其中有效问卷3043份,有效问卷率为96.11%,其中调查男孩1685名,女孩1358名。调查东京回收问卷3140份,其中有效问卷3012份,有效问卷率为95.92%,其中男孩1704名,女孩1308名。问卷为中日专家共同商议编写,问题涉及了身高、体重、就寝时间、睡眠时间、起床时间、校外活动时长、三餐情况、观看电子设备情况及课外补习情况,问卷的填写与录入也都由相关人员全程跟随,其信度和效度得到了一定的保障。问卷结果使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并对必要数据导入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

2.2 调查结果

2.2.1 中、日两国儿童身高体重情况

图1为中、日3至6岁男孩身高情况,我们发现,在各个年龄段,中国男性幼儿的身高平均值高于日本男性儿童(P<0.001)。3岁中国男孩和日本男孩的平均身高差为9.4cm;4岁中国男孩和日本男孩的平均身高差为6.8cm;5岁中国男孩和日本男孩的平均身高差为7.5cm;6岁中国男孩和日本男孩的平均身高差为7.3cm。

图1 中、日3~6岁男性儿童平均身高情况对比

图2为中、日3至6岁女孩身高情况,我们发现,在各个年龄段,中国女性幼儿的身高平均值也要高于日本女性儿童(P<0.001)。3岁中国女孩和日本女孩差为9.8cm;4岁中国女孩和日本女孩的平均身高差为5.8cm;5岁中国女孩和日本女孩的平均身高差为5.3cm;6岁中国女孩和日本女孩的平均身高差为6.6cm。

图2 中、日3~6岁女性儿童平均身高情况对比

身体质量指数(BMI,Body Mass Index)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准,我们采用亚洲标准作为衡量中、日儿童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基准线。图3为中、日男性儿童,在偏瘦、正常、偏胖、肥胖四个区间所占比例的对比图。由图可知,中国各年龄段男性儿童在正常区间的人数比例和日本儿童有着显著的差距,同时偏胖、肥胖的情况也相对日本儿童将为严重一些(P<0.001)。就调研的结果来看,3~6岁中国男性儿童偏胖以上的人数约占四成(39.975%),而日本3~6岁男性儿童偏胖以上的人数约占两成(21.075%)。

图3 中、日男性儿童各年龄段BMI比例情况

图4为中、日女性儿童,在偏瘦、正常、偏胖、肥胖四个区间所占比例的对比图。如图可知,除去3岁年龄段,4、5、6三个年龄段中,中国女性儿童在正常区间的人数比例要高于该年龄段日本女性儿童,同时,中国各年龄段女性儿童偏瘦的比例均高于日本女性儿童(P<0.001)。就偏胖和肥胖比例来看,3~6岁中国女性儿童偏胖和肥胖人数约占总数的两成(24.925%),3~6岁日本女性儿童偏胖和肥胖人数约占总数的两成(21.975%)。

图4 中、日女性儿童各年龄段BMI比例情况

2.2.2 中、日两国儿童作息时间及早餐情况

表1、表2为中国、日本儿童平均作息时间,涉及晚间就寝时间、全天睡眠时间、早晨起床时间三个方面。通过比对可以发现,两国儿童晚间就寝时间都集中在21∶30前后,中国儿童各年龄段的平均就寝时间相对于日本儿童较晚。早晨起床时间集中于6∶50前后,中国儿童起床的平均时间略早于日本儿童,整体差别不大。两国儿童的睡眠时间也都充分的保证在9h以上,日本儿童各年龄段的睡眠时间略多于中国儿童10~20min。

表1 中国儿童平均作息时间

表2 日本儿童平均作息时间

表3为中、日儿童近几周每天吃早餐的情况,其中中国三岁儿童达到了百分之百的早餐进食习惯,而中国的6岁儿童则是最少的96.9%。日本的各年龄段儿童近几周每天都吃早餐的情况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98.7%,没有较大的波动。

表3 中、日儿童近几周每天都吃早餐的比例情况

2.2.3 中、日两国儿童园内和园外体育活动时间及补习情况

通过对日本东京十余所幼儿园的走访调查发现,日本幼儿在幼儿园的园内活动时间约为2.5h,其中包含了体育活动、劳动和体力游戏,每所幼儿园的体力活动时间都有所保证。中国北京的儿童在园内活动时间则不尽相同,每天的活动时间也得不到保证,有些幼儿园比较重视儿童的体力活动,每天的园内游戏和体育活动能达到2h左右,而有些幼儿园则连每天半小时的身体活动都无法保证。

表4为中国儿童在园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我们发现各年龄段在园外活动时间比重较多的为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其次为一小时至两小时这一区间,活动时间少于半小时和多于两小时的儿童为少数。表5为日本儿童园外活动时间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活动时间在半小时内的人数最多,各年龄段均在7成左右,各年龄段在各运动时间的人数,随着运动时间增长而递减,很少有儿童运动时间超过两小时。

表4 中国儿童在园外体育活动时间比例

表5 日本儿童在园外体育活动时间比例

图5为中、日各年龄段儿童参加课外补习班所占比例情况,中国儿童在3~5岁随着年龄的增加,参加课外补习班的人数呈递增的情况,而6岁较为特殊,参加补习班的人数并未超过调查人数的一半,日本儿童参加课外补习班的人数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在3至5岁区间,日本儿童参加补习班的人数比例要少于中国儿童。

图5 中日儿童参加课外补习班所占比例

3 结论与分析

3.1 中、日儿童身高、体重情况

通过调查得知,中国三岁男童的平均身高为105.5cm、女童为105.2cm;四岁男童的平均身高为109.5cm、女童为107.6cm;五岁男童的平均身高为116.5cm、女童的平均身高为113.8cm;六岁男童的平均身高为121.5cm、女童的平均身高为120.3cm。日本三岁男童的平均身高为96.1cm、女童为95.4cm;四岁男童的平均身高为102.7cm、女童为101.8cm;五岁男童的平均身高为109cm、女童的平均身高为108.5cm;六岁男童的平均身高为114.2cm、女童的平均身高为113.7cm。身体质量指数调查的结果显示,中国各年龄段男童BMI指数正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如下:3岁男童为45%、四岁男童为44.3%,五岁男童为39.2%,六岁男童为31.4%。中国各年龄段女童BMI指数正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如下:3岁女童为70%、四岁女童为38.7%,五岁女童为42.5%,六岁女童为39.7%。日本各年龄段男童BMI指数正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如下:3岁男童为60.5%、四岁男童为62.6%,五岁男童为58.9%,六岁男童为54.7%。日本各年龄段女童BMI指数正常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如下:3岁女童为59.1%、四岁女童为60.1%,五岁女童为54.2%,六岁女童为50.5%。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很直观的发现,中国儿童在各年龄段的身高情况已经高于同龄的日本儿童,但是,日本儿童在身体质量指数的控制方面做得更为优秀。结合儿童的睡眠时间、三餐情况尤其是早餐情况去分析,我们发现,在睡眠时间相差不多,甚至各年龄段日本儿童的每日睡眠时间还要更多,同时三餐尤其是早餐很少出现不吃的情况下,中国儿童身高依然较为迅猛,这说明我国儿童饮食的质量较高,家庭和学校对儿童饮食的品质有所保障,也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迅猛有所关系。但是,在控制儿童体重方面,我国相对日本而言就有所不足。对比两国各年龄段及性别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我们发现日本儿童在正常标准区间的人数多于我国同龄儿童,并且,日本3岁、4岁年龄段儿童的正常标准区间人数可以达到6成,5岁、6岁年龄段儿童也可以达到5成以上。反观中国各年龄段儿童在正常标准区间的人数均在4成上下徘徊,偏胖和肥胖儿童其次多,偏瘦儿童最少。日本则是偏瘦儿童其次多,偏胖和肥胖儿童最少。儿童身体质量指数与其每日身体锻炼和活动情况有着很大的关联,我们对其园内和园外的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进行讨论分析。

3.2 中日幼儿园内园外体育活动分析

3.2.1 园内活动情况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中国的幼儿园对儿童的体育活动课程没有一个统一的定量标准,每个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对幼儿的身体锻炼开展体育课程或者是游戏活动,体育类和身体活动类的排课比例并不高,具体学习的内容也并不固定,多为儿童自由奔跑活动和简单的体育游戏课程,很少涉及专项体育教学,有时游戏课程也会被室内搭积木等静坐型游戏代替,每日的运动时间得不到保证。日本幼儿园则对园内儿童的体育锻炼有着严格的标准,每个幼儿园均严格遵守《幼儿期运动指南》保证儿童每日最少60min的体力活动,同时,体力活动不仅限于专项的体育活动或者游戏活动,根据每个幼儿园的特色不同,还包括了户外拓展、农作、保洁等项目,相对于中国的园内活动而言更具特色、更加接近自然。当然,幼儿园的体育课程也会涉及体育运动的专项训练如体操、游泳、棒球等项目。

师资方面,我国幼儿园内的体育专业教师极度匮乏,只有极个别的体育特色幼儿园会配有体育专业毕业的专任体育教师,多数幼儿园都是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不过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体育活动,幼儿园的教师也在通过体育技能师资培训等方法来弥补这一短板。日本的幼儿园内体育教师则是必不可少的,其认定条件也极其严格,体育教师需要服从《幼儿体育指导员资格制度》,根据课程需要考取初级、中级、高级或者专业级别的证书,每个证书有着极其严苛的体能、技能、一线幼儿教育任职年限等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日本幼儿园园内体育教学的专业性。

3.2.2 园外活动情况分析

在园外体育锻炼方面,我国的小篮球、娃娃足球、武术课程等在全国各地开展得如火如荼,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儿童在园内运动的不足。同时家长在“学力”和“体力”的分配上也开始发生明显的转变,“去小学化”有着明显的效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中国儿童各年龄段不参加课外补习班的人数占总数的百分比为:3岁85.5%;4岁58.3%;5岁42.8%;6岁56.6%。而另一部分参加的课外补习班的儿童,选择较多的补习班种类为:英语、画画、武术、舞蹈,由此可见,幼龄儿童的体育课外补习市场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还需要继续努力。日本儿童各年龄段不参加课外补习班的人数占总数的百分比为:三岁83.1%;4岁70.2%;五岁55.6%;六岁45.2%。日本儿童参加的补习班较多为:游泳、英语、钢琴、体操。在幼儿体育竞赛和体育培训方面,中国的市场显然在一片蓬勃发展中,各省市的特色运动项目和感统训练、儿童体适能培训都在酝酿之中。反观日本儿童,在园外更多的是和兄弟姐妹在家玩耍和观看电视或影片,这与两国的国情有着较大的关系。

通过对中、日家庭的进一步走访,我们发现,中国家长对体育锻炼普遍持支持态度,已经可以强烈地认识到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刺激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很多家长愿意在课下陪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一项体育技能,观看孩子训练和比赛可以加强家庭的融洽氛围。而日本家庭则普遍拥有两个以上的孩子,他们很难将所有孩子送到同一个项目的体育运动学习之中,同时他们认为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内得到了充分的体育锻炼,在园外应该多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可以说在不同的国情之下,两国家庭开始对幼儿体育园外锻炼有着不同的观念。

4 结语

日本近年在幼儿体育方面的努力我们有目共睹,无论是政策的制定、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建设还是幼儿体育教师的培养与认定,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在大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对比两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园内、园外体育锻炼情况及家庭支持情况,我们发现我国幼儿体育已经开始看到改革和努力的结果。我们在园外体育锻炼和比赛组织和家庭幼儿体育氛围的建立,已经有着很好的基础。下一阶段应该加强对幼儿园体育课程的管理,量化幼儿体育课程指标,规范体育课程,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每日体育活动量。同时,在保持了幼儿园园内的统一性体育教育之后,还要继续发掘各幼儿园的地方特色,使幼儿体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合理结合劳动等体力活动课程,培养和锻炼儿童的动手能力、劳动能力,最终达到增强体质体能的最终目的。园外体育活动要在园内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向各体育专业方向延伸,拓展幼儿体育的可选择性,加强社会幼儿体育氛围。再加上家庭方面的支持,校、家、社会三位一体抓住我国幼儿体育发展的机遇,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幼儿体育发展制度。

猜你喜欢

男童女童年龄段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用爱守护,宝山二中心开发女童保护课程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