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粤东、粤西两地渔歌音乐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2021-06-28赵婷

艺术评鉴 2021年8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影响

赵婷

摘要: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结合的特殊产业形态,主要是指通过生产和提供相关精神产品的活动以及内容,为了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而形成的经济形态。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需求不断加深,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也随着日渐备受关注。全国各地的非物质传统音乐作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如果能立足本土传统,以非物质文化为依托,助力文化产业的新兴与发展,可以达到深化文化内涵、实现经济文化共赢的目标。鉴于此,本文探究粤东、粤西两地渔歌音乐对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民族音乐  文化产业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8-0007-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20世纪初期,在中国文化产业报告中也明确对文化产业的概念进行相关界定,文化产业是指通过提供与生产与文化相关的物质、服务以期完成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文化产业有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从广义概念来说,文化产业是通过将各种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服务以物化、商品化的方式进入市场,形成一种与文化相关的商品或者服务,与这些商品、服务相关的产业统称为文化产业。

一、粤东、粤西两地渔歌发展简介

渔歌是广大渔民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抒发情感、抒发情绪而自编自唱形成的一种民歌,渔歌是中国民歌的一种,也可以成为是捕鱼人小调,在中国沿海湖泊一带广泛流传。渔歌的起源无从可考,但在中国古诗词中却频频出现,如唐代诗人王勃在《上已浮江宴序》中写道:“榜躯齐引,渔歌互起”,南宋诗人陆游在《渔歌》中有描写:“斜阳收尽暮烟青,嫋嫋渔歌起远汀”。明代诗人周楷亦著有“幽思茫茫看江水,何处渔歌江上起”的诗句,由此可见,渔歌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源远流长,传播广泛。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与发展,渔歌文化也在不断的系统化发展。粤东、粤西地处广东省两地,分别包括东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西部湛江、茂名、阳江、云浮,两地均是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与兴盛地,在粤东、粤西沿海一带,保留着较多的疍民文化,渔歌音乐便是疍民文化中独具奇葩的一枝,特别是在粤东地区的惠东渔歌、汕尾渔歌都曾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歌文化体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与艺术内涵。

粤东、粤西地处广东省两地,分别包括东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西部湛江、云浮等地。粤东、粤西均属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与兴盛地,两地民族风情浓郁,人文底蕴深厚,自然风景宜人。在我国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经济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二者的协调同步发展、良性循环已经形成了必然趋势。粤东、粤西两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本体文化更是多彩丰富。两地的传统文化体现出当地人们的智慧结晶,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在大量广泛的本土民族文化中,大量优秀的民族民间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被国家先后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潮州歌册、粤东粤西渔歌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列入肯定了粤东、粤西两地民族文化的深邃艺术内涵,作为当地文化艺术的瑰宝,如何传承与发展值得探究。

二、渔歌音乐助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文化产业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一書中率先使用的概念,在对于文化产业的概念界定中强调将“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分开,着重对“产业”二字系统的理解,文化产业实际是将熟悉的文化领域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出现。文化产业的出现与发展是伴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长时间的铺垫与积累,中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进程中,文化产业的概念也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变化,音乐与社会的关系一直处于融合、协调、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音乐文化产业作为一项独立的产业结构,具有门类独特的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需要与其他产业实现融合拓展,更好的促进地方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经济发展。

中国入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着独特的社会功能以及人文特征属性,是中华民族几千来年文化历史的智慧结晶。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代表一种民族文化,每一位非遗传承人都有着一段故事。坚守在传统文化的手工艺人和民间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坚持、匠心在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同时也在续写着中华的发展。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强省,致力于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全方位支持各地进行文化资源开发,在近些年的努力中,在政府的推进与当地人们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与收获,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从发展节奏来说,面临着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弱、资源相对分散的问题;从资源的使用率来说,有小部分资源实际是存在较大的地域优势,渔歌的形成是离不开海域环境的,但针对海域的渔歌文化并未形成良好的具有优势特性的文化产业,对外型经济发展思维也较为局限,产品的结构还有待优化;从产业的品牌效应来说,尚未形成高质量、独具地方特色不可取代的相关产业品牌。在现阶段,我国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费者审美水平也逐步提升,将地方非物质传统音乐文化与文化产业相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实际是利用两地宝贵的本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来发展文化产业,这对于文化、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利用这些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响应了党的十九大“产业升级促进绿色升级”的精神,同时也是加快推动广东省“绿色发展”及“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

三、渔歌音乐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不断加强政府的重视及政策落实

文化产业具有文化和经济双重属性,因而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产业的依托中,需要充分考虑社会以及经济效应。在文化产业推动的进程中,需要政府、当地有关部门体现出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加强对产业开发的指导以及引导作用,促使文化产业能够积极向上的发展。在加强政府的重视以及落实的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首先,政府在年度的工作报告中,做好产业规划,在前期的规划中做好文化产业和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布局。其次,通过制定各项扶持政策,根据重点的导向完成政府的指导以及落实工作。比如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政策鼓励与渔歌相关的文化产业走出、引进来,吸引文化集团,提高文化产业的规模化。最后,还可以通过政府部门落实与保障吸引留住人才的政策法规,通过省、市、地方各级政府对文化产业培养进行总体规划,解决文化产业相关人才空缺的后顾之忧。

(二)成立相关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机构

充分依托当地相关部门,特别是可以依托当地高校,发动企业,引进资金建立粤东、粤西两地非物质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机构。比如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化州跳花棚,笔者所在高校单位建立了小型跳花棚研究基地,并以此为立项课题进一步研究。又如,可以根据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当地的文化博物馆,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中小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部分都是历史文化遗留的宝贵财富,大量的文献、资料都存在于田野乡村。在各地乡村村委会可以组织相关的管理体系,将有关的著作、谱例、道具、音频、视频等做完整化、系统化、条例化的保存。又如还可以聘请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进行文化研究与探讨,吸纳有丰富经验的文化工作实践的专业人员,对重大文化项目进行前期调研和论证,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倾力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品牌

粤东、粤西两地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具备依山傍水的天然优美环境,入选了大量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然而这些文化产业缺乏相应的商业运作,没有形成有体系的、有共同目标的、成熟的、有影响力的相关文化品牌。比如目前粤东、粤西两地渔歌在当地宣传晚会、旅游节时有邀请广东省知名的音乐人演唱及宣传,也有进行一些类似于直播的宣传,但受观影人数、资金投入、宣传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影响力尚未达到预期效果。尽管相应的文化活动、旅游节受到省政府和市政府的重视和参与,正在逐渐扩大影响和形成品牌,但与音乐文化相关的仅仅是舞台表演、或者是一些大型节目的开、闭幕式。而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如此之丰富,可以通过多方面的形式形成更多的文化产品、文化吸引力,比如可以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形象宝宝、拍摄高质量的宣传片,或者是在年轻人中备受关注的类似于抖音等相关平台进行宣传,提供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有影响力与冲击力的宣传语,在統一、有规划的主题下通过打造当地的文化品牌形成文化产业链,不仅仅是旅游文化,商品文化、知识文化以及系列化的周边产品都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助力。

(四)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形成数字化“渔歌”文化保护

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理念已经渗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技术手段,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创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不论是世界范围还是中国范围内,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不仅在对于相关遗产的保护与记录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还可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我国现在的非遗保护的数字化保护主要是通过拍照、采访、物品收藏等工作层面,通过文字、录音、摄像将传统电子数字化,记录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可以结合数据库、网络建设等对此增加新的保护与传承。以粤东、粤西两地渔歌文化为例,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型的数字化来实现,比如可以建立与渔歌文化相关的数字网站,给大家介绍相关文化,在地方博物馆中建立小小数字化广场,为大家提供不一样的体验,进行文创用品的售卖,又比如可以邀请相关传承人、演唱者进行网络小课堂直播等。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既达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又能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语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历史悠久,艺术内涵绚烂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及文化价值,影响着我国一代又一代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得到重视,需要现代年轻人的传承与发展,将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对于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促进融合作用。广东省两地渔歌作为我国渔歌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将渔歌文化与文化产业进行融合,具有相当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在多元格局下,我国需要重视发展民族音乐文化产业,通过建设特色的音乐文化品牌,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制度,加大力度开发民族文化,拓宽产业投资和融资渠道,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松涛,张伸阳.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44-52.

[2]周松林.区域音乐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以皖西民间音乐为例[J].文化产业,2020(32):50-51.

[3]钟赛花.湖南花鼓戏在文化产业语境下的发展思路[J].艺海,2020(09):38-39.

[4]黄绮.永州本土民族音乐对地方文化产业的影响[J].当代音乐,2020(08):92-93.

[5]鲁春锟.河洛大鼓音乐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建议[J].黄河之声,2020(09):169.

[6]赵敏.社会转型时期传统音乐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研究——以“六安茶谷”建设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02):115-119.

[7]廖红宇.从音乐文化对城市软实力的作用看当代福州城市音乐文化建设[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9(03):95-103+5.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影响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