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朝阳的陶制农具述略

2021-07-07白燕培

农业考古 2021年3期
关键词:营子陶俑朝阳

白燕培

在国内,陶制生产工具伴随着陶器的制造而被制作使用,陶制农业工具由于采用陶质材料的原因,并不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它在农业生产劳动中可以起到补充或辅助石制农具或铁制农具的作用,一定时期在推动生产力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朝阳陶制农器发现概况

朝阳发现的陶制农业工具主要包括:陶井圈、陶井、陶磨、陶碓、陶碾子、执箕陶俑等。

(一)陶井及陶井圈

朝阳最早的陶井圈发现于魏营子文化遗址[1](P309),关于魏营子文化的年代大体有3种说法:一说是原报告所持观点,认为其“介于丰下类型,早商和西周之间的一种文化类型”[1](P309); 另一说持商周之际说[2](P88);还有持商代晚期说[3](P80)。本文暂从商代晚期说进行讨论。就目前掌握资料而言,朝阳所发现的陶井圈在国内来看,也是迄今已知最早的,其价值不容忽视。

另外,在朝阳大平房村北燕墓M1发现了十六国北燕时期的陶井[4](P921)(见次页图1,1)。

在唐代,出土陶井的地方均为墓葬,主要有3处:黄河路唐墓M1[5](P68)(见次页图1,2)、双塔区中山营子唐墓[6](P77,图版二四:1)(见次页图1,3)、于家窝铺张秀墓[7](P94)。陶井按照外观形制差异,大体分为以下几式:

Ⅰ式(方口,有底):大平房村北燕墓出土的陶井(M1:11)属于此类;

Ⅱ式(方形,平面呈井字形):于家窝铺张秀墓出土的陶井(于M1:43)为此类;

Ⅲ式(八棱形,井口不规则圆形):中山营子唐墓出土的陶井((ST0059)为此类;

Ⅳ式(圆形井口,方形井台):黄河路M1出土的陶井(M1:48)为此类。

朝阳所发现的陶井,其演变规律是由方口(Ⅰ式)→井字形(Ⅱ式)→不规则圆形(Ⅲ式)→圆形(Ⅳ式)。由此可见,中山营子唐墓的年代可能早于黄河路M1,另外,从俑的排比可以看出:中山营子村唐墓出土女佣发式、衣着及整体造型,披甲武士俑的整体造型及甲的绘制方式皆与朝阳地区发现的纪年为调露元年(679)的韩相墓出土的陶俑极为相近,二者年代可能较为接近[6](P78-79),综上所述,中山营子唐墓的年代当早于黄河路唐墓M1。具体见次页表2。

(二)陶磨

表1 辽宁朝阳的陶井及陶井圈

朝阳地区发现的陶磨,皆为墓葬所出,年代最早的为北燕时期[8](P921)(图2,1);到了唐代,陶磨的发现更为普遍,主要有以下几处:中山营子唐墓[6](P77-78,图版二四:2)(上页图1,3)、纺织厂唐墓M2[9](P383-384)(图2,2)、鲁善都墓[11](P50)。具体见表2。

表2 辽宁朝阳出土的陶磨

(三)陶碓

所见陶碓皆为墓葬所出,其年代为北燕时期和唐代。北燕时期的陶碓为大平房村北燕墓M1(见次页图3,1-2)[4](P921)所出;出土唐代陶碓的地点有以下几处:黄河路唐墓M1[5](P66)(图3,3)、纺织厂唐墓M2[9](P382-383)(图3,4)、龙城七道泉子北村[16](P58)(图3,5)。具体特征见次页表3。

表3 辽宁朝阳出土的陶碓

朝阳地区发现的陶碓,除龙城七道泉子出土的陶碓究竟是墓葬还是遗址出土不清楚外,其他

(四)陶碾子及相关附件

朝阳所见的出土陶碾子主要在唐墓所出,均为纺织厂唐墓M2所出,包括陶碾轮和陶碾盘(见次页图4,1、2),共1套(组):M2:62,碾轮,呈扁算珠形,中间有一直径0.8厘米通孔,完整;厚2.8、直径9.3厘米。M2:28,碾盘,双腹壁,内圈斜唇,呈千钵形;外圈圆唇,外腹壁稍内斜,假圈足,内外腹壁间形成一个凹槽,底中有一直径0.9厘米的通孔,胎体粉红色,残腹;外径16.3、内径12.1、高4.5厘米。[9](P382-383)

(五)执箕陶俑

朝阳出土的执箕陶俑共2件,皆为唐墓所出,题材均为女性执簸箕,分别为两个地点:一个地点为朝阳交通局2号唐墓[10](P50-51)(见次页图5,1)、另一地点为龙城区七道泉子北村[11](P48)(见次页图5,2)。具体特征见次页表4。

表4 辽宁朝阳出土的执箕女俑

二、结语

通过对朝阳地区陶制农业工具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商代晚期魏营子类型发现陶井圈以来,北燕时期、唐代均可见陶井的出土,除了魏营子文化时期的陶井圈为遗址出土外,其他时期出土的陶井圈均为墓葬所出,朝阳所发现的陶井的演变规律是由方口(Ⅰ式)→井字形(Ⅱ式)→不规则圆形(Ⅲ式)→圆形(Ⅳ式)。一般来说,国内其他地区所发现的陶井圈其年代均偏晚,东周时期曾经发现过,比如,河北燕下都[12](P424)。魏营子所出的陶井圈就目前所见资料来看,其年代为国内迄今已知最早,为商代晚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值得注意。至于陶井,朝阳发现的年代偏晚,最早的陶井可以追溯到北京西郊白云观发现的36座战国时期陶井[13](P167-168)。

第二,朝阳出土的陶磨皆为墓葬所出,总体上,时代偏晚,为北燕时期和大唐时代,从北燕—唐代,陶磨的数量似呈增长趋势,从朝阳与国内其他地区出土的陶磨对比来看,其年代上亦不是最早,据现有资料,汉代可能已经有陶磨[14](P33-34);除了个别不明确出土地外,朝阳所见的陶碓以墓葬出土偏多,而且时间均集中在北燕、唐代,唐代的陶碓数量上明显多于北燕时期,将其放在国内大环境来看,其年代亦并不是最早的,在东汉时期[15](P242)就有陶碓出土报道;陶碾子及其相关遗物均为纺织厂唐墓M2所出,在国内可能也不是最早的,所见报道最早为河南杏园村北魏元睿墓[16](P820)所出;执箕陶俑均为唐代墓葬所出,在国内罕见,尤其珍贵。其题材生动,一幅农业劳作的生动景象:女俑均高髻,长裙曳地,一个似正在簸簸箕,利用重力的作用,谷物留下,一些轻的杂物即随风而去了;另一个执箕陶俑似在挑拣簸箕中的杂物,因为,重的小石头等杂物,由于质量偏重,只能用手挑选出来。这两个执箕陶俑反映了唐代的先民已经能够利用簸箕对谷物进行清拣这么一个基本史实。

第三,在以后的考古调查或发掘工作中,要加强对陶制农具的研究。现举陶刀例子来说明:陶刀在仰韶文化时期地层中大量被发现:在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史前文化均可见到,在辽南系统的丹东东沟新石器遗址也发现过陶刀[17](P23,27),而在辽西的史前文化中却并未见到。这是个需要重视的问题,红山文化时期的制陶业很发达,但是用陶制作农业生产工具却未见,而是大量制作与祭祀相关的筒形器、塔形器和陶人等雕塑品,这是个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难道辽西真的不用陶刀这种工具?因此,在以后辽西史前聚落考古中,要多注意这方面问题的解决。

猜你喜欢

营子陶俑朝阳
内蒙古下田家营子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研究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鼓手刘
不许耍赖
陶俑
资产经营模式:兴办实体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资产经营模式:兴办实体项目增强发展后劲
来自远古的使者—陶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