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回族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1-06-28刘洪艳李硕

下一代 2021年1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回族实践路径

刘洪艳 李硕

摘 要: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开端,也是提高儿童认识、促进儿童发展的基础,该时期教育内容对儿童行为、人格、性格等方面的发展有持续性影响。而作为回族学前教育机构,不仅肩负着培养儿童综合能力的重任,还承担着传播、传承和发扬回族文化的职责。尤其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逐渐深入,多样化文化相互交融,回族地区教育观念也在主流文化冲击下产生巨大变化,导致本土文化在传承和传播方面陷入困境。為了振兴回族传统文化,激发回族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需要从幼儿教育做起,广泛普及本民族传统文化知识,这不仅是促进回族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融合和延续的必然需求。

关键词:回族;幼儿教育;民族传统文化;实践路径

回族人民以独特的精神文明和个性气质铸造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并为本族人持续发展和创新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众所周知,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想要持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就要将教育作为载体,通过传授、学习以及耳濡目染等方式,为民族个体成长营造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1]。而“从娃娃抓起”作为中华民族教育基本理念,充分表明对回族幼儿进行本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必须性。这不仅有益于持续传承和发扬回族文化,也能够使更多人了解回族文化并成为回族文化的传播者。

一、回族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

回族人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在传统教育方面或多或少会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而随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回族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回族幼儿需要学习主流文化,这也使得回族幼儿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面临两种体制,即传统文化教育体制和世俗教育体制。因此,在回族幼儿教育过程中,需要树立两种教育目标:第一,传播回族传统文化,使回族文化能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绵延不断、生生不息。第二,重视汉文化教育,促进回族幼儿更快、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环境[2]。然而,结合回族幼儿教育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有关少数民族教育的理论研究较为丰富,但大多集中在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方面,关于幼儿教育研究少之又少,加上新时期其他民族强势文化的冲击,导致回族幼儿教育与汉族幼儿教育没有明显区分,使得回族传统文化在传播、传承和发扬方面进入瓶颈期。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深知传承民族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如何在多元化文化冲击下发扬回族文化,怎样解决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二、回族幼儿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重新审视回族幼儿传统文化教育和主流文化教育

上文提到,回族幼儿教育面临两种教育体系,一种是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另一种是主流文化教育体系,而导致这一教育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回族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具体来说:

第一,回族人民信仰伊斯兰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与中国社会环境相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民族,先有宗教、后有民族是回族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几百年来,回族之所以能够在“大分散”居住环境下得以生存,并且其传统文化没有被汉族文化消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回族人民重视历史文化传承,而教育则是回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第二,回族教育并非只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一方面在于伊斯兰教的宗教理念为谋求幸福,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学习伊斯兰宗教知识,还要不断汲取先进文化,谋求生存技能。另一方面,回族是中华民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分布范围最广,但是仍然处于汉文化包围之中,相对于汉文化而言,回族文化属于弱势文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规模逐渐扩大的时代背景下,回民想要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就要重视学习汉族文化。也正是因为长期学习汉文化,使回族人民不断拓宽视野,走出自己的小社会,但也在此过程中弱化了传统文化教育[3]。

长期以来,回族幼儿教育一直致力于寻找处理主流文化和传统文化关系的方式和方法。但结合教育效果来看,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种是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忽略主流教育。另一种是重视主流教育,忽略传统文化教育。前者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为合格穆斯林,为民族繁衍奠定基础。这种教育方式虽然有利于传承民族特征,但是将会导致幼儿在未来发展中无法适应主流文化社会,使得其在激烈生存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长此以往会使整个民族越来越落后。而后者的教育目标在于提高回族人民生活质量,使幼儿能够在成人后处于生存竞争有利地位。但这种教育模式会导致回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征逐渐萎缩,民族生存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种文化相互交融,回族想要在这一背景下持续发展,就要在维持自身民族性特征的同时积极吸取其他民族先进文化,通过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方式考虑传统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存在的关系。从理性思考方面进行分析,回族幼儿是民族发展的希望,学习主流文化,不仅能够为幼儿未来生活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也是推动民族繁荣和富强的措施。从感性思考方面进行分析,回族文化是回族人民长期发展中用精神文明和个性气质铸造而成的,其中涉及到风俗习惯、礼仪规范、价值观念等,回族人民对传统文化视若珍宝,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高度重视。因此,在回族幼儿教育过程中,需要协调好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幼儿作为民族的未来,肩负着历史文化传承的重任,承担着推动民族发展的职责。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主流文化教育力度,使回族幼儿能够掌握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幼儿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克服现代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生存压力。另一方面需要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使幼儿能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积极投身与文化传播和建设中,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创造,保证回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传承,同时促进回族富强发展[4]。由此可见,只有将主流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教育放在同等位置,才能够使幼儿成为回族文化的捍卫者和现代社会的强者。

(二)将回族传统文化纳入幼儿教育园本课程

虽然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将幼儿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结合幼儿教育实际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仍然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存在与两个方面:第一,幼儿教育机构教育思想存在局限性,认为回族传统文化教育应由家庭教育负责,教育机构的教育重点为教授主流科学文化知识。第二,幼儿教育机构中并非所有幼儿都是回族儿童,其中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为汉族或其他民族儿童,这也使得回族传统文化教育无法顺利展开。

导致幼儿机构教育思想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回族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回族传统文化就是伊斯兰教文化。虽然回族传统文化来源于伊斯兰教,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汉族文化相融合,已经在传统宗教信仰和戒律戒规基础上增加了风俗礼仪、行为习惯、道德伦理、文学艺术等文化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育机构需要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广泛汲取具有传承价值,符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回族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幼儿教学内容。

然而,完全以回族传统文化开展幼儿教育活动也是不现实的,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还有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为了能够在国家允许范围内的幼儿教材中体现回族传统文化,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大力度开发具有回族文化特色的园本课程[5]。所谓园本课程,主要是指在幼儿教育现实根基上建立的教学课程。既要要保证开发的课程内容与幼儿师资队伍、教学资源一致,又要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以幼儿实际情况出发。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教育机构需要结合幼儿年龄特征选择回族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确定教育目标,组织教育活动。

以回族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发幼儿原本课程,既要要借助现代教育达到回族传统文化传承目标,又要促进回族幼儿在未来发展中能够以最快速度适应社会需求。然而,想要实现二者“共赢”,促进二者协调发展并非易事。首先,需要回族幼儿教育机构打破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水火不容”的错误观念。对于幼儿园而言,教育工作者不能认为幼儿生长于回族,就不需要学习回族传统文化知识,只学习主流知识即可,这种教育模式只会导致幼儿教育失去特色,造成宝贵资源大量浪费。也不能在沒有全面了解回族传统文化的情况下,只对幼儿进行宗教信仰和戒律戒规相关内容的教育,忽略了文学艺术、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引导。而是应该广泛汲取回族传统文化有利于儿童发展的精髓,弥补主流文化教育中的不足,使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其次,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回族历史、风情等资源材料,将其融入到主流课程教学中,使儿童能够在常识课中谅解回族发展进程,掌握传统历史文化。

(三)开展回族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随着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将民族文化与幼儿课程相结合已经成为实现民族统一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幼儿教育机构可以选择与回族历史发展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风土民俗、行为习惯、礼仪规范等作为主题,开展教育活动。例如:回族服饰活动。回族服饰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通过组织幼儿穿戴回族服饰,能够彰显民族特色和魅力,并且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也能够切身融入到民族传统文化氛围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还能够提高幼儿审美情趣。

另外,回族每年都有斋戒月,是指除产妇、幼童、哺乳期妇女、老弱病残等群体外,从黎明到日落期间不饮不食、不娱乐,斋戒的主要目的是磨练回族人民意志。使富者能够牢记穷人疾苦,珍惜当下,激发其奉献欲。这一民俗习惯的传承,也使得回族人民形成了斋戒月自主慰问亲朋好友甚至非亲非故的穷苦人的习惯。而这一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为幼儿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6]。例如:可以将斋戒月作为主题,开展开展感恩教育活动。首先,教师可以询问幼儿:“小朋友们有没有体会过一天不吃不喝的经历?”大部分幼儿肯定回答没有,此时教师可以引入回族斋戒月这一文化习俗,并讲述斋戒月的含义和目的。同时可以为儿童布置作业,通过模拟一天斋戒行为,体会斋戒的意义。由于幼儿正处于身体发育期间,不宜长时间禁食,所以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配合完成主题活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做一件关心父母或长辈的事情,如在开斋前为长辈送一个苹果,倒一杯水等。使幼儿能够在切身体会中培养尊敬长辈的精神。活动完成后的第二天,教师可以再次开展封斋活动,并组织幼儿回想和汇报昨天发生的事情,如此能够进一步强化教育效果。

除此之外,幼儿园在开展主题活动过程中,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让有才艺的家长和幼儿一同展示一技之长,例如:表演回族乐器、回族舞蹈等。使幼儿在亲自活动中体会和感受回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环境开展时间活动,使幼儿能够在真实生活中了解民族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投身于传统文化建设和传播中[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回族是一个重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的民族。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多元化文化相互交融,导致回族文化在传播和发扬过程中受到阻碍。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深知自身在回族文化传播中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回族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现状,提出几点改进路径,旨在为发扬回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为促进中华民族团结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费飞.提升幼儿期刊传统文化表达力的策略探析[J].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0,40(09):192-193.

[2]张春娟.民俗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初探[J].山西教育(教学),2020,12(08):77-78.

[3]刘海杰.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资源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05):103-106.

[4]杨燕敏.幼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中的民间游戏运用[J].教育观察,2020,9(04):23-24+53.

[5]王楠.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19,07(02):165-166.

[6]宋洁.传统文化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良好结合[J].新课程(综合版),2019,12(10):84.

[7]央珍.传承民族文化,促进少数民族幼儿全面发展[J].新课程(综合版),2019,32(10):34.

*本文是河北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对回族幼儿园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研究》的结题研究论文,课题编号为:1603022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文化回族实践路径
怎样在幼师音乐课程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思路探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加强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