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出路分析

2021-06-25滕惠霞

新课程·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实践困境劳动教育中小学

滕惠霞

摘 要: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关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面对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注重融入创新的观念以及创新的教学方式。主要就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践困境加以阐述,然后探究劳动教育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困境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活动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上要及时创新,从培养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采用多样化的举措改变教学低效的现状。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践困境

1.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学习发展有诸多积极作用。

(1)有效培养核心价值观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在劳动教育工作的实施方面能为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以及践行起到积极作用。将核心价值观在精神文明创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转化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情感认同,这对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有积极意义[1]。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无形中提高学生能力素质。

(2)有助于提高意志品质

中小学劳动教育对提高学生意志品质也有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劳动教育能对学生大脑发育以及对学生坚强意志进行良好锻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学生在劳动中意志品质会逐渐形成以及强化,能够为未来的学习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3)有助于实现教育目标

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是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实际教育工作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让学生能够在劳动知识学习以及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对实现全面素质培养的目标有积极意义[2]。

2.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存在较多困境,如果不能有效突破教育困境,必然会影响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不利于学生良好的发展,从以下实践困境方面进行阐述。

(1)观念制约的困境

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受传统教育观念因素的制约影响还比较突出,为能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这就需要融入创新的观念,改变传统单一的教育思维[3]。传统劳动观念制约了教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劳动思想在实践中发展成熟,形成了积极劳动观念和消极劳动观念。消极劳动观念的影响大于积极劳动观念的作用。如孔夫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等,这是儒家文化中的消极劳动观念。传统劳动观念以及教育思想在当前人们生活中也有渗透,特别是家庭和学校劳动教育方面,有的家长认为读书学习就是为了摆脱体力劳动,学校将劳动作为奖惩方法,对勤劳朴实的劳动精神没有充分重视,忽视了劳动价值的内容,这对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会产生制约影响。

(2)社会环境影响的困境

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小学劳动教育产生的影响也比较深远,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阻力[4]。受生产力的影响,传统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已经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受到轻视冷落,被排除在全面发展教育外。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对科学技术的应用,已经不再单一依靠传统劳动力,传统劳动力受到冷落,被认为是落后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受到不良文化因素的影响,个人本位观下一些学生认为个人最大价值表现取决于自己学识高低,和个人道德素养关系不大。

(3)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困境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困境还受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应试教育是最大的阻碍,应试教育强调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注重学生学科成绩,忽视学生品德以及体力劳动。教育者对劳动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教材以及教师数量不足,影响了劳动教育的开展质量及效果。

二、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优化措施

中小学在劳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积极优化,重视实践环节,重视以下优化措施的落实。

1.认识劳动教育价值作用

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从思想观念转变方面加强重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作用,转变教师劳动观念,树立尊重劳动的意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指导者,自身要及时转变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教育对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能和时代教育的要求相结合,摒弃传统劳动观念,能认识到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和劳动教育在个体价值的发挥方面以及对学生道德面貌的改善作用。强化学生劳动认知,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个性独立以及生活独立能力,提升学生品德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强化学生劳动认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只有师生共同认识到劳动教育的价值作用,才能有助于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5]。

2.丰富劳动教育资源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中,要重视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环节,保障教育资源完善,积极开设劳动课程以及丰富课程的形式按照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及通用技术课程作为主要渠道,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地区特色以及学生学习的需求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通过多样化的形式以及多样化的类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開展劳动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素养[6]。学校要注重在全面发展的目标指导下,通过多样的劳动理论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进行紧密结合,科学设置劳动教育课程以及配备适应的教材,保障劳动教育的时间以及空间条件和实际教育需求相适应,针对性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以及劳动技能。要注重拓展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积极提高课程教育的质量,拓展以及开发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从整体上提高课程的质量,充分体现课程的吸引力以及实效性。

3.创新劳动教育的方式方法

为了有效提高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质量,提高教育的效率,需要在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环节加强重视。教师要融入创新的教育思维观念,及时转变教学的方式,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摆脱技术捆绑、弱化劳动技术性是发挥以劳树德、以劳增智和以劳育美功能的重要条件。劳动教育方式的创新要通过学行结合的方式实现知行合一的目标,将身与心有效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达到协调统一的教育目标。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检验理论正确的科学性,收获劳动成果,分享劳动体验,让学生在劳动中能正确地认识自我,提高劳动意识和能力[7]。通过劳动实践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吸引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通过开展帮助敬老院老人劳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献爱心的劳动实践活动,紧密接触社会,体验劳动生活,从中受到启发,这对提升学生劳动意识,从劳动中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有积极意义。

4.有效完善劳动教育保障制度

为了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需要有相应完善的保障制度作为支撑,从多方面加强制度的建设,注重师资建设以及积极完善考核评价。教师队伍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关键主体,学校是劳动教育的第一资源,故此在人力资源的保障方面要加大力度,注重劳动教育保障制度的完善建设,扩大师资数量以及增强师资力量,让开展劳动教育工作有强大的人才力量作为支撑,保障劳动教育的质量。中小学校要对劳动教育工作者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劳动教育的能力素质,提高教师学习的动力,构建相对完善的教师评价机制,针对教师的教育能力素质进行考核,并注重后期提高教育能力举措的针对性落实。从健全管理机制方面加强重视,做到科学化管理,设置专门管理机构,聘请专业劳动教育专家,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对实现高质量的教育目标有积极意义。建立健全劳动教育体系,要注重结合创新创造性活动,融合生产以及生活和服务性劳动,凸显系统性以及时代性的特征,构建合理劳动教育内容体系,注重完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位一体互联互动平台,通过三方系统合作和共同努力,形成横向劳动教育体系。有了完善的劳动教育保障制度作为支持,才能真正为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结语

总之,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要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优化。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教育制度上,从不同层面进行完善,落实各项举措,才能保障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和效率。通过上文中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相关探究,提出了发展的措施,这对工作的落实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呙永会.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时代诉求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20):52-55.

[2]李成.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内容一体化的实践要求[J].思想理論教育,2020(7):60-64.

[3]黄伊承.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价值与路径[J].教育观察,2020,9(23):41-42.

[4]贺明菊.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法途径的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20(2):29-32.

[5]王慧,王晓娟.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的检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22(3):36-45.

[6]牛瑞雪.中小学如何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实践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5):11-15.

[7]柳夕浪.建构完整体系 解决突出问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解读[J].中国德育,2020(7):7-10.

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劳动教育的实践困境与出路研究——以甘肃省靖远县为例,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057。

猜你喜欢

实践困境劳动教育中小学
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基本理路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实践困境”与“迷男方法”中获得的商业启发
中国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困境与化解策略