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研究

2021-06-28蔡金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55期
关键词:诵读教学古诗文初中语文

蔡金兴

【摘要】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两千五百年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着和谐的节奏、优美的韵律、充沛的感情,这为诵读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而在初中阶段开展诵读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语感、积累文学素材、提高文学修养。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成因与目标,分享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的诵读教学技巧、形式,最后通过总结反思探究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为诵读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方向性建议,给广大一线教师诵读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

《毛诗序》提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是古人运用一定节奏韵律的语言将其情感意志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古时候,文人墨客的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这便是《沧浪诗话》所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因此,将古代诗文的节拍用声音抑扬顿挫地表现出来,不仅能够还原作品中包含的真挚情感,也能加深读者对诗歌作者思想境界的认识。对于现代语文课程标准而言,诵读教学更是与文言文、古典诗文等特殊文体配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内涵上讲,诵读教学作为一种需要调度多种感官进行的方法,通过眼观与心思将文字所描述的画面进行内化,再用口诵将所想象的画面外化,在对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把看不见的情气、意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形式,比如,声、调、节奏。从功能上讲,诵读教学能够从语感培养、知识积累、素质养成这几个维度构建学生的语文基础,从根植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母语情结出发,陶冶學生爱国情怀,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人生态度。作为承接小学与高中的过渡阶段,初中的语文古诗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与学习技能的关键时期。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推行诵读教学将有利于学生衔接小学与高中的学科知识、提升理解能力与积累学习经验。

一、古诗文诵读教学现状、成因与目标的探究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汕尾市一所乡镇直属公办初级中学,在校学生人数约800人。笔者面向各个年级进行随机分层抽样调查,对90份问卷的整理归纳,了解到目前诵读教学的现状是:大部分学生在进行古诗文诵读时比较被动,缺乏诵读兴趣;较少的学生能认识到诵读对于古诗文学习的作用,学生古诗文诵读仍以应试观念为主;诵读教学形式单一,以录音范读和学生齐读为主;学生诵读都是机械式,大部分学生背诵并不能产生深层次的体悟与共鸣。我校学生古诗文诵读活动的现状与开展并不是十分理想,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首先,从古诗文语法、词汇的角度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仍然难度大,背诵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难以培养兴趣;再者是,教师过分注重古诗文的讲解与练习,忽略了诵读教学的积极作用;最后,在传统应试体制下,古诗文板块的备考常态只停留在背注释、背翻译、背结构等方面,缺乏培养诵读古诗文的土壤。诵读教育的缺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培养、造成了学生能力板块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探索。因此,必须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价值观念上明确诵读教学的目标。在知识技能上,诵读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整理语言材料。“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多样化的语言文字积累是形成良好文学素养的基石,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在诵读过程得到隐性提高。在过程方法上,必须强调诵读的过程中交织着思维活动,对内容有理性的分析与感性的欣赏,提高品鉴与思维能力。在价值观念上,开展诵读教学目的在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诗文中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生的精神境界与人文素养都能得到大大提升。

二、古诗文诵读教学技巧的探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其阅读经验、年龄阅历等方面的限制,在诵读过程中不加以技巧的传授往往会事倍功半,不得法门。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诵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带动学生由表及里的感知能力。教师主要可以从词语的发音、停顿连读的区分、语调的扬抑、语速节奏的划分几个维度进行引导与纠正。在读音这一方面,笔者所在的汕尾地区的福佬话属于“闽南语系”,保留了较多的古汉语的语音特点。假若教师用福佬话朗诵古诗文则相较于普通更加的平仄分明,朗朗上口,特别是在大量的通假异读字、破音异读和古今异读中用福佬话给学生进行解释与教学更能够加深其理解与学习。当然,福佬方言只是诵读教学中的辅助工具,在学生能够理解异读字的基础上,更应该加上普通话的规范使用与发音习惯,特别是强化本地学生在翘舌平舌、前鼻音后鼻音的区分上。在停顿与连读的区分上,应注意语义以及语流的间断与连接,适当的句读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常用的有四言诗的二二断、五言诗的三断、七言诗的四断。在参考断句规律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境、古文诗句语法框架、文意情感进行诵读,抒胸臆与品韵味。在语调的扬抑变化上,诵读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升调、降调、平调、曲调四种句调:对需要突出和强调的关键节点进行重音,或者辅以轻读,加深诗文内涵的层次感;疑问时先抑后扬;感叹时先高后低;叙事时平缓直述;情感复杂时高低曲折变化。诵读的基础是思想感情与态度,通过不同形式的声音尽可能地还原作者的心境与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诵读技巧适当地让文本与句调有机结合。在语速节奏的划分上,诵读过程中需要紧密贴合诗文的内容,做到能够控制音节长短的松紧快慢。主旨为积极、欢快、紧张的情感时语速快而实,主旨为消极、悲哀、放空的情感时语速慢而虚,一般说明叙事时则语速相对适中,从诗文内核理解诵读技巧的收放。总而言之,诵读技巧的使用是体现读者对作品理解与感悟的(下转第31版)                              (上接第30版)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只有从作者本身的心境情感出发,才发挥现诵读技巧的特点与优势。

猜你喜欢

诵读教学古诗文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的开展
如何开展初中语文诵读教学
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