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好本地故事:地方台提升传播力建设解析

2021-06-30梁俊明

今传媒 2021年4期
关键词:桂林

梁俊明

摘 要:如何提升传播力建设,一直是地方媒体着力探索的方向。本文以桂林广播电视台为样本,通过提升主题内涵、倡导时代风尚、引发情感共鸣、突出地域特点、展示文化底蕴、融入联动报道、借助新兴媒体、立足本土本职、加强国际传播等方面的案例解析,提出在全媒体时代注重讲好本地故事,是地方台提升传播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本地故事;地方台;传播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G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4-0007-03

一、引 言

地方台作为基层主流传统媒体,是传播党的理论和政策、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阵地,是沟通传递信息、关注服务民生的有效载体,是塑造本土形象、促进对外交流的优势平台。当下,地方台共同面临着传播效果不佳、经营创收不振的困境[1]。敢问突围之路在何方?其实路就在脚下!尽管冲击压力前所未有,但地方台依然保持着密切把握时代变化和人民需求的独特优势。地方台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增强创新能力,在全媒体时代注重讲好本地故事,全面提升传播力建设。本文以桂林广播电视台近年来的典型案例为样本,解析如何强化本土意识,创新方法手段,从讲好本地故事入手,探索提升传播力建设的有效路径。

二、地方台提升传播力建设的路径

(一)提升主题内涵

本地故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地方台作为基层一线媒体最具优势的新闻资源。地方台不仅要诠释好本地故事“平凡中的伟大”,传递真善美,汇聚正能量,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还要密切关注新闻的延续递进,注意根据社会反馈信息,发掘深度、拓展广度,做好跟踪报道,利用叠加效应增强报道的感染力,着重提升新闻故事的主题内涵,争取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何玥事迹为例,桂林广播电视台注重讲好本地故事,从何玥开始,多年来持续报道无偿捐献器官的感人故事,从何玥一个人的无私奉献,到多位后继者生命大爱的传递,再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学习仿效,促使人们深入了解并思考器官捐献的生命意义和时代价值。“这不仅是完整人生的最终取舍,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价值标尺。”随着器官捐献理念的深入人心,器官捐献数量持续增长。

(二)倡导时代风尚

把握时代特征,传达时代精神,地方台的新闻舆论工作要紧密注意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着力讲好本地故事,充分发挥典型人物先进榜样的激励示范效应,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时代风尚,让更多的义举善行绽放新时代的无限光华。

2019年初夏,“挡刀女孩”崔译文见义勇为的故事被桂林广播电视台报道后,不仅在桂林市传为佳话,而且不断被国家级媒体聚焦关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大一女生崔译文和同学小梁在结束晚自习返回宿舍途中,突然遭遇一男子持刀对小梁行凶。在危急时刻,崔译文为救同学挺身挡刀,身受多处严重刀伤。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面对面》栏目,面对主持人的采访,崔译文这样诠释自己英勇救人的行为:因为我是军人的孩子。《人民日报》为崔译文的故事发表题为《好家风,柔且刚》的评论,指出只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每个家庭都能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一分子。

(三)引发情感共鸣

地方台与人民群众休戚与共、息息相关,要坚持“走转改”精神,加强对当地基层一线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用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質的好故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新闻采编人员要胸怀对人民群众的真挚热爱,把镜头和话筒对准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制作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优秀作品,反映人民群众的情感、心声和诉求。

2012年重阳节期间,桂林文氏四兄弟寻找走失母亲的故事感人至深,引发了全国“孝心总动员”。年逾七旬的老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走失的第二天,桂林广播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身边》及时报道并发布寻人启事,随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播出长约3分钟的报道,公布走失老人的照片和四兄弟的联系电话,引起全国广大观众尊老孝亲的强烈共鸣。据统计,有5 400万网民参与了这场帮助寻找老人的爱心行动。

(四)突出地域特点

好故事离不开典型环境的塑造,突出的地域特点可以使故事更加亲切生动、引人入胜。地域特点与当地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地理气候等密切相关。从传播力角度分析,本地故事在发生地因新闻接近性原则,地域特点越鲜明,就越容易被当地受众喜闻乐见、口耳相传;而在向外部区域传播时,地域特点的新颖性或差异性,则会很大程度上增加受众的兴趣度和关注度。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蓬勃兴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多地发生的“黑心导游”宰客行为被新闻媒体不断曝光,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桂林作为“山水甲天下”的国际旅游名城,导游理所应当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职业代表。桂林广播电视台在报道“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导游”刘萌刚的先进事迹时,突出其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精神追求,在亟待强化自律规范的国内旅游业树立了典型示范。国家旅游局号召全行业向刘萌刚学习,对桂林市锻造城市精神、重塑文明形象起到了成风化人的推动作用。

(五)展示文化底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地方台在讲述本地故事、传播本地声音时,要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努力挖掘、传承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当下,历史文化资源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展示本地文化底蕴也就成为地方台提升传播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新时代赋予新闻媒体的历史使命和文化担当。

桂林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价值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甚至濒临消失。桂林广播电视台运用广播电视手段,深入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尤其利用先进影音技术,对一些濒临消失的项目及年事已高的传承人进行抢救性记录工作,通过讲好桂剧、彩调、广西文场、桂林渔鼓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故事,利用“剧院演出+电视屏幕+互联网”,进行多时段、多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展示,凸显了本地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六)融入联动报道

在全媒体传播时代,中央台、省(区)台越来越注重加强与地方台的联动合作,通过组织策划重大主题采访活动,彰显主流媒体的传播影响和责任担当。作为地方台来说,融入备受全国瞩目的大型主题联动报道,不仅有利于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建设,更是获得讲述本地精彩故事的绝佳机会。那些气势磅礴、风云激荡的行进式宏大叙事,往往因为挖掘出了有血有肉、感人至深的本土故事,达到了宏观主题与微观细节的紧密结合,让受众感同身受、记忆深刻,从而印证了地方台在联动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19年7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广西灌阳:八十年的生死交情》为题,讲述了红军长征期间发生在当地的一段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播出后立即广为传播、反响强烈。栏目组通过直播采访村民王少林,向全国观众讲述80多年前,他的父亲王桂清冒着生命危险救护红军伤员曾广贵的故事。解放后,王桂清经常收到曾广贵的信件,在曾广贵和王桂清相继去世后,两家的后人也一直保持着联系,让这份弥足珍贵的人间真情延续了下去。这个最早由桂林广播电视台采编播出的“好故事”,曾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时被广西广播电视台报道过,而今又在“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主题采访活动中再次播出,历久弥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七)借助新兴媒体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地方台要顺应传播趋势的变化,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充分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抢占传播制高点[2];丰富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以讲好本地故事为切入点,放大地方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带动社会各界有志之士凝心聚力、团结友爱,形成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2016年11月,桂林一名家境贫困的听障女童丢失了助听发声的耳蜗,焦急的家人和老师遍寻不获。女童所在的幼儿园随即通过微信向社会求助,桂林广播电视台等当地新闻媒体及时介入,借助各自所属新兴媒体发布寻物启事,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引发了一场全城寻找耳蜗的爱心大接力。经过93小时的接力找寻,听障女童的耳蜗最终失而复得。此事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东方时空》、@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升级为一个正能量辐射全国的网络热点事件。

(八)立足本土本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方台讲好故事的生命力来源于本土深厚的生活积淀和紧密相连的本职岗位。立足本土,故事才能接地气,让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立足本职,故事才能有温度,用真情实感去丰富充实人物形象。

2017年4月,桂林广播电视台选派到荔浦县榕洞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张毅同志积劳成疾,因公殉职。在宣传报道这个特殊先进典型时,新闻采编人员从本土本职角度切入,突出广西精准扶贫工作的大背景,浓墨重彩地讲述了他作为驻村扶贫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民解忧、助民致富的感人事迹,诠释了党中央“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深远意义;同时生动细致地展现了他身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具有的爱岗敬业等宝贵品质,使得张毅同志的先进事迹可敬、可亲、可学,入选了中国记协发布的2017年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名单。

(九)加强国际传播

进入新时代,地方台也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因地制宜做好外宣工作,发挥新闻媒体独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地方台要学会运用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让更多国外受众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客观、准确地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更要创新方法和手段,对外主动讲好本地故事,促使世界能够从各个方面真实、生动地了解中国[3]。

1991年,桂林市退休教师刘毓鲲创办了英语角,20多年来,桂林市英语爱好者、全国各地旅游者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50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共约14万人次参与其中,成为世界各国与中国人民进行文化友好交往的民间社会公益团体。2012年,桂林英语角被评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2013年,刘毓鲲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志愿者”。桂林广播电视台通过讲述英语角里桂林人与外国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并利用国际传播渠道进行有效的对外宣传,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桂林英语角不仅是一个学习英语的交流平台,更是一座“文化外交”“民间外交”的友谊桥梁。

三、结 语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台提升传播力的有效路径,关键在于强化本土意识,创新方法手段,讲好本地故事。具体来说,地方台应当通过不断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着重从提升主题内涵、倡导时代风尚、引发情感共鸣、突出地域特点、展示文化底蕴、融入联动报道、借助新兴媒体、立足本土本职、加强国际传播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挖掘报道出更多更好的本地故事,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全面提升地方台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参考文献:

[1] 杨琼.新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发展转型探究[J].新闻传播,2017(12):97-99.

[2] 朱麾.城市电视台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J].西部广播电视,2019(24):189-190.

[3] 程云燕.讲好故事:小人物做到大传播——城市电视台提升传播力的创新思路[J].视听,2017(11):27-28.

[責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桂林
桂林理工大学教师作品
桂林行
乐!乘动车,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