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空洞征象在肺部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价值及检出率和安全性观察

2021-07-01陈华华

健康之家 2021年2期

陈华华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CT空洞征象在肺部疾病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检出率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影像科进行检查的118例空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经CT检查,共确诊矽肺1例,由外伤引发机化性肺炎1例,肺转移瘤6例,肺癌19例,真菌感染20例,细菌性肺炎33例,肺结核38例;肺癌组患者各类影像学征象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肺癌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核组患者各类影像学征象占比例明显低于非结核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在肺部疾病定性诊断中应用CT空洞征象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判断患者肺部疾病类型,还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和推广。

关键词:CT空洞征象;肺部疾病;定性诊断

本研究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影像科进行检查的118例空洞性病变患者作為研究对象,探讨CT空洞征象在肺部疾病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影像科进行检查的118例空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50例,年龄上限为88岁、年龄下限为20岁、平均年龄(49.58±10.64)岁,病程上限为3年、病程下限为1个月、平均病程(1.25±0.27)年。所选118例患者均已取得明确临床诊断,自愿参与临床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1]。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CT检查,具体操作方式为:统一使用16排螺旋CT扫描仪进行相关检查。检查时,应预先将层厚调整为5 mm,层距调整为5 mm,窗宽调整为1 600~2 000 Hu,窗位调整为-600~-800 Hu,并借助常规方法进行CT扫描。严密观察病变组织的边缘形态,掌握病变周围的肺野改变情况,同时还应了解空洞内是否具有丝状物。常规检查结束后,将窗宽调整为250~350 Hu,纵膈窗位调整为 30~50 Hu,然后认真观察病灶外缘是否分叶、纵膈淋巴结是否肿大、洞壁是否出现结节。此外,还应进一步了解空洞壁的形态、薄厚程度和钙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空洞病灶的CT影像学征象,同时比较肺癌组、非肺癌组、结核组、非结核组患者各种影像学征象。

1.4 统计学方法

统研究数据应用软件SPSS 2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疾病类型判断

经CT检查,共确诊矽肺1例,由外伤引发机化性肺炎1例,肺转移瘤6例,肺癌19例,真菌感染20例,细菌性肺炎33例,肺结核38例。

2.2 肺癌组、非肺癌组各种影像学征象

肺癌组患者各类影像学征象占比明显高于非肺癌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见表1。

2.3  结核组、非结核组的各种影像学征象

结核组患者各类影像学征象占比例明显低于非结核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持续加剧,近几年来,肺部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不仅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而且严重损坏了患者的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影像学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持续扩大,CT空洞征象检查已经成为了肺部疾病诊断的一种有效方式。在本组课题中,肺癌组患者各类影像学征象占比明显高于非肺癌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结核组患者各类影像学征象占比例明显低于非结核组,组间对比具有差异(P<0.05)。由此可知,应用CT空洞征象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程度。

综上所述,在肺部疾病定性诊断中应用CT空洞征象检查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判断患者肺部疾病类型,还能为进一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锦惠,张绍兰.低剂量CT在肺腺癌浸润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0,15(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