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库普尔“八问方案”视角下的瑞典语中性人称代词规划

2021-06-28辜佩琪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1期

[摘  要:语言不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也是塑造思想的工具。语言中的男性偏好现象可能会强化性别刻板印象,传递性别不平等的思想,并且将非传统性别群体排除在外。21世纪初,瑞典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引入中性人称代词的国家。这一实践对其他国家的性别包容性语言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文以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为框架,分析和评价了瑞典中性语言规划运动,从而为其他国家性别平等语言规划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关键词:语言规划;八问方案模型;性别平等语言;人称代词]

1引言

随着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的兴起,关于语言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也开始引起关注。不少语言学家和女权主义者倡议要进行性别平等的语言规划。在瑞典,关于使用性别中立人称代词“hen”来替代原有的指代男性和女性的代词得到了官方机构的认可,并且逐渐为大众所接受。本文将采用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来分析和评价瑞典语中性第三人称代词的语言规划活动,从而为其他国家地区推广性别平等语言提供新的视角。

Cameron概括了三大女权主义语言规划的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男女语言的使用如何在社会宏观视角下反映两性的权力关系。第二个主题则质疑了女性使用由男性创造的,并且是为了男性群体所创造的语言的合理性。第三个主题聚焦于语言系统是如何反映并传递性别歧视思想。因此,学术界开始探究如何减少男性为主的代词使用。以英语为例,有学者提出用“he and/or she”来代替“he”,然而这一用法并没有为大众所广泛使用。也有一部分学者推崇使用单数的“they”来泛指性别不明的第三方,但“they”原先是复数概念,作单数使用时会造成一些理解上的困扰。尽管存在着种种困难,瑞典在21世纪初却成功引入了第三人称代词“hen”,推进了该国语言领域性别平等的进程。

2理论框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语言学家豪根就将“语言规划”这个术语引入学术界,这一术语最初指的是有意识地尝试改变某一语言社区书面和口头语言应用的尝试活动。基于豪根的观点,库普尔对语言规划的定义进行了补充,他试图用八个问题来描述和评价语言规划行为,被称为“八问方案”。

3库普尔“八问方案”视角下的瑞典语中性人称代词规划

3.1什么样的实施者

语言规划的实施者既可以是上层精英、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士,也可以是非社会精英。早在1966年就有瑞典语言学家提出“hen”这个词,但关于该词的讨论仅仅局限在语言学领域。21世纪初,跨性别群体开始使用这个词,然而该词的流行也只是局限在这个群体内。这场运动的高潮是一本童書的出版。该书的作者和其他女性主义者一同倡导使用该词。这些民间的倡导者在这场活动中起到了发起者的作用。而瑞典的官方机构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3.2针对什么行为

引入“hen”这个不带性别偏好的第三人称代词,是针对传统瑞典语中使用指代男性的代词来泛指大众的行为。男性通用词被认为传递了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不平等的思想,因此会影响到男女的社会地位。比如人们当看到这类代词的时候,人们脑海中会自动浮现男性的形象,从而不可避免地将女性群体排除在外。从更深层的层面来看,该运动针对的是社会中不公平对待女性及跨性别群体的现象,试图提升这些弱势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

3.3针对哪些人群

瑞典的性别中立语言规划运动并没有指向特定的群体,而是试图影响普通人群关于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关于“hen”的使用一开始便在跨性别群体和女性群体中小范围流行,推广到大众可以提高普通人捍卫性别平等的意识。

3.4要达到什么目的

库普尔提出了三个女性主义语言规划的主要原因。首先,语言可以影响社会。女性主义语言规划旨在引起社会变化。瑞典引入第三人称代词的首要目的便是通过减少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来减少社会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其次,语言改革可以提高人们的意识。并且,这一运动旨在给非传统性别群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尊重他们的性别选择。第三个原因是停止使用对冒犯女性的词语。用指代男性的词来指代大众,会给女性带来一种被排除在外的感受。因此,此运动也试图能够减少女性在众多社会议题中被忽视的消极感受。

3.5在什么条件下

库普尔概括了四个语言规划的条件,包括情景条件、结构条件、文化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和信息条件。下面主要从政治和社会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瑞典在政治上当时就达到了很高程度的性别平等,主要体现在妇女在重要政治事务参与率高上。从社会层面看,瑞典当时经历了质疑和改变社会性别霸权思想的多起运动的冲击,其中最重要的运动有性解放运动、女权运动和同志运动。成熟的政治社会条件助推了瑞典的性别语言规划活动的成功。

3.6以什么方式

语言规划实施的行为包括权威、强制、推广和说服等。在瑞典中立代词引入的语言规划运动中,并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手段。关于该词的使用一开始是由一些语言学家和社会知识分子在学术界和社交媒体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官方机构介入之后,一些官方文件和指导手册也随之颁布。然而这些官方文件都是以鼓励和提倡为主。这一温和的实施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众对该词的接受程度逐渐提高。

3.7通过什么决策过程

语言规划的决策过程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也可以是自下而上的。瑞典性别平等语言规划运动属于后者。2012年的童书出版之后,该书作者联合出版商及语言学家一同发表了长文,倡导引入性别中立代词“hen”。同年,瑞典语言委员会官方提出“hen”这个词的使用会引起内容的混乱,因而不建议使用。然而在2013年,瑞典语言委员会提出“hen”应该作为性别中立代词来使用,随后也把该词纳入性别中立代词的选项。2014年该词被正式收录进词典中。由此可以看到关于“hen”这个词的决策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顺应了社会舆论的发展。

3.8取得了什么效果

一开始,“hen”大多数情况下是在非正式场合使用,且仅仅局限于跨性别群体当中。随着这场运动的发展,该词也开始用于正式场合及书面语当中。例如,瑞典第四大成人教育协会就在他们的工作申请表当中加入了“hen”这一選。由此看来,瑞典性别中立语言规划运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得到了普通大众的接受和支持。至于引入该代词是否能够让女性感到被接纳,甚至改善社会上性别歧视的现象,仍有待考究。

4结语

本文应用库普尔的“八问方案”理论,分析了瑞典引入中性人称代词“hen”的语言规划活动。这场性别平等语言规划运动一开始遭到质疑和抵触,但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开始得到普通群众和官方机构的支持。这一运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符合瑞典的国情,顺应了瑞典社会的舆论趋势,采取了温和的方式,以及官方机构的积极参与。引入中性第三人称代词,不仅有利于实现语言上的性别平等,更有利于减少性别刻板印象,加强对非传统性别群体的认识。瑞典的成功尝试对其他国家推动性别平等语言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Cameron D.The Feminist Critique of Language[M].London: Routledge,1990.

[2]Pauwels A.Linguistic sexism and feminist linguistic activism[A].In J.Holmes & M. Meyerhoff (Eds.).The Handbook of Language and Gender [C].Oxford: Blackwell,2003,550-570.

[3]Haugen E.Planning for a Standard Language in Modern Norway[J].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1959,1:8-21.

[4]Cooper R L.Language planning and social chan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5]Lundquist J. Kiwi Och Monsterhunden [Kiwi and the Monster Dog][M].Stockholm: Olika F?rlag,2012.

[6]Pérez,E.O.,Tavits, M. Language Influences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Gender Equality[J].Journal of Politics.2018: 000-000.

[7]Milles,Karin.Feminist language planning in Sweden[J]. Current Issues in Language Planning.2011,12(1):21-33.

作者简介

辜佩琪,女,汉族,广东潮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语言学研究。

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