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与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应用于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研究

2021-07-05吴雪琴

健康之家 2021年13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宫腔镜腹腔镜

吴雪琴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与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应用于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6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分别开展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治疗,就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预后情况进行评定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研究组手术用时及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院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组间随访期内复发率、宫腔粘连发生率及月经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宫腔镜与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应用于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中的效果与安全性相当,但宫腔镜能够减轻手术创伤,提升术后恢复效率。

关键词:宫腔镜;腹腔镜;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预后效果

子宫肌瘤是一种与遗传、干细胞功能、内分泌系统功能等多种因素相关的妇科疾病,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其中的常见类型,发生率在10~15 %左右[1~2]。Ⅱ型黏膜下肌瘤是一种依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 分类标准的子宫黏膜下肌瘤之一,以无蒂黏膜下肌瘤向肌层扩展大于50 %以上为主要特点 [3~4]。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临床症状以月经量增多、时间延长等为主要特点,在病灶区域坏死感染时会导致脓性白带的流出,本病患者病灶取值突向宫腔,会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妊娠率[5]。目前,针对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尤以微创技术应用最为广泛,主要微创技术为宫腔镜与腹腔镜技术[6]。本研究基于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近几年收治的部分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资料,分析两种微创技术的应用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西贵港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2018年3月~2021年6月收治的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直径4~5cm) 64例,年龄24~61(40.17±4.85) 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32例,均符合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诊断标准[7],于院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既往无妇科手术史。组间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开展腹腔镜手术,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麻,体位为平卧位,消毒铺巾后于脐部(稍上方) 作一10 mm切口置入气腹针,建立气腹(压力为12 mmHg) 并置入腹腔镜探查病灶,于左下腹各取一个切口(脐旁一个10 mm、近腹股沟处一个5 mm) 及麦氏点作5 mm切口为操作孔。先向子宫肌壁注入稀释的垂体后叶素6 u,用单级电钩切开子宫肌瘤表面达其包膜层并予钝、锐性分离,活动性出血点电凝止血处理,小心操作,尽量不穿破子宫内膜。同时,配合使用肌瘤钻将肌瘤完整剔除,取出肌瘤后对创面深肌层予可吸收线先连续缝合关闭,再以“棒球式”连续缝合子宫切口浅肌层及浆膜层,缝合好后将剔除的肌瘤用肌瘤旋切器切成小条状后从腹部切口取出。最后,冲洗术域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点后关闭气腹、排出腹腔内CO2、退出器械,缝合腹部切口。术后给予促子宫复旧、预防感染等处理。

1.2.2 研究组

开展宫腔镜治疗,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手术体位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扩张宫颈管后置入宫腔镜,连接宫腔镜电切系统后进行病灶区域观察,明确宫腔情况、肌瘤部位大小等,评估病灶与子宫内膜关系,在超声波的严密监视下,用环形电极沿着肌瘤底部的被膜逐步切开。可利用镜体的先端,一边压迫肌瘤,一边钝性剥离肌层。切除到一定程度时,即可用肌瘤钳抓住肌瘤,一边观看超声波图像,一边拧转,牵拉使肌瘤脱离子宫壁,重复钳夹和切割操作,将肌瘤切除。术中采用等渗液膨宫,控制压力在80~100 mmHg左右,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负欠量,若达到1 000 mL,为防止发生TURP综合征,应尽快结束手术。术后给予促子宫复旧、预防感染等处理。如果术中不能完全将子宫肌瘤切除时,可于手术后2~3个月宫腔镜复查,可再次行TCRM术,将又突出于子宫腔内的肌瘤完全切除。

1.3 观察指标

(1) 围术期情况统计:统计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并发症以术中出血多、子宫穿孔、围术期感染等为主。

(2) 围术期治疗情况分析:就各组病例手术(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量) 及术后(首次排气及院内治疗时间) 治疗等围术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3) 预后情况评估:术后随访6个月,就末次随访时患者复发情况、宫腔粘连发生情况及月经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3.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情况

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院内治疗时间等指标。

研究组患者手术用时、出血量、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院内治疗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组间随访期内复发率、宫腔粘连发生率及月经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3。

3 讨论

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征性表现,诊疗中部分病例于健康体检时检出,部分病例以腹部包块、阴道分泌物异常、月经异常等[8~9]主诉入院就诊。伴随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子宫肌瘤发现率与干预率逐步提高。本研究中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开展宫腔镜、腹腔镜手术治疗,显示手术成功率与围术期并发症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微创技术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均较高。宫腔镜技术首次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是在1976年,现阶段在黏膜下肌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适用范围较广,主要禁忌症有生殖系统急性感染、宫颈重度狭窄扩张困难、合并严重的心、肺、脑、肝、肾等疾病无法耐受麻醉及手术。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宫腔镜无体表切口,仅借助生理腔道完成病灶处理,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开展宫腔镜手术也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有研究[10]对比分析了这两种微创技术应用于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病例中的效果,显示宫腔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表明宫腔镜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本研究中,研究组手术用时及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及院内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与该研究结果相符,宫腔镜手术能够通过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升术后康复效率。预后评定中显示,研究组末次随访时疾病复发率、宫腔粘连发生率、月经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当,两组患者预后效果均较为满意。国外医者研究[11~12]发现,在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手术治疗中,病灶较深、肌瘤体积较大或数量较多时,开展腹腔镜手术能夠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本研究中尚缺乏两种术式手术成功率的对比,关于两种微创技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成功率尚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宫腔镜与腹腔镜两种微创技术应用于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效果与安全性均较高,宫腔镜手术在改善手术创伤、提升术后早期恢复效率等方面优势较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谢幸著.妇产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03-306.

[2]邓芳,许玉敏.三维超声联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黏膜下子宫肌瘤分型的诊断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11):117-119.

[3]KnudsennI, WernecKe Kd, SiedentoPf F, et al.Fears andconcerns of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a survey of 807 Women[J]. Geburtshilfe frauenheilKd, 2017,77(9):976-983.

[4]梁茵,史玉林,刘岩松,等.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中标本不同取出方式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35(6):689-692.

[5]孙秀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术中出血量110例临床研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9,26(S01):119,121.

[6]孙宇婷,冯力民.202 0 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宫腔镜在宫内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解讀[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0,21(6):670-672.

[7]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12):793-800.

[8]郑晓静,疏树华.多模式镇痛在术后快速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9,25(4):800-804.

[9]邹润林,卢燕,林广宽,等.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效果[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9,40(5):376-378.

[10]钟柏林,朱艳平,杨杏玲,等.腹腔镜手术与宫腔镜手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8):116-118,125.

[11]Paul PG,Paul G,Radhika KT,et al.Laparoscopic Myomectomy for a Plethora of Submucous Myomas[J].J Minim Invasive Gynecol,2017,24(6):893-894.

[12]Donnez J, Donnez O, Dolmans MM. The current place of medical therapy in uterine fibroid management[J].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 2018,46:57-65.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宫腔镜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腹腔镜联合宫腔镜诊治女性不孕症54例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