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期间体育活动网络传播方式的转变及影响

2021-07-08黄元骋刘剑锋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体育疫情活动

黄元骋 ,刘剑锋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2.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院,广东 广州 510076)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1](下称《纲要》),指出: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体育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体旅融合。坚持文化教育与专业训练并重,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升重点项目竞技水平。在此期间,我国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偏远地区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让“互联网+教育”常态化。

同时,第四次产业革命已经开始,网络化、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动力,不仅信息、网络而且数据、智能、绿色成为关键要素[2]。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依托高新科技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不断重构文化产业全新的内容形态、文化业态和产业生态,并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挖掘文化产业的新价值,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3]。互联网与体育、文化的相互融合早已成为我国体育教育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随之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2月起国家体育总局发布通知暂停、延迟部分体育赛事的举办,这一举动更是加速了体育与互联网融合的发展速度。

基于此,文章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数据、哔哩哔哩网络平台视频内容、七麦数据网体育类APP用户下载量为数据基础,以网路传播学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对疫情期间体育活动的发展转变进行分析,包括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同时,阐释疫情期间体育活动在互联网上传播发展特征并预测其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建设体育强国,着力弘扬体育文化,及体育活动的未来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1 线下体育活动的传播

1.1 通过大型体育赛事传播

大型体育赛事是一种特殊文化活动,其在国际上影响力大、经济效益好、覆盖范围广,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不仅可以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与执行力,还为本国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增添活力,扩展城市知名度和关注度,塑造城市品牌形象,丰富体育观众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生活[4]。大型体育赛事传播是线下体育活动对受众冲击力度最大的一种传播方式,是我们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源泉,因为此刻不同民族的球迷停止了党派纷争,他们一起观看比赛,为运动员欢呼,用涂尔干社会学理论的术语来表达,即整体主义,[5]。其中大型体育赛事包括奥运会、亚运会、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法网公开赛、世界杯足球联赛等区域性或世界性的体育竞赛。受众可以在大型体育赛事中通过竞赛质量、娱乐互动、场馆氛围、赛事服务现场亲身感受当中所蕴含的体育氛围及体育文化气息。同时,国家可以通过大型体育赛事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彰显本国的软实力文化水平,还可以进行国际交流合作,提高社会经济水平,弘扬我国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2 通过学校体育课堂传播

学校体育是指在以学校教育为主,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社会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运用身体练习、卫生保健措施等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体育知识以及专业体育项目技能的主要场所。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体育知识交流及专业体育技能传授,提高学生体育知识水平及身体素质水平,传播和弘扬体育文化。2020年4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要促进青少年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把竞技人才的培养(体)融合到国民教育体系(教)当中,提高国民素质,振奋和强化民族精神[6]。此外,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从建国开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照搬学习到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创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学校体育通过广泛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和磨炼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已成为培养青少年民族精神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必要手段[7]。

1.3 通过社会体育活动传播

社会体育又称为“大众体育、群众体育”,指在闲暇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自主性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途径。自国家支持并呼吁群众发展社会体育活动以来,我国不断丰富社会体育活动方式:夜跑、彩色跑、竞走、广场舞、社区趣味运动会等,所普及范围不断扩大。健身房、体育中心、游泳馆以及各种球馆等大众体育场所的开展,为社会渲染浓厚体育锻炼氛围,激发群众对体育锻炼热情及兴趣。通过社会体育活动传播的方式,可以提高我国人民整体身体素质水平,推动国家体育文化以及体育产业的传播与发展。

2 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体育活动的现状

2.1 线下大型体育赛事活动被迫暂停或取消

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大量体育赛事被迫延期或者取消。首当其冲的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0年3月24日,国际奥委会与东京奥组委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认东京奥运会推迟至2021年举行。一些重大单项体育赛事或推迟、或暂停甚至取消。如国际足联推迟到包括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南美区预选赛在内的多项赛事,亚足联也推迟了亚足联杯东亚区所有比赛,欧洲杯、美洲杯、欧冠决赛也都受到影响。篮球、排球、田径、网球、羽毛球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赛事的推迟、暂停或取消带来诸多影响。一方面,赛事推迟或停办首先会带来的就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办赛主体经营会带来直接冲击,甚至全球的赛事产业链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赛事推迟或停办还会给赛事筹办工作增加变数,对疫情过后赛事管理服务带来挑战[8]。另一方面,众多体育赛事当中所涉及的观众数量十分庞大,且遍及亚洲、南美洲、欧洲、中北美洲、加勒比海等五大洲际,直接影响中国、日本、韩国、卡塔尔、意大利、美国、西班牙、英格兰、法国、巴西、荷兰、德国、波兰、越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15个国家。东京奥运会延期,超过8000场相关赛事造成影响;足球欧洲五大联赛:德甲、西甲、意甲、法甲、英超延期,约达686场相关赛事造成影响;篮球2019-2020季度NBA赛事暂停,约1230场比赛造成影响;网球温网取消,约443场比赛造成影响。由此可见,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全球众多国家的体育赛事被迫延迟甚至取消,线下体育活动发展严重受阻,体育文化在体育赛事中的高效传播方式被迫中断。

2.2 体育明星增强网络出境率

2020年2月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感染防控指引(试行)的通知,呼吁人们减少户外活动,居家隔离,遏制疫情蔓延[9]。人们社交生活将更大幅度的偏向线上方式,线上接收信息,线上拜访等。体育社交也是如此。人们对运动员、体育明星的关注度急速上涨,众多体育明星纷纷增加线上出镜率,以维持自身在体坛的受关注热度。下面以部分国内外足球明星、篮球明星、网球明星的微博粉丝互动热搜为例,分析疫情期间体育明星线上发展情。(如表1)

表1 足球、篮球、网球微博热搜影响情况 单位:次

此外,在自媒体网络平台上,出现众多知名一线运动员网上连线直播,下面以网球知名运动员为例,直播以“他们心中在不同的技术维度上最强的选手”为话题开展互动讨论,数据如表2:

表2 瓦林卡、穆雷、德约科维奇以及纳达尔心中最强技术选手

据表1-2可得,足球、篮球、网球等项目明星在疫情期间纷纷提高自己的出镜率、曝光率,增加线上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方式,以发起“微博热搜挑战”、连线直播为主要途径,引起大量体育名人、粉丝参与运动,充分发挥名人效应,将体育文化就此传播开来。如足球明星梅西在微博发起的颠纸挑战,所参与进来的足球名人有比达尔、拉莫斯、布鲁诺·费尔南德斯、马夏尔、拉什福德、布斯克茨、杰拉德、托蒂、王大雷、纳什、东契奇等等;网球明星费德勒发起的截击挑战获得德约科维奇、弗格尼尼、克罗斯、穆勒、马茨·胡梅尔斯等体育名人回应参与;微博热搜“网球赛停摆期看什么”更是众多体育明星参与互动,其中有柳比西奇晒出自己曾经难民身份证,戈芬化身“撒盐哥”、阿古特妻子怀孕等日常生活信息;纳达尔与费德勒、穆雷等一线网球运动员连线直播讨论心中技术最强选手;跆拳道运动员吴静钰在抖音平台的技能分析;篮球运动员林书豪在微博平台上的疯狂三分钟挑战;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在抖音平台展示的乒乓球日常训练技能。各体育明星及专业运动员为营造浓厚的网络体育氛围,不惜使出浑身解数,在体坛中形成一片“技能斗争”。一方面可以维持其自身热度,队员之间联络感情,另一方面可以维持其自身专业技能,保持竞技状态。

2.3 网络体育课堂效果受限

2020年2月24日,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中央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统筹做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和全年教育重点工作,呼吁全国“开学不返校”,进一步做好在线教育教学工作[10]。据阿里巴巴旗下智能移动办公平台钉钉的统计,2020年2月3日以来,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2亿上班族在线开工,预计有5000万学生通过钉钉在线课堂学习[11]。体育课堂的线上开展对体育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体育作为一种身体教育,是通过肢体语言参与所进行的一个学科。线上体育课堂教育,体育老师以及学生都只能通过电脑屏幕进行体育知识的交流与传授,具体的线上教学内容如表3。

表3 线上体育课堂内容类型

据表3数据可得,线上体育课主要课堂形式为PPT授课、直播授课、语音授课、自主观看教学视频,线上体育课堂效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教师方面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存在空间障碍,教师难以通过远程、视频对学生进行直接的技术指导,但是对于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来说,线上课程效果相对线下具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学生可以通过字体、视频等形式更加深刻的了解掌握体育理论基础,这对学生日后技能实践具有一定帮助;而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只能通过手机屏幕、电脑屏幕进行体育文化及体育技能学习,通过视频自主模仿相对线下课堂难度增大,对于肢体不那么协调的学生更为困难,与线下体育课堂相比,显得氛围淡薄、娱乐性趣味性下降,甚至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感受真切的体育魅力。

2.4 社会体育活动大幅度下降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本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必然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只要变压力为动力和善于化危为机,加大政策调节力度,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充分释放强大动能和巨大潜力,就能保持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12]。社会体育、休闲体育作为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必然要求及必然途径,社会经济下滑严重影响人们对休闲娱乐生活的追求,体育消费减弱,体育健身产业、休闲产业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受疫情影响,导致整个健身与运动为主的运动馆及俱乐部相继闭门停业,不仅面临会员“退课退费”的风险,还面临高额门面租用金和专业教练流失,社会体育活动大幅度下降,体育锻炼氛围薄弱。

3 疫情期间体育活动的发展转变

鲁威人在《体育新闻报道》中阐述了体育新闻的商品特性:体育事件本身就能够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因而具有商品的价值。由于媒体的传播使得体育事件的商品价值倍増,与此同时,媒体的传播效益也会大大提升,可谓是双赢。正是在这种体育事件和体育新闻报道媒体共赢的局面下,才促使体育经济拥有不断可持续发展的机会[13]。体育与互联网相结合的传播方式在疫情期间的发展可谓高速崛起,体育文化的传播促进着新媒体的技术进步,新媒体的技术进步又反作用于体育文化以及体育行业的发展。而这种双赢的局面也向我们展示未来体育的发展与网络新媒体平台的结合早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并向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中。

3.1 体育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议题设置转变

“议题设置理论”是现代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它是指大众传播对某些议题的着重强调和这些议题在公众中受重视的程度构成强烈的正比关系,而网络传播中议题设置理论则更强调议题被大数据软件自动抓取后推出,最终在更多的互动中产生更大的影响。体育活动也是如此,各类体育名人在网络平台中发挥名人效应,呼吁广大受众投入到居家健身当中,经由大数据软件的自动抓取,居家运动、线上运动的方式被不断强调,线上体育活动得以发展与传播。但是在网络传播中,议题设置的主体和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即体育活动的传播主体和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3.1.1 网络上“体育活动”议题设置的主体十分多元

体育活动在传播设置主体不仅仅是官方体育组织、体育明星、专业运动员,每个人都成为了议题的设置者,通过运动平台健身打卡、网络媒体讨论互动及各种传播技巧来扩大了体育的影响力,大量的民众加入到对“体育”的议题设置当中,从而扩大了“体育活动”在线上的影响力度。

3.1.2 网络上“体育活动”议题设置的渠道十分多元

近年,网络信息技术快速进步,自媒体平台种类日益上涨,且各自媒体平台的发展日益全面,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功能于一身,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交互。“体育活动”议题在微博、抖音、虎扑、公众号、微信多渠道进行设置,疫情更是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推进了一步,民众居家对“体育活动”议题设置也越来越方便,表明态度、提出意见、进行接力互动方便快捷,效率不断提高,这也大大的提高了人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3.2 体育活动主体的交流方式转变

体育是人类的体育,体育活动的进行离不开人类的参与。不管是体育赛事活动还是体育新闻信息传播活动,其线下的交流方式在疫情期间都被阻断,线上网络交流转变为主要的交流方式,其中包括微博、微信、直播等。微博作为最重要的网络新闻传播平台,是疫情期间体育活动主体交流的重要方式,具有高效便捷、多种发布渠道、多中心互动的特点[14]。微博发起挑战,将海量的运动员、体育名人、体育技能、体育文化容纳于此,再通过精准传播的方式,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交互性是指围绕新闻事件,传媒与受众之间的信息双向沟通和传输,反映着受众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度与参与度[14]。新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具有双向传播的特点,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起者。微博热搜,体现出网络媒体的定向精准传播,热搜、阅读量及讨论次数,更是体现了受众与体育明星之间的交互作用,体育信息在此过程被双向沟通与传播。如表8内共14项微博热搜所被阅读次数就高达799.26亿次,讨论次数高达1.44亿次,更是反映了疫情期间受众对体育新闻信息的关注度高与参与度强,人们对网络体育新闻信息的依赖程度再次提高。

同时,网络直播是体育活动主体在疫情期间交流的另一重要方式。广义上的网络直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指在网上提供电视信号直播,相当于“网络视频直播”,二是指在网页浏览器或是手机客户端上发布的实时视频,并伴有实时评论功能的互联网应用[14]。上述体育名人之间的直播连线,指的是后者。网络直播具有门槛低、成本低、便捷自由、受众面广、价值链易形成和管理的特点[14]。而体育明星作为一位公众人物,具有他特有的社会价值以及体育文化传播价值,体育明星线上互动,线上教学,具有同一时空的现场感及即时直接的沟通感,不仅体现出直播自媒体平台所具有的娱乐功能,其内容更可以代表着体育的娱乐性特点,将体育的文化内涵及专业技能以一种新颖、受欢迎的形式展现出来,网络平台增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

3.3 体育活动主体的进行方式转变

“使用与满足”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传播学领域关于大众媒介的效果与使用的理论,用以研究媒介和受众的关系。体育是一门专业的学科,需要从多方面进行专业练习,对于线上体育活动主体来说,从网络媒介中接收体育信息及体育新闻信息,是他们居家学习与进行体育训练的重要途径。下面以“keep”、“咕咚”、“小米运动”、“悦动圈”和“华为运动健康”五个运动类APP在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之间的用户下载量为例,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其中Android系统包括:华为、小米、VIVO、OPPO、魅族、应用宝、百度、360、豌豆荚等的用户;IOS系统包括iPhone、iPad的用户。具体数据如下:

据图1和图2数据可知,从2020年1月起至2021年2月,keep、咕咚、小米运动、悦动圈和华为运动健康五个运动类app的用户下载量自在2020年2月到6月出现大幅度明显上升,人们对网络体育运动APP的需求量上涨。一是由于疫情期间呼吁人们居家隔离,社会上大量体育场所暂停营业,网络体育运动APP成为人们主要学习资讯来源;二是疫情发展导致人们内心容易产生焦虑,人们对自身身体素质的重视提高,更加注重进行体育活动,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从而网络体育运动APP需求量上涨。总而言之,人们通过对网络体育运动APP的下载使用,以满足内心对体育信息的强烈需求,体育活动的进行方式由室外聚集转为居家自学。

图1 五个运动类APP Android系统用户下载量 单位:百万次数据来源:根据七麦网数据整理所得

图2 五个运动类app IOS系统用户下载量 单位:次数据来源:根据七麦网数据整理所得

4 疫情后体育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发展趋势及不足之处

“十四五”规划《纲要》里面提及,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以国家战略性需求为导向推进创新体系优化组合,聚焦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领域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加快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前瞻布局6G网络技术储备。扩容骨干网互联节点,新设一批国际通信出入口,全面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商用部署[1]。随着国家对互联信息技术的重视及网络通信技术的进步,网络传播在人们生活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疫情期间这一发展趋势尤为明显,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随着疫情出现急速上升。

同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李良荣教授在2017年中国网络媒体的格局和态势研究中发现,当代传媒格局中,网络媒体占据主导地位,民营媒体继续高歌猛进,传统媒体则整体仍处于下滑态势。与此同时,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央级媒体和以浙报集团、上海报业集团为代表的省级传媒集团在媒介融合和多元经营上奋起“逆袭”,深度融合效果初现。智能化、大数据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基本潮流。以数据新闻和移动直播为代表的网络新闻报道模式基本成型[15]。随着疫情的发展,人们对网络媒体的使用时间加长,而网络直播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媒介,具有巨大的传播优势和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在报道快速而及时的同时,形成了多角度、大视角、综合性的特点[16]。

但是,线下体育活动所具有的体育文化传播高效性、赛事中浓厚的体育氛围渲染、体育社交的独特、体育魅力的真实展现,都是网络传播所无法替代的。因此,疫情后体育活动的发展趋势将趋向“线上+线下”、“虚拟+真实”的方向发展,将体育活动的真实动态接触与网络技术相互融合,使体育活动变得更具科技感,体育文化更具立体感,缩小人们对体育未知领域的距离,深层挖掘探讨体育的科学变化,将体育所蕴涵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广为传播。此外,体育活动的发展还要紧随国家步伐,打造体育领域的数字经济新态势,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建设高质量体育教育体系,建设规模大、水平高、创新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创新人才队伍。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切实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疫情期间的居家隔离也将该影响发挥的淋漓尽致。短视频的出现可以使人们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人们对信息接收的方式及内心感受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时间短、信息量小成为人们选择体育信息的重要指标。但是如此一来,人们对那些时间较长,内容较多的体育信息则失去了看下去的耐心,还会致使人们减少对体育信息的主动思考,体育活动只剩下表层的躯干,失去内在的真实内涵。体育活动在网络传播中出现依然存在不足,如体育活动在网络传播中氛围薄弱,致使受众心理观感较差;运动员、体育名人网络表现过于哗众取宠,一味追求热度,丧失竞技体育对专业的本质要求;网络体育课堂表现枯燥,距离“体教融合”的发展目标渐行渐远。

5 发展建议

5.1 加大体育活动线上发展力度,提高体育信息质量

以《纲要》目标要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力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互联网+教育”常态化。发展网络体育文化,加强体育文化传播,提升整个体育行业的发展质量。精准投入体育教育,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拓展体育文化传播渠道,从根本上强化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各体育组织、体育协会可定期举办大众体育专业知识讲座及技能培训,传播科学的专业的体育知识,将社会上体育信息质量从根本上提高;加强网络信息监管力度,提高对网络媒体平台的内容的监控,及时将负面的、不良信息清除,维护体育活动在网络上的传播环境;呼吁全国网民落实网络体育信息“把关人”的职责,不乱传乱播不良、不实信息。此外,可以增加在线体育平台及数字设备等移动媒体数量,增加体育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传播内容上的比例,提高体育文化在此过程的转化率以及受众的接受率,强化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提高广大受众对科学体育运动的知识素养,推动体育文化走向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

5.2 丰富运动员居家训练方式,维持自身竞技水准

运动员、体育名人在网络中传播体育信息时,应向娱乐性、专业性靠拢,用带有趣味的方式展示专业的技能,杜绝为热度而热度的传播行为;丰富更多居家训练的专业方式方法,为疫情期间、疫情过后的居家运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运动员与教练员之间要及时更新训练状态,通过多角度的视频录制、视频直播的方式加进交流,及时做好技术指导以及调整训练强度,维持好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为线下体育赛事的恢复举办做万全的准备。

5.3 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增加线上课堂效益

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弥补线上课堂的不足。教师要加强提高自身对体育教学的水平、方式、方法,以突破线上课堂的时空限制;多引用专业运动员的视频录像,着力提高学生的观察模仿能力;通过视频及时纠正,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增加课后运动感受讨论,着力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在课中主抓运动项目动作原理要领,提高线上课堂实际效率,诱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在课后主抓学生运动实践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学生和沟通讨论,丰富学生专业运动知识,减少学生出现不当运动导致的运动损伤,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

6 结语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的发展突如其来,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体育活动的传播均存在一定的影响。体育文化的传播依赖着体育活动的发展,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学校体育课堂以及社会体育活动是线下体育活动传播发展的主要形式,但由于疫情受阻,体育活动要继续传播,必须转向网络平台发展。体育活动在议题设置、主体交流、进行方式上都发生了一定转变,体现在网络上“体育活动”议题设置的主体、渠道均趋向多元,主体之间的交流对网络媒体平台的依赖提高,体育活动的进行方式也转变为居家自学,期间网络媒介的作用被大幅度放大。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走向,着力发掘体育活动在网络传播上的无限潜力,为疫情期间、疫情之后的体育传播储备力量,打造高质量的网络体育活动,建设规模大、水平高、创新强的高水平竞技体育创新人才队伍,贯彻落实“体教融合”政策方针,将体育教育与网络平台相互融合。最后,顺应网络技术的发展潮流,将“线上+线下”、“虚拟+真实”的传播方式落到实处,走向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将体育活动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以及体育精神广为传播,为人们科学体育知识水平的提高、社会体育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我国走向体育大国的发展发挥充分的推动力量。

猜你喜欢

体育疫情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战疫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们的“体育梦”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