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炒锅未出现之前,古人每天吃什么呢

2021-06-29

中外文摘 2021年11期
关键词:礼法炒菜烧饼

□ 钟 一

古人的饮食

在上古时期,因为火的出现,人们的饮食从生食过渡到了熟食。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一团火加上一份食材,保留了食物最天然的味道,经过一段时间的烧烤之后,鲜美的味道就充满了四周。

烧烤是最原始的烹饪方式,到了先秦时期,流行的饮食方式变为了羹。羹就是粥的升级版,往粥里加入各种食材和调料就成了羹。老百姓一般每天吃菜羹,而中上阶层每天可以吃肉羹。一份羹,做法简单,食材简便,却承载着先秦百姓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朴素生活。

简单就是先秦的流行饮食文化,时间转到汉代,一项发明至今影响着无数的吃货朋友们。汉代发明了火锅,当时被称为“古董羹”。汉初,百姓们每天基本只能吃些酱菜和咸菜,就跟早期韩国人的饮食差不多。火锅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汉朝百姓们的饮食,涌动的火锅汤汁与食材相互间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带来了立体的感官刺激。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胡萝卜、香菜、蚕豆、大葱、黄瓜等农作物,这让火锅的食材更加丰富。

时间再往前就来到了唐代,这是面食的天下。唐代人发明了面条和烧饼,大米的地位瞬间被超越了。各个地方的面食和烧饼开始了自己的发展之路,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碗面、一份烧饼在不同的地方拥有着不同的味道,满足了大江南北的口味。盛唐充满包容性的,饮食亦包容了不同的口味,但是在武后时期,唯一不能包容的就是肉类,因为武后信佛。

北宋赵佶《文会图》:宋朝的上层阶级生活

宋代,炒锅终于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炒菜瞬间成为百姓最喜欢的饮食方式。《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民间喜爱的一些炒菜,例如炒鸡、炒兔、炒牡蛎、炒腰子等。如今的诸多炒菜大多来源于宋代,这一切还要感谢冶铁技术的发展以及植物油的普及。

明清时期,老百姓们更加有口福了,因为当时引进了非常多的外来农作物。例如辣椒、土豆、红薯、南瓜、苦瓜、洋葱、菜花、西红柿,等等。这些外来农作物,成为明清百姓们以及现代人在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

在我们了解了古人的饮食方式后,还需要了解的就是古人的饮食习惯。古人也是一日三餐,偶尔来点宵夜吗?

古人的习惯

一日吃几餐在早期的历史中,是一个关乎地位的问题。周朝的礼法制度相当严格,当时就规定只有天子能够享受一日三餐,其他人都是一日两餐。除了是礼法的规定外,还因为当时的粮食有限。古人在9 点到11 点左右吃第一顿饭,称为“朝食”。下午4 点左右,人们吃第二顿饭,称为“飨”或“饔”。《孟子·滕文公上》记载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意思就是说一天吃两顿饭,以朝食为开端,飨食结束。

《史记》中就记载刘邦用三餐犒赏士兵,最终攻下峣关的史实,可见一日三餐是当时许多普通人的梦想。到了汉朝,周朝的礼法对人们的影响逐渐消失,一日三餐的制度慢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庄子的《逍遥游》中记载,“适莽苍者,三餐而返,腹犹果然。”意思就是只有一天吃三顿饭,才能保证人体一日所需,这是关于一日三餐最早的科学佐证。

宋代的时候,大多数百姓就已经是一日三餐了,这都源于宋代发达的经济,宋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从农业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进行过渡的朝代。宋代的繁荣催生了夜市,历史上最早的宵夜生活就此开始了。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满足了人们心中对美味的所有期望,例如火腿、爆米花、汤圆、饺子,等等。在伏暑的季节,宋人还可以在街上买冷饮解暑,那时的宋人已经成熟掌握了将冰雪做成冷饮的方法。

冰鉴:古代暑天用来盛冰

到了元朝的时候,饮食文化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改变。在元代以前,古人吃饭都是实行的分餐制,意思就是各自吃各自器具中的食物。而元代的时候,作为统治阶层的蒙古人拥有不一样的饮食文化,他们实行的是合餐制。合餐制就是我们如今的吃饭方式,大家从公用的菜碗中夹菜。蒙古人的这种习俗加上某些其他原因,使合餐制彻底取代了分餐制。

归根结底,古人每天能吃什么还是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良好的社会发展,能让古人的餐桌变得丰富,恶劣的社会发展,能让古人连餐布都买不起。

猜你喜欢

礼法炒菜烧饼
第一次炒菜
作文如炒菜
烧饼崔
小猪吃烧饼
礼法之治与泰始律令
礼法文化中的“情实”问题及其巫术渊源
晏子论礼
炒菜放盐时间有讲究
外卖小哥炒菜,是赞还是弹
苏轼的礼法融合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