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 元钱哪去了?

2021-06-29吴敏文

中外文摘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圈套出题服务生

□ 吴敏文

有人出了一道题,号称“世界难题”:3 个人去吃面,一碗10 元,三碗30 元。服务生接过30 元交到柜上。老板说今天优惠,满30 元减10 元,拿出10 元让服务生退还给顾客。服务生隐匿了4 元,把剩下的6 元钱分给顾客,每人2 元。问题来了,顾客每人掏了10 元,现在又退回2 元,也就是10-2=8,每人只花了8 元,3×8=24,3 个人共计24 元,加服务生隐匿的4 元,24+4=28 元,总计才28 元,还有2 元钱哪去了?

顺着出题者的思路,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有点懵:是啊,2 元钱哪去了?不是明明30 元吗?怎么团不了圆呢?但是,我坚信这仅是一个小买卖的收钱找兑问题,怎么也不应该难住自己。三个顾客每人只花了8元,这是铁定了的;也就是说,这个买卖所涉的真实总金额就是24 元;其中,店里收了20 元,加上服务生隐匿的4 元,正好24 元。根本不存在什么28元和2 元钱不见了的问题。

那么,出题人把人搞晕的“猫腻”在哪里呢?关键之处在于:服务生隐匿的4 元,本来就在三个顾客支付的24 元中。再将24元加4 元,是将这4 元重复算了。搞出来一个莫名其妙的28 元,还与30 元去相减,非常荒唐。但是,你按照出题人的思路去走,正好落入圈套。很多蒙人的套路,都和这道题有相似之处。

首先,故作惊人之语以震住对方。明明是一道小学生算术题,却号称“世界难题”,就是为了制造神秘感,从心理上震慑你,让你产生模糊的敬意。如果你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世界难题”的头衔会让你怀疑自己:不可能这么简单。如果你被他绕进去了,你也不会觉得特别难堪:有几个人解得开“世界难题”呢?于是坦然地举手投降。

其次,用一套貌似周密,实则荒唐的东西来蒙蔽你。数学的科学、严谨性世人皆知。此题的套路就利用了这一点。你看,10-2=8,3×8=24,24+4=28,一步一步天衣无缝。可是,就是在这样貌似科学、严谨的演算中,让你落入他的圈套。让你觉得:可不是吗?“世界难题”就是“世界难题”,看似简单实则深不可测。“1+1=2”简单吧,可是,证明了它的陈景润可是世界级大科学家呢。

那么,这个圈套的目的是什么呢?这道题是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看到的,它最后还有一截:“此题在全世界曾引起巨大反响。求解答案,回答不出转发其他群,看看哪个群里高手多?”对了。它的目的就在这里。在把你搞晕之后,你就按照他的“指示”转发吧。

转到其他群里去,于他何益呢?现在不都在说“眼球经济”“话语权”啥的吗?对于一个与你分享如此“高深”议题的群友,你能不肃然起敬?你乖乖地按照他的“指示”去做,他不就实现了话语权吗?在反反复复这样的细节中,你对他的敬仰日增,按照他的“指示”行动就会逐渐成为你的习惯……在达成这样的效果之后,你对他完全失去戒心,完全成为了他的“信众”,你的思想为他所掌控,你的行为被他所左右,服从他的任何“指示”,你都会甘之如饴。那么,他要在你这里达到某种小小的目的,即使与经济利益直接相关,你还会有反抗的意志和能力吗?即使他并不直接从你这里获取任何利益,保持像你这样头脑和思维的一批人,就是无限“商机”。

你不信?我岳母是退休教师,岳父是离休干部。近年来,二老成为了保健品商家的追逐对象。我每周买好排骨、鳜鱼、大虾等食材,上门给二老做顿饭,也正好陪老人吃个饭。在他们被不良商家骗走十几万元之后,我对岳母说:“《人民日报》有权威结论,所有保健品都是假的,没有例外。”岳母回答我说:“是的,有很多是骗人的,但为我们服务的这家是好的。”一听这话,我就知道无论如何都说服不了她。有什么办法呢?尽管我们尽力多陪老人,但老人仍然孤独,保健品促销员提几斤便宜水果上门,老人就感激莫名,倍感亲切。

你看,岂止是“2元钱哪去了”,全国只怕有成百上千亿的钱,就此不知去向。

猜你喜欢

圈套出题服务生
民生实事 请人大代表“出题”“阅卷”
篮球
我只出题,不管证明
吃午餐
吃午餐
棉和绵
吃火锅
套圈就是圈套
服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