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分析

2021-07-05侯锐邱亚娜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复苏全麻温度

侯锐 邱亚娜

摘要:目的:探讨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干预对全麻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讨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复苏室停留时间、麻醉清醒时间、插管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干预前去甲肾上腺素(t = 0.041 7) 、肾上腺激素(t = 0.031 7) 、血清C反应蛋白(t = 0.042 3)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t = 11.614 3) 、肾上腺素(t = 32.972 7) 、血清C反应蛋白(t = 84.937 3)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低于对照组22.50 %(χ2= 7.314 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将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干预应用到全麻手术患者中,可促进术后复苏。

关键词:全麻;护理;温度;复苏;手术

目前手术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1],为确保手术顺利实施,部分手术需全麻支持,指通过静脉或肌内注射麻醉药物,达到暂时性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目的,进而让患者出现神志嗜睡、痛觉消失的状况[2~3]。但全麻术后复苏也是目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为进一步促进全麻手术后患者复苏速度,临床开始重视其护理质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近年开始尝试,将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干预应用到全麻手术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共纳入80例全麻手术患者分组论述此点,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2019年4月~2020年11月收治的全麻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讨对象,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6.32±1.32) 岁;女性、男性各21例、19例。观察组: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6.38±1.31) 岁;女性、男性各22例、18例。组间基本资料差异小(P > 0.05) ,可对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术前讲解手术方案、注意事项等,术中监测体征指标,记录手术各指标,术后观察体征指标,按照医嘱给药。

1.2.2 观察组接受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干预。

温度干预:①术前,护士需在术前1 h设定手术室温度24~26℃,准备盖被等。②术中,严格落实无菌操作,缩短各环节操作时间,避免发生低体温,将术中所输入体内的液体加温至37℃,冲洗液为42℃,手术操作部位附近皮肤需做好遮盖,避免因暴露皮肤而降低体温。③术后,室内温度24~26℃,适当盖好毯子。

复苏护理:①意识护理,协助体摆放体位,避免器械压迫到神经、血管,确保呼吸畅通,观察意识恢复状况,评估意识恢复程度;针对呼吸功能障碍、依赖药物者,需用话语引导其集中注意力,促进其意识恢复;术后定时唤醒,轻唤其名字,清醒后,让其回答简单问题,评估意识恢复状况。②术后药物护理,术后麻醉药物作用逐步消失,患者会感受到疼痛,合理使用镇痛药物,避免因疼痛而出现躁动。③心理护理,情绪波动大者,需加强交流,评估其心理,针对性疏导其内心疑虑,降低不确定性和担忧,同时,密切观察其家属情绪,及时交流沟通,避免家属情绪影响到患者。④术后呼吸护理,术后患者体内会残留部分麻醉药物,会造成呼吸通气不顺畅、上呼吸道阻塞,会影响患者血气指标,诱发情绪烦躁、头痛、躁动等症状,因此,需密切监测患者血气指标,若指标异常,及时按医嘱进行干预。

1.3 观察指标

(1) 记录插管持续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清醒时间。

(2) 测定各患者应激指标,抽取其静脉血液5 mL,离心处理(3000 r/min,10 min) ,用酶联法测定其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

(3) 记录并发症发生例数,如躁动、低体温、寒战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复苏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复苏室停留时间、麻醉清醒时间、插管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 < 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应激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去甲肾上腺素(t = 0.041 7) 、肾上腺激素(t = 0.031 7) 、血清C反应蛋白(t = 0.042 3) 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t = 11.614 3) 、肾上腺素(t = 32.972 7) 、血清C反应蛋白(t = 84.937 3)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低于对照组22.50 %(χ2= 7.314 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見表3。

3 讨论

麻醉效果对手术治疗效果有直接性影响,全麻属于常用麻醉方式[4~5],随着研讨的深入性,日益发现,全麻术后存在较高并发症,如苏醒期躁动、低体温等,此类并发症的发生,也会导致患者苏醒延迟[6]。同时,一旦全麻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麻醉药物代谢速度会明显降低,延长术后苏醒时间,甚至发生凝血障碍,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本研究中,观察组复苏室停留时间、麻醉清醒时间、插管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 < 0.05) ,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护理方式对其术后复苏有积极意义。温度干预是针对诱发低体温的因素实施干预[7],如调节室内温度、缩短手术各环节时间等,术中遮盖裸露皮肤、加温处理液体,确保术中体温正常,术后盖好毛毯等,及时提升体温[8]。同时重视患者术后复苏护理,加强干预其疼痛,避免因疼痛而发生躁动情绪,降低应激反应,避免过量使用镇痛药物。重视患者心理状态,关注其情绪,针对性疏导,避免心理因素诱发机体应激反应,影响术后康复。

患者术前发生负性心理均可归结为应激因素[9],术中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等也会导致患者发生应激反应,增高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激素、血清C反应蛋白指标。术中应激反应不仅会对患者血管产生刺激作用,且会影响其体征指标变化,诱发苏醒期高血压、躁动,严重者会出现心脑血管性病变。且在术后恢复中,早期因患者排便困难、无法行动、疼痛等因素,造成其情绪出现较大波动,发生抗拒治疗、暴躁等状况,护士需重视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其心理,关注其情绪,针对性解决问题,降低外界刺激和干扰。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去甲肾上腺素、腎上腺素、血清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 %低于对照组22.50 %(P < 0.05) ,证实了在重视温度干预的复苏护理可降低患者身体应激反应,并可降低并发症。护理中,加强健康教育,消减患者因不清楚、不理解疾病病因、疾病治疗方式等因素而出现负性情绪,提升其信任度,进而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概率。

综上,将以温度干预为基础的复苏护理干预应用到全麻手术患者中,可促进患者术后复苏。

参考文献

[1]郭清厚,钟娆霞,莫玉林.靶向预控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复苏期躁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6):92-94.

[2]汉祖拉古力·牙生.分析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3):317,319.

[3]刘丽莉.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骨科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期护理体会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7):265,267.

[4]朱玢,吴春梅,杨芳,等.以预防低体温为导向的前瞻性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意识恢复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1,27(31):4303-4307.

[5]陈晓瑛.全麻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实施综合保温护理干预对患者麻醉复苏情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9):101-104.

[6]林桂梅,郑琴.手术室积极保暖护理措施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14):145-148.

[7]张紫云,伍灵,赵宝娟.术中保温护理对神经外科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谵妄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19):2970-2973.

[8]张雯,张秀芹.保温护理在全麻苏醒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应激状况的影响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6):991-992.

[9]余戴华.综合护理在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21,11(1):115-116.

猜你喜欢

复苏全麻温度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一张票的温度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停留在心的温度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亚低温治疗法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措施的探讨
测个温度再盖被
用26℃的温度孵化成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