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7-05韩水英鄱阳县人民医院江西鄱阳3331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9期
关键词:治疗仪患肢偏瘫

韩水英(鄱阳县人民医院,江西 鄱阳 333100)

偏瘫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生活无法自理,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与工作。临床常采用康复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虽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但干预时间较长,且需要患者高度配合方可奏效,干预效果欠佳。中频脉冲治疗仪利于中频电流对患肢进行电刺激,可促使肌肉进行被动节律收缩,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1]。 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将2018 年1 月~2019 年5 月于我院接受康复护理干预的3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 年6 月~2020 年5 月于我院接受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的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 对照组中男 16 例、女 14 例;年龄 42~72(65.67±4.12)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19 例、初中及以下11 例。 观察组中男 17 例、女 13 例;年龄 41~73(65.64±4.1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20 例,初中及以下10 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中相关标准;②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的患者;③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 (2)排除标准:①无法耐受中频脉冲治疗仪治疗的患者;②存在肢体残疾的患者;③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④合并皮肤疾病、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进行康复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向其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积极配合治疗及训练可加速身体恢复,对其存在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进行耐心疏导,并向其介绍恢复效果较好的案例,提高其治疗信心。 (2)肢体功能锻炼:按照由近到远原则帮助患者按摩患肢,并对患肢进行被动运动,包括肩关节外展、外旋、内展、内旋训练,髋关节外展、膝关节伸屈、指关节屈曲训练等,15min/次,2 次/d;待其身体状况允许时,指导其进行主动运动,包括床上翻身、移动、坐起等,并逐渐过渡到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等运动,15min/次,2 次/d。(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穿脱衣物、刷牙、洗脸、进餐、如厕等日常生活能力训练,15min/次,2 次/d,并教会其利用手杖、助步器等工具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连续干预8 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河北鼎宇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型号:DYF-B-02)进行干预,将电极片固定于患肢相应位置,上肢于肱三头肌、腕伸肌、冈上肌处固定,下肢于胫前肌群、股四头肌处固定,设置治疗频率为4kHz,波形为正弦波、方波、三角形波,电流刺激强度由小到大,调整至肉眼可见强肌肉收缩且患者耐受时维持,20min/次,2 次/d。 连续干预 8 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运动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 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测法(FMA)[3]评估患者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上肢总积分66 分,下肢总积分34 分,分数越高,患者运动功能越好。(2)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于干预前、干预8 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4]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满分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 P<0.05 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上肢、下肢 FMA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 周后,两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干预前后FMA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对比,*:P<0.05

23.19±2.83*20.08±2.71*4.347<0.001上肢运动功能 下肢运动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对照组n 30 30 t P 27.48±2.29 27.53±2.31 0.084 0.933 46.26±3.15*41.36±3.42*5.772<0.001 10.86±1.07 10.92±1.09 0.215 0.830

2.2 两组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 ADL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 周后,两组ADL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DL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干预前后ADL 评分比较(,分)

n 干预前 干预8 周 t P观察组对照组30 30 26.070 20.304<0.001<0.001 t P 45.76±4.83 45.85±4.88 0.072 0.943 79.82±5.28 72.34±5.22 5.518<0.001

3 讨论

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导致血液无法流入大脑,脑组织因长期缺血缺氧受到损伤引起的一组疾病,具有较高病死率及致残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逐渐下降,但多数患者仍存在偏瘫后遗症,无法独立生活,给其家庭造成较大负担。因此,需尽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有效干预,尽可能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庭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8 周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ADL 评分更高(P<0.05),表明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共同干预,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向其普及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积极配合治疗及训练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可提高其重视程度,利于后续治疗及康复锻炼的顺利展开[5]。 针对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进行耐心疏导,并向其介绍恢复较好的案例,可提高患者治疗信心及治疗、训练依从性,利于其身体恢复[6]。 每日按摩患者患肢,可放松肌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患肢痉挛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其运动功能。对患侧肢体进行相应被动运动,待其身体状况允许时,指导其进行翻身、下床步行等主动运动,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肢体活动力的恢复,改善患者运动功能[7]。 对患者进行穿衣、刷牙等日常活动训练,并指导其采用手杖、助步器进行日常活动,可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8]。 但康复训练需要患者的高度配合方能取得较好的干预效果,部分患者由于干预时间过长易产生疲累、抵触情绪,干预效果欠佳。中频脉冲治疗仪是利用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脉冲电流通过神经传导可反复刺激大脑运动神经,兴奋交感神经通路,促进神经轴突再生,从而恢复及重建中枢至肢体的运动传导通路,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促进患肢肌肉正常收缩,进而提高其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9,10]。 此外,中频脉冲电流还可加速机体血液循环,放松机体痉挛组织,增加患肢肌肉组织营养物质,并能使肌肉进行无意识收缩,锻炼肌肉,增强肌肉耐力与张力,从而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共同干预,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治疗仪患肢偏瘫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